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興麗
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術中護理要點分析
田興麗
目的 探討對腦血管病患者實施介入治療過程中給予術中護理配合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 80例腦血管病患者, 采用抽簽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介入手術治療期間配合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聯合術中護理配合;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7.50%, 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00%, 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血管病患者在實施介入治療過程中配合開展護理配合干預, 可以顯著提高腦血管病的介入手術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情況。
腦血管病;介入治療;術中護理
針對腦血管病患者在介入治療過程中配合開展護理干預, 可以成功提高疾病的介入治療效果, 降低并發癥發生情況, 從而促進腦血管病的快速康復[1-3]。為確保腦血管病患者臨床可以獲得顯著介入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將本院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作為主要對象, 臨床以改善介入治療效果為目的展開常規護理以及術中護理配合不同方法的對比研究, 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采用抽簽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46~77歲, 平均年齡(55.69±7.62)歲;其中腦缺血性疾病患者31例, 腦出血疾病患者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2例, 女8例;年齡47~79歲, 平均年齡(55.71±8.65)歲;其中腦缺血性疾病患者33例, 腦出血疾病患者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腦血管病患者的疾病情況了解后, 臨床均選擇介入手術的方法開展疾病治療。與此同時, 針對對照組患者臨床配合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開展術中護理配合干預, 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干預 在腦血管病患者進入導管室后, 合理對患者展開查對工作, 有效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告知患者臨床實施介入治療的具體目的、采用的具體方法及治療安全性等, 確保腦血管病患者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此外要求腦血管病患者積極展開相關問題的提問, 對患者進行必要安慰, 從而將患者的恐懼感及焦慮感成功消除[2]。
1.2.2 合理開展麻醉配合工作 對患者的左側肢體選擇套管針(16~20號)合理完成靜脈通道的創建, 合理完成三通接頭的順利安裝;認真完成心電監護儀、血氧飽和度監護儀及血壓監護儀的連接;在麻醉師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從旁認真協助;成功對患者完成麻醉后, 對患者的頭部加以固定, 將患者的手術位置進行充分暴露[3]。
1.2.3 合理做好術中配合工作 護理人員協助臨床醫師認真開展消毒工作, 合理完成無菌手術臺的鋪設, 做好肝素鹽水及相關局部麻醉藥物的準備工作, 合理進行壓力輸液裝置的連接工作, 確保莫菲氏管下方的輸液管滿足無菌條件。此外對氣體多次實施檢查, 保證無菌, 并且明確氣體有無全部排盡。然后實施加壓操作, 確保壓力值為300 mm Hg(1 mm Hg= 0.133 kPa)。在腦血管病患者的對面, 認真設置監視器, 對監視器的角度進行認真調節, 保證醫生可以清晰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加以檢測[4-6]。
1.2.4 手術過程中合理對患者選擇藥物進行治療 在準備對患者實施手術過程中, 需要保證患者處于全身肝素化狀態,成功對患者完成動脈鞘放置后, 針對患者的體重分析, 針對初次肝素用量準確計算。此外對每次使用肝素進行治療的具體時間及使用的肝素劑量認真計算, 針對患者表現出的肝素半衰期進行合理掌握, 確保在手術過程中可以對患者體內肝素含量準確計算[7]。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并發癥情況。患者的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估, 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及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中十分滿意32例、滿意7例、不滿意1例, 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患者中十分滿意22例、滿意9例、不滿意9例, 滿意度為77.50%;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患者中, 腦血管痙攣患者1例,急性腦栓塞患者1例, 發生率為5.00%;對照組患者中, 腦血管痙攣患者1例, 頸動脈竇反應患者3例, 腦栓塞患者1例, 腦過度灌注綜合征患者1例, 發生率為15.0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腦血管病患者臨床主要選擇介入手術的方法治療, 但是此種治療方法最終獲得的臨床結果與患者自身狀態以及護理配合質量表現出密切的關系[8-12]。在手術過程中實施護理配合期間, 如果護理人員表現出用藥失誤或者觀察失誤的情況, 會使得患者出現腦梗死及腦血管痙攣等疾病并發癥現象,嚴重情況下甚至對腦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13-16]。
本次研究中, 對介入治療過程中實施術中護理配合的觀察組患者, 與介入治療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7.50%, 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00%, 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減少,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凸顯術中護理配合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 腦血管病患者在開展介入治療過程中給予術中護理干預, 可為腦血管病介入治療預后質量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1] 朱彩力.腦血管病患者介入術后睡眠障礙原因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 30(s2):174-175.
[2] 曲薇.綜合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患者顱腦術后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4, 6(15):1384-1386.
[3] 尹玉珊, 梁瑋瑩.對攜帶留置尿管出院的腦血管病患者實施延續護理模式的效果.廣東醫學, 2012, 33(24):3832-3833.
[4] 朱紅燕.腦血管病患者醫養結合模式中護理員教育培訓體系的建立.中國護理管理, 2016, 16(10):1375-1379.
[5] 毛丹丹, 張慶, 楊華, 等.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手術后應用動脈封堵止血貼的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22):2701-2702.
[6] 李雪, 黃青霞, 王艷生, 等.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檢查及治療的護理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21(4):431-432.
[7] 董娜, 黃志玉.老年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的護理分析.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5):536.
[8] 陳彩霞.腦血管病患者血管介入治療后的護理要點.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s2):70.
[9] 李婷婷.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后的護理分析.藥物與人, 2014(9): 268.
[10] 王仲霞, 楊瓊玉, 金建琴, 等.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湖北醫藥學院學報, 2007, 26(1):58-59.
[11] 張潔, 黃俊英, 馬君健.腦血管病介入治療術后護理分析及并發癥預防.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11):404.
[12] 唐雪.介入護理在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29):144-145.
[13] 譚淼.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的效果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227-228.
[14] 侯曉云.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及護理觀察.中國社區醫師, 2014(21):150-151.
[15] 尤丹.淺談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前后的護理要點.特別健康:下, 2014(5):264.
[16] 楊秀麗, 徐節.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143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20):4932.
Analysis of key points for intraoperative nursing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TIAN Xing-li.
Intervention Catheter Room, Dalian City Central Hospital, Dalian 116033,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value by intra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intervention applied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divided by lottery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intra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to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Comparison was made on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7.50% than 77.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5.00% than 1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can remarkab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reduc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traoperative nurs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78
2017-03-13]
116033 大連市中心醫院介入導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