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躍
在豫北,有一所被業內盛贊為教育桃花源的學校,她就是鶴壁市桃源小學。近年來,學校立足于課堂改革,積極探索“合格+特長”的育人模式,享受“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通過對課程的整合,開設大小課堂,增添新的講堂等多種形式進行課程改革,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桃源素質教育課程。
談及桃源小學的多元化課程體系,還得從課程改革的初衷說起,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如何發現、發掘學生的潛在素質,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使每個孩子都能全面發展,張揚個性,如何讓讓教師提高課程意識,提升課程領導力,讓教師人人都是課程的領導者和實踐者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學校自提出構建多元化課程體系以來,便緊緊圍繞以上問題有序進行,經過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現已基本形成了“學科課程視野化、校本課程素養化、特色課程成果化、課程環境文化化”的課程框架。
學科課程視野化
所謂學科課程視野化,實質就是通過對學科課程的加減整合、拓展延伸,使課程內容更適應學生,教學更關注學生,探索出了“全面發展打基礎,個性關注促發展”的育人模式。
在桃源小學,每一個學科都有著不同的延伸。像語文課,拓展延伸后形成了豐潤學生生命的“經典誦讀,閱讀指導課”,學校編寫了《經典誦讀》校本教材上、中、下三冊,內容大致分“趣味兒歌、三字經、諺語、歇后語、俗語、成語故事、美文欣賞、古詩詞、元曲、中外名著”等,每周開設一節閱讀指導課,課內指導,交流閱讀方法和閱讀體會,課外自主、自覺閱讀,學校、年級、班級分別采取不同的形式,為學生交流閱讀成果,激發閱讀興趣提供平臺。學校的讀書節、年級的讀書漂流、班級的演講會、故事會、手抄報、家庭的親子閱讀、師生共讀等,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開創五彩的閱讀天地,讓學生走進文學的海洋,積淀豐富的文學素養和滋養濃厚的文學興趣,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想的底子更厚重。
數學課,拓展延伸后形成了集生活性與思維性于一體的數學活動課,學校編寫了《生活中的數學》校本教材,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把枯燥的數學課堂情趣化,把數學教學思想化。通過畫畫、擺擺、貼貼、剪剪、拼拼、量量、數數、算算,使數學課成為情境化的數學、活動化的數學、生活化的數學,讓學生在情境中興趣盎然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游戲中主動探究數學問題,在生活中主動體驗數學價值,在愉快的學習中積淀靈活的數學思想。
音、體、美課程,我們進行了“二、二、二”課程改革,實踐出適合這些學科的教學模式,即體育的“多項了解+體質達標+熟練掌握兩項技能”,音樂的“了解基礎樂理+廣泛欣賞+熟練掌握兩項技能”,美術的“了解基礎知識+廣泛欣賞+熟練掌握兩項技能”;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內容具體化、教學活動多樣化、教育目的素養化。
校本課程素養化
所謂校本課程素養化,就是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豐富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讓學生在課程化的集體生活、集體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淀健全的人格素養,為學生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奠定扎實的人生基礎。
在桃源小學,校本課程基本上涉及到了全部課程,從大隊部為組織者的節日課程、班隊會課程、心靈足跡成長課程到教導處為組織者的學科活動系列課程,家長專題講座系列課程、充滿陽光和活力大課間課程、“五節一展示”課程,以及總務處的安全自救系列課程、法制常識系列課程等等,這些校本課程形成了課程教育價值的多元性。
譬如節日活動課程。學校通過深入挖掘眾多節日中的教育點,把大小節日梳理歸納,形成節日課程體系,按照“節日來源、教育主題、教育目標、活動形式”幾塊內容,以年級組為單位,編輯出課程方案,使德育教育融于活動課程中。學校按照節日活動課程方案,廣泛開展節日活動,如雷鋒紀念日、清明節、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節日。節日活動課程豐富了學生的整個生活,讓生命意義和價值在學生身上盡情彰顯。
特色課程成果化
多年來,桃源小學在探索中汲取精華,在發展中總結經驗,桃源特色課程建設成效顯著。
細談特色課程,桃源小學的語文閱讀指導課已形成經典誦讀工程,家長大講堂課程已成為名牌課程,三節一展示課程已成為學生特長展示和個性彰顯的廣闊舞臺,三棋進課堂課程已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譬如家長大講堂課程,學校“打開校門”,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教學,讓家長走進課堂,融入學校生活,豐富學校授課內容及活動形式,使學生接觸多種特色的課堂氛圍。課程內容家長自擬,家長的精彩課堂,心理健康、法制安全、環境保護、茶藝文化、集郵知識、書法天地、繪畫藝術、園林藝術、烹飪美食、戲曲文化、節日習俗等,帶孩子走向了更充盈、更美好、更精彩、更廣闊的世界,實現了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協同。
課程環境文化化
在桃源小學,用“和諧、進取、寬松”來描述課程環境文化的建設最為貼切。
一直以來,身為桃源人是幸福的,因為在這里,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齊心協力、互尊互重、相互包容,互賞互助,團隊協同、和諧發展;因為在這里,大家有一種踏實、認真、不放棄、持之以恒的品質,有一種努力、執著、拼搏、進取的精神;因為在這里,大家能在寬松的環境里發展自我,實現人生的超越發展。
文化是一種沉淀。在桃源小學,無處不在的教育因素會讓你頓足觀望,留戀忘懷。因為在這里,一草一木都鮮活。從校園的桃林、池塘的游魚、墻壁走廊、櫥窗版報,到班級的布置等,全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陣地,都進行了精心管理和布置,可謂每一株小草會說話,每一面墻壁能育人,每一個物象都鮮活。
文化是一種熏陶。桃源是學生讀書成長佳絕境地。人文之美:一字一畫都成景。校園走道兩側和教學樓墻壁上別具匠心地布置校園標語、設計宣教圖畫。如正對校園大門的教學樓前的文化墻壁上,八個鮮紅的大字“讓夢想從這里起飛”遒勁有力,不僅道出了學校的教育追求,而且告訴、激勵每一天走進校園的每一位師生——這里是你萌生理想、放飛理想的沃土。二樓大廳墻壁上的陽光少年事跡介紹,校園舞臺背景墻上天真、活潑、陽光、燦爛的笑臉,今天我以桃源為榮,明天桃源以我為榮的畢業學生回訪等,創設了一種讓學生置身其間感動“不好意思不好好學習”的氛圍與情境,讓一字一畫都是學生學習的源泉。
校園環境的建設就是一門沒有書本的課堂,它不僅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為推動了學生的個性在和諧美好的文化氛圍浸染下的自由發展。
“合格+特長”的育人模式,“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和諧、進取、寬松的文化氛圍,多元化的課程建設與實施,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了開闊的知識視野,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淀了健全的人格素養,習得了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學生不僅享受到快樂的童年生活,更為孩子今后的一生幸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