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博物館作為保護、展示歷史文化遺產和人類環境物證的文化教育機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宣傳其文明成就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進步的形象標志。
一、博物館的傳播、教育
首先,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具有社會性,它的教育面向全社會,它的服務對象包括社會各階層,其社會教育功能是廣泛性的,通過人們的餐參觀、學習、思考,它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同程度地影響和眼神到社會生活事件和文化形態的不同領域,從而構成人們教育實踐的必要環節,構成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的內在動力。其次,是它更具有世界性,博物館實施教育的主要載體是陳列展覽,他展示給觀眾的必須是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再次,博物館的教育必須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最終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和傳遞信息,所以科學性是第一位的。但博物館的教育方式與學校、書本等正規教育不同,其內涵和外延要風度廣泛很多。
籌辦一個展覽國家要投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不能讓國家投入的資金浪費,要最大化地發揮展覽功效,起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怎樣完成?其重任就落到了教育宣傳部肩上。200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對博物館提出了新的任務,引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博物館宣傳展示和社會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堅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的原則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充分體現博物館文化的先進性、科學性和群眾性。
博物館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個旅游景點,其實不然。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旅游的景點,它更肩負著保護民族遺產、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使命,是社會主義公益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博物館存在和發展的目的是為社會服務的。所以,為了博物館可以為更多的人服務,首先需要對博物館的教育作用進行加強,也就是說使來博物館的游客,懂得博物館中所陳列的文物的歷史、價值及其重要意義。要明白為什么這件東西會在博物館中擺設,它究竟擁有一個怎樣的歷史,在這件藏品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么東西。所以,在博物館中必須配備專職人員對游客進行專項的解說,以便于他們充分了解藏品中所體現出來的創造力、凝聚力和生命的張力。使他們在其中汲取這些藏品所帶來的文化內涵、成為他們在以后工作和學習中的動力和智力資源。博物館中藏品的教育意義對于世界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塑造期間的中小學生更具備不可估量的好處。普及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轉變大多數人對于博物館是作為一個旅游景點而存在的狹隘定義,讓他們真正的轉變看法,認識到博物館更是一個終生的學校。
理解博物館的作用,進行自主傳播。博物館如果想要進行文化傳播,即必須要有一部分人充分的了解自己所要傳播的文化,和文化當中攜帶的積極內涵。進行此種的文化傳播,僅僅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對于前來參觀和學習的人進行充分的教育,讓這些人充分的領略到博物館給他們帶來的是一種怎樣的震撼,讓他們體會到來博物館具有一種怎樣的積極意義,通過小范圍內的傳播,讓受到博物館教育的這一部分人去教育他們身邊的人,將博物館的功能和存在的意義,以一種更廣泛的方式普及出去,發揮社會傳播的功能,從而達到博物館所要求的文化傳播的目的。
二、加大博物館工作的宣傳力度
報紙、宣傳單頁、電視臺、各大傳媒都是很好的載體。可以在普及面較廣的日報、晚報、都市報上連日刊登展覽信息; 也可以向各單位發宣傳海報, 尤其是要面對學校這樣的文化教育群體; 也可以在電視臺錄制節目, 或者是講座形式, 或者是系列短片錄制形式。宣傳以及和觀眾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 包括應用新媒體技術。
博物館對于觀眾的定位很關鍵, 也是目前博物館事業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博物館要把面對學校、面對學生這樣一個群體的工作當作是一項長期事業來做。首先, 教育部門要將優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 在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同時, 要能有意識的把博物館這座活生生的教學第二課堂的重要性顯現出來, 把博物館編寫進小學和中學的教材。其次, 妥善協調好博物館、學校、學生三方面的關系。目前存在的普遍做法就是博物館給某所學校或某幾所學校發放免費票, 邀請學生來參觀, 這樣做的普遍結果就是: 其一, 學生看完了一次博物館展, 回去寫篇日記或作文, 任務完成; 博物館展覽結束, 任務完成。就學生來說, 一次記憶所帶來的知識很容易遺忘; 就博物館來說, 流于形式, 學生和博物館之間并未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其二, 一次性免費發放門票, 造成參觀人數突增, 無論是博物館的展出品還是參觀者本身, 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博物館人必須明確意識, 博物館作為課堂的性質對群眾來說, 應該是終身的, 而不是一次性的, 否則, 只能讓它的教育功能流于形式, 而無法更好的發揮出來。
三、當前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現代社會的蛻變,賦予了博物館更為深刻的意義,要貼合時代的步伐,現代博物館的發展規劃必須與時俱進,立足于本地,結合社會實際不斷創新,使之與人民民眾的期望和需求高度契合,成為人民民眾休閑旅游的重要文化場所,滿足當代人民對文化歷史知識的渴求。此外,博物館的宣傳教育還應與學校教育兩相結合,去掉使博物館資源充分發揮出教育基地功能,改變傳統單一的展示、陳列法,使之說教能夠更具體、更去掉形象的展示出來,成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社會宣傳教育服務。
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開展通常依靠文物實物展示與陳列等基本手段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見到“請勿觸碰、請勿拍照”等告示,將參觀民眾拒于千里之外,使廣大觀眾與文物有距離感,導致民眾參觀與學習熱情驟減,有的博物館甚至無人問津,嚴重阻礙博物館所肩負的文化教育宣傳,得不到實質發揮。所以,博物館從事宣傳教育的相關人員必須要端正認知,了解博物館不單單是陳列、收藏和緬懷歷史的場所,現如今已轉變為廣大人民民眾文化休閑、感受歷史文化的熏陶、享受幽雅環境所帶來的輕松和愉悅的活動場所。
(作者單位: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