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新
探討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效果
王麗新
目的 觀察小兒危重患兒臨床護理使用危重護理評分的干預指導效果。方法 90例危重患兒,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對照組使用常規危重護理, 觀察組使用危重護理評分干預,2周后對兩組患兒并發癥情況和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護理后, 兩組總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在危重護理評分中的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為97.78%, 對照組患兒護理滿意度為82.22%;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 危重患兒臨床護理使用危重護理評分干預措施能夠為護理提供參考, 提升護理效果。
危重病;危重護理評分干預;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對90例危重病患兒進行分析, 隨機將患兒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男26例, 女19例;年齡最小10個月, 最大7歲, 平均年齡(3.23±1.26)歲。觀察組男25例, 女20例;年齡最小10個月, 最大8歲, 平均年齡(3.76±1.74)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 監控患兒的病情和生命體征, 及時反饋給醫生。觀察組使用常規護理和危重護理評分干預[5], 觀察患兒的呼吸、脈搏、心率等生命體征變化,結合患兒的臨床癥狀, 并對比分析患兒的實驗室結果和影像學結果, 參照患兒的臨床癥狀、評估和分析結果, 給出患兒的危重病護理評分[6]。經過多次評分結果的分析對比后, 根據患兒的得分狀況給予其有效的分級護理。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患兒不同評分分級患兒并發癥發生的情況以及家屬護理滿意度。 在患兒離院前, 根據家庭滿意度調查問卷(FS-ICU)[7,8], 對患兒的家屬進行簡單問卷調查。采用3級評分法, 非常滿意>75分, 很滿意為50~75分, 不滿意<5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很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 護理后, 觀察組20例評分<70分, 17例評分為70~80分, 8例評分>80分;評分<70分并發癥發生率為30.00%(6/20), 70~80分并發癥發生率為29.41%(5/17), >80分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1/8), 總并發癥發生率26.67%(12/45);對照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6.67%(21/45);兩組總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在危重護理評分中的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非常滿意29例, 很滿意15例,不滿意1例, 滿意度為97.78%;對照組患兒非常滿意14例,很滿意23例, 不滿意8例, 滿意度為82.22%。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
小兒危重病中常見類型為心力衰竭及休克。心力衰竭臨床表現為急性肺水腫, 嚴重時會伴隨心源性休克。休克主要表現為細胞功能代謝障礙及微循環灌注不足。危重疾病評分就是通過疾病的臨床表現、疾病體征、生理參數以及影像學進行賦值和加權, 可以對疾病進行量化評價, 也可以對病情的發展進行預測[9]。通過綜合評分的引導, 對患者進行及時治療與護理, 可以提高評分分值, 幫助患兒脫離生命危險。通過這種理論支持, 對患兒進行護理。將非危重患兒進行篩選后, 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觀的預判患兒病情變化狀況,相關醫療人員就可以采取相應的醫護措施, 減少醫療資源浪費[10]。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為醫生爭取搶救的時間, 為患兒爭取生存率。小兒危重疾病復雜, 風險性高, 不及時治療容易有生命危險。小兒病情評估和診斷難度大, 所有并發癥發生率高。危重護理評估可以對患兒的生命體征和病情進行評估, 對患兒進行病情評分, 改善治療和護理, 提升患兒生存率, 提升滿意度。危重護理評分能夠彌補護理不足, 增加護理人員對患兒病情的了解。此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兒接受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動態監控, 提供護理指導, 對危重患兒進行篩選, 便于醫護人員合理的進行治療和護理, 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綜上所述, 危重護理評分為患兒的搶救治療提供時機,效果突出, 可以推廣使用。
[1] 彭伏梅.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應用于小兒護理的效果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6, 13(12):69-71.
[2] 劉秀蘭. 小兒護理中應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的效果觀察.醫學信息, 2015, 28(4):165-166.
[3] 黃紅梅. 小兒護理中實施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的效果分析.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6):195-196.
[4] Lee JJ, Jeong KJ, Hashimoto M, et al. Synthetic ligand-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microfluidic bacterial separation from blood. Nano Letters, 2014.14(1):1-5.
[5] 蔡萍穎.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危重病生存質量的影響.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1):119-120.
[6] 張潔, 郭樹梅.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分析. 成都醫學院學報, 2012, 7(2):331-332.
[7] 雷靜, 石正娟.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研究. 吉林醫學, 2012.33(36):8003.
[8] 孫淑英.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26):231-232.
[9] 劉鳳蘭.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4):125-126.
[10] 石光華.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4(23):122-123.
Discussion on intervention guidance effect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in pediatric nursing
WANG Li-xin. Liaoning Liaoyang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Liaoyang 111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tervention guidance effect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in pediatric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90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critic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intervention. 2 weeks later,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7.78%,which was 82.2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ritical illness nursing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ritical nursing score intervention for critical ill childre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Critical illness; Pediatric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93
111000 遼寧省遼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小兒危重疾病病情復雜, 也是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期容易被復雜病情和多方位損傷掩蓋, 錯過最佳救治時機[2]。如果錯過最佳救治時機, 預后效果比較差, 會有生命危險[3,4]。為了給患兒提供科學的護理服務, 本院就常規危重護理和危重護理評分干預的效果進行比較, 現進行以下報告。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