王康(山西省孝義市畜牧獸醫管理中心 032300)
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
王康(山西省孝義市畜牧獸醫管理中心 032300)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因此,養殖業如何綠色、可持續發展就成為當前主要關注點。生豬養殖也從以往 “重量輕質”轉變為 “重質輕量”,因此,生態養殖就成了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方向,本文對生態豬養殖進行闡述。
生態豬;養殖技術;發展趨勢
當前人們在消費過程中對于 “綠色”和 “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而無公害有機食品、環保食品等成為現代市場中的新寵,同時也推動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發展。
傳統生豬養殖技術存在嚴重的弊端,其不僅對養殖場周圍的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并且在防疫過程中濫用抗生素的問題也屢禁不止,使豬肉在使用后對人體危害性增加,不利于該行業可持續發展,也容易促進豬類疾病病毒的快速變異。而生態豬養殖則是以綠色生態技術為主要依托,所飼養的生豬全部是綠色、無公害,這類生豬飼養時采用的是青綠飼料或者野外放牧的方式,模擬生豬在自然環境下的進食情況,并且生豬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糞便均就地處理,降低養殖業對周圍環境造成的空氣或土質污染。
優化配種是現代牲畜養殖業的主要手段,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內生態豬的養殖需求,我國已經開始從國外進口優質品種的種豬,這類種豬需要具有生長速度快、瘦肉比例大、抗疾病能力強等諸多遺傳優勢。但如果單純進口國外優質種豬進行飼養,所獲得豬肉口感不符合我國群眾需求,因此,可以利用現代生物雜交技術,使國內外優良品種生豬雜交,取其中獲得優質遺傳因子的生豬進行大批量飼養,進而不斷優化國內生豬品質,有效提升豬肉質量和安全性。
傳統生豬養殖技術對于養殖環境要求相對較低,而生態豬養殖對周圍環境的溫度、濕度、雨水等均有嚴格要求,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先對飼養地點進行調查,并學習和改進生態養殖技術。實際應用過程中包含優化斷奶技術、飼料配比技術、疾病防疫技術等多個方面,其中可以優化斷奶技術,并且有利于仔豬的生長發育。
在生態養殖技術當中,遠程監控技術不僅指對豬舍的監控,同時還需要對生豬野外放牧進行監控。其中對豬舍的監控更加嚴格,主要包含溫濕度、空氣質量、豬舍外溫濕度等的測量,每隔一定時間傳感器均可以將數據發送回監控中心,并由飼養員根據數據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飼養方式,這樣就能夠保證豬舍內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環境,保證生豬健康成長。而放牧遠程監控則主要是對放牧環境進行監測,其包括實時天氣監測、溫濕度數據報告、地形數據監測等多個方面,監控中心需要實時與放牧員進行交流,告知其放牧地點周圍地形的情況,避免放牧過程中出現生豬滑落跌傷情況,提高生豬的活動方位同時降低其所受到的傷害。每天放牧量需要監控中心結合當天天氣情況進行分配,并且在天氣變化時與放牧員進行及時溝通,避免突發大雨導致生豬返舍困難。
在生態豬舍建設過程中,應將豬舍地點選擇在地勢較高的區域,這樣的區域通風條件較好,能利用自然風為豬舍內提供新鮮空氣,并且還有利于沼氣池修建。一般沼氣池需要修建在低于豬舍的位置,這樣可以方便生豬糞便的排放,防止糞便當中的細菌對生豬造成影響。沼氣池內所獲的沼氣可以用來供給養殖戶日常用電需求,降低養殖成本。而池內剩余的沼液也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用于青綠飼料的種植培養,為立體化生態養殖提供基礎條件。
在現代生態豬養殖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豬肉加工企業直接參與到其中,由公司直接與農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待生態豬出欄后直接檢疫、屠宰和加工,這樣節省了收購商的中間環節,大大降低了農戶的經營成本。同時這種直接合作模式也使得生態豬養殖趨于產業鏈化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其可持續發展提供輔助。但當前國內部分生態豬產業鏈內還沒有完善協作管理制度,導致合作過程中各類問題的出現,制約其發展速度。
養殖戶對立體化養殖技術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也使得這一體系下串聯的牲畜種類越來越多,有效地提升了養殖基地的利用率,并且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進行更合理的使用,提升農戶的經濟效率,也減少副產物本身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另外,根據現代科研調查顯示,利用立體化養殖獲得的牲畜肉質更好,患病率更低,其所形成的簡單生物鏈結構也能夠更好地模擬自然環境,更貼近于生態養殖的目的和理念。
現代信息化技術為遠程監控提供更強的技術支持,并且相關監控系統還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目前生態豬養殖當中運用豬舍內遠程監控技術的比例較大,能夠對豬舍內溫濕度、生豬活動情況等進行監控,可及時發現患病生豬,為有效的隔離防疫提供基礎。另外,遠程監控技術還能夠為養殖戶提供生豬日常飲食、飲水以及活動習慣的數據,這樣可以根據其實際特點,在不同時段選擇不同飼料進行投放,提高生豬肉質量。
生態豬養殖本身是順應時代發展和現代環境保護需求的技術,目前生態豬養殖技術的推廣速度正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意識到生態豬給社會帶來的好處并且加予利用保證養殖戶的利益最大化。
王康(1983.9-),男,山西省孝義市人,獸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生豬、肉雞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