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琳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護理探討
曹曉琳
目的 探討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74例帕金森病患者, 對其非運動癥狀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 對其臨床護理效果給予分析研究。結果 74例患者, 護理前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為(51.22±6.34)分、護理后為(46.65±3.02)分, 護理前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為(52.12±5.78)分、護理后為(47.45±5.02)分, 護理后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 可以使其相關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護理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非運動癥狀包括感覺障礙(嗅覺減退)、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便秘)、精神障礙(抑郁癥狀)疼痛等[1]。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科共收治帕金森病患者74例, 現總結了對非運動癥狀的護理體會,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7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5例, 女29例;年齡36~79歲, 平均年齡(60.4±6.2)歲;病程1~8年, 平均病程(3.5±1.5)年。
1.2 護理方法 對74例患者的非運動癥狀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 具體為:①感覺障礙的護理:嗅覺減退可見于96.7%的帕金森病患者, 表現為聞不出特殊氣味, 不能分辨兩種不同氣味的差別等[2], 這部分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現嗅覺障礙可能比運動障礙早5~10年。因此嗅覺障礙的患者在排除了耳鼻喉等其他疾病后, 一定要關注神經內科的相關問題, 特別注意帕金森病的可能性。②睡眠障礙的護理:睡眠障礙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非常常見, 據統計約有60%~90%。應鼓勵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少睡或不睡, 晚上定時上床熄燈準備睡覺[3]。晚餐不能吃得過飽, 不飲酒, 不喝濃茶和咖啡、不吸煙, 不想過多的事情, 不看可能引起情緒激動的書和影視作品, 睡前溫水泡腳, 也可以適量飲用牛奶, 排空小便。放松心情, 也可以欣賞一些舒緩的音樂, 利于進入睡眠狀態。日間根據身體狀況適量進行體育鍛煉, 保持一定的體力消耗以利于夜間睡眠。③便秘的護理:便秘是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的主要表現, 有報道其發生率為73%。應鼓勵患者多進食粗纖維的水果蔬菜、五谷雜糧、豆類食物以刺激腸道蠕動, 如白菜、芹菜、地瓜、糙米、各種豆類等, 適當攝入植物油類, 利于潤滑腸道, 禁忌辛辣燥熱的食物。多飲水, 每日應達到1500~2000 ml, 尤其是每日晨起空腹飲用一杯溫水, 能加速腸道蠕動和排便。如沒有血糖過高, 可以在睡前適量飲用蜂蜜水。還應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如每天定時蹲便, 以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根據身體情況每天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 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可以經常順時針按揉腹部, 促進腸蠕動利于排便。保持心情愉悅, 不能自行濫用瀉藥。④抑郁的護理: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晚期的精神神經癥狀之一, 約占22%, 是嚴重影響帕金森病患者生活狀態的癥狀。應給予患者全面的疾病知識指導, 使其正確認識帕金森病的發生發展, 以及應該重視和需要尋求幫助的自身癥狀。指導患者培養良好的愛好, 如看些正能量的書及影視作品、唱歌、根據身體條件跳舒緩的舞蹈、打球、打太極拳、下棋、釣魚等, 放松心情同時保持良好的情緒, 并能通過群體活動交到很多朋友, 從而有了情緒時能夠找到人傾述。同時指導家人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傾聽患者的感受, 了解患者的情緒, 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 使患者心中有強大的家庭依靠, 感覺時刻有人在關心愛護, 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患者發現自己有了不良情緒時,也要尋求合適的途徑如朋友或家人來宣泄不良情緒, 或通過運動等方式來轉移不良情緒, 減輕對自身的影響。⑤疼痛的護理: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分5類:肌肉骨骼痛、痙攣性疼痛、神經根痛、中樞性疼痛、靜坐不能性疼痛[4]。肌肉骨骼疼痛最為常見, 表現為肌肉和關節的酸痛、抽筋、關節疼痛等, 應注意與腰間盤突出癥、滑囊炎、頸椎病、肩周炎等鑒別。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可以應用藥物治療, 應與醫生共同調整治療用藥方案, 明確告知患者和家屬正確應用藥物的重要性, 應遵醫囑調整用藥劑量、時間。也可以應用非藥物方法進行治療(如大腦深部刺激術等), 應進行專科的評估后進行。⑥吞咽困難的護理:隨著帕金森病的發展患者逐漸會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癥狀[5], 應指導患者和家屬在進食時選擇合適的體位, 坐位或半坐臥, 頭部應保持前屈, 不可仰頭。食物應首選糊狀、容易吞咽的種類。應該是密度均勻、略有粘性、不宜松散、很少在黏膜上滯留的, 可以選蛋羹、米糊、布丁、豆腐等。蔬菜水果不能選擇纖維素過多不宜咀嚼或水分過多易造成嗆咳的種類。如芹菜、西瓜等。應使用小勺進食, 1勺/次, 將食物放在舌后部或頰部。確認口腔中的食物完全吞咽進去后再進食下一勺。進食時保持環境安靜無干擾, 患者注意力集中, 專心進餐。護理人員或家屬應陪伴在身邊, 注意觀察患者進食情況。一定不能催促患者。不能在進餐時說話、仰頭和嬉笑。進餐后保持體位休息30 min, 避免引起嘔吐或反流。⑦癡呆的護理:帕金森病中癡呆的患病率為30%~40%。護理癡呆患者最重要的是患者的安全問題。癡呆患者反應慢, 動作慢, 記憶力、定向力、計算力、反應能力差。應與家屬充分交代安全的重要性,防止患者出現跌倒、墜床、走失等情況, 最好有專人24 h陪護。如果患者自行外出建議給予佩戴身份卡片, 注明患者身份、地址、病情信息和家屬的聯系方式, 以便于走失和發生意外時及時聯系家屬。患者所在的環境應該光線明亮, 墻壁色彩明快。患者穿著的衣褲鞋襪應大小合適。地面平整寬闊。在病房里將帕金森病患者安排在距離護士站、衛生間較近的病室內, 床邊安裝床檔和護欄, 并將房間門上粘貼明顯的標志圖片如水果、蔬菜等, 以防止患者找不到自己的病室。
74例患者, 護理前SAS評分為(51.22±6.34)分、護理后為(46.65±3.02)分, 護理前SDS評分為(52.12±5.78)分、護理后為(47.45±5.02)分, 護理后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帕金森病是第二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病, 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 患病率為0.3%, 60歲以上則增至10%。本病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及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運動癥狀,而其非運動癥狀如感覺障礙、睡眠障礙、便秘、抑郁等易被忽視[6-9]。根據相關研究[10]表明, 要重視帕金森病患者非運動癥狀的護理, 這些癥狀出現早, 患者和家屬關注度不夠,易被忽視而引起不良后果。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因人而異, 做到個性化, 才能更精準的為患者提供幫助, 從而達到護理的最佳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74例患者, 護理前SAS評分為(51.22±6.34)分、護理后為(46.65±3.02)分, 護理前SDS評分為(52.12±5.78)分、護理后為(47.45±5.02)分, 護理后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使其相關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周秀麗, 陳會敏. 如何良好護理帕金森患者. 中國醫藥指南,2013(31):244-245.
[2] 石彩虹. 淺談帕金森患者的護理.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11):146-147.
[3] 陳生弟, 陳偉.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識別與處理:從忽視到重視.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2.45(6):361-363.
[4] 沈利平, 張德葵, 李盈, 等. 帕金森非運動性癥狀的護理. 北方藥學, 2013(4):187.
[5] 徐馨, 彭國光. 帕金森病疼痛的臨床表現與治療. 中華醫學雜志, 2014, 94(29):2316-2318.
[6] 陳生弟, 吳麗. 高度關注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早期識別與治療.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3(8):653-655.
[7] 張小培.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護理干預38例. 交通醫學,2014(1):100-102.
[8] 郎萍. 帕金森病60例非運動癥狀的護理干預. 中國鄉村醫藥,2012.19(8):82-83.
[9] 胡桂賢, 唐志敏. 帕金森病病人非運動癥狀的發生狀況及護理對策. 護理研究, 2015(24):3058-3059.
[10] 唐玉珍, 許曉菲.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護理. 兵團醫學,2010(3):67-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115
114001 鞍山市中心醫院神經內二科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情況, 評分越低, 則表明改善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