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君+張靈
2016年以來,四川高縣農商銀行立足自身優勢,主動作為,堅持金融精準扶貧總體思路,著力于農業產業扶貧,充分發揮金融杠桿的作用,創新信貸模式,加強銀政合作,助推產業發展,積極探索“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新路子,取得顯著成效。
深化銀政合作,優化信貸扶貧
高縣農商銀行勇擔責任,主動作為,與地方政府簽訂《扶貧小額信貸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貧困戶住房建設貸款分險協議》,為確保扶貧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由地方財政安排擔保基金及風險補償金。一是縣政府首次注入貸款擔?;鸺帮L險補償金1800萬元并專戶存入,后期將按扶貧貸款發放進度適時補充,用于解決貸款風險問題。二是對貧困戶貸款實行財政貼息??h政府通過財政資金對貧困戶貸款按不超過5%的利率給予貼息。三是按1:10比例放大對扶貧小額信貸進行風險補償,在撬動信貸資源的同時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
該行采取“扶貧再貸款+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產業帶動貸款”模式,自8月23日開始,以3.625‰的優惠利率對分片的13個鄉鎮(郵儲銀行負責6個鄉鎮)積極投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已累計向10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674.95萬元。同時,向14家涉農企業發放扶貧再貸款6785萬元,以吸納就業、訂單幫扶、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1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創新信貸模式,助力開發扶貧
一是創新信貸產品。結合現代農業特點,該行利用種養加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林權抵押貸款等方式,創新信貸模式支持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發展,積極協調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實現增收脫貧。二是創新信貸模式。緊扣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發展,積極參與種養殖業優化轉型,以支持龍頭企業為抓手,積極探索“興茶貸”貸款模式,重點支持“公司+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發揮輻射示范作用。三是簡化辦貸流程。結合農戶“小額、分散、急需”的資金需求特點,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則,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適當簡化小額農貸審批、發放流程,提高辦貸效率。
加快產業發展,注重智力扶貧
一是積極引入優勢產業。利用高縣農商銀行與企業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積極引入優勢產業,既“輸血”又“造血”,培育脫貧致富帶頭人,帶動周邊貧困戶創業脫貧。協調高縣茶業企業領頭羊“四川林湖茶業有限公司”“四川早白尖茶業有限公司”,為貧困戶送去肥料、茶苗,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以保底價回收茶葉鮮葉,保證貧困戶收益。二是智力輸入扶貧。扶貧先扶智,該行在開展精準扶貧過程中,注重從源頭做起,以智力輸入為主,以物質幫扶為輔,引入企業定期舉辦培訓班,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講解種養殖技術,為貧困戶提供商品銷售信息,召開種養殖技術培訓會,解決貧困戶的技術難題。
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創業致富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一是積極開辦了創業擔保貸款,通過信貸資金幫扶,積極聯系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65萬元,支持102人創業發展;二是積極開辦了青年創業貸款,加大對青年創業就業支持力度,共投放貸款2058萬元支持了165位婦女朋友就業創業;三是積極投入對口幫扶,一是向瓜蘆村捐款5萬元用于該村村道建設,為貧困戶修建致富路;二是在中秋期間開展送溫暖活動,為貧困戶送米、油,化肥等,折合人民幣8000元;三是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送去了慰問金5000元。
踐行普惠金融,延伸服務觸角
為讓金融空白鄉鎮及偏遠山區群眾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高縣農商銀行竭盡全力,強勢履行社會責任,確?;A金融服務全覆蓋。一是加大自助銀行設備布放力度,在陳村、龍潭、騰龍等金融空白地區布放自助銀行,方便群眾支取財政補貼資金。二是聘請金融聯絡員18名,精準聯系到村到戶,收集群眾金融服務需求,針對性地開展上門服務。三是利用移動服務終端,開展定時定點服務,抽調專門人員赴大窩、趲灘、勝天等偏遠地區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四是大力推廣電子銀行服務,拓寬服務空間,截至10月末,個人電子銀行用戶數達30440戶,企業網銀用戶數達229戶,短信銀行總量達76512戶,EPOS機300臺,POS機315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