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何海燕
在精準扶貧戰場上,大竹農商銀行作為黨管金融企業和縣域農村金融主力軍,積極主動擔責,充分發揮自身資金、機構、人員、經驗等優勢,全力以赴開展精準扶貧,為全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重要貢獻。
主動申請主辦行資格
大竹農商銀行由行黨委書記親自帶隊,分別找縣委縣政府領導、縣財政局、縣扶貧移民局匯報溝通,并遞交申請獲取主辦行資格的請示,闡明了希望參與發放扶貧貸款的意愿和優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研究審定了同意大竹農商銀行加入扶貧貸款主辦行的行列,并及時地在大竹農商銀行建立了風險基金賬戶。此后,大竹農商銀行扶貧貸款發放工作迅速推進,截至2016年10月末,大竹農商銀行共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評級授信6480戶,授信金額14,904萬元,向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052戶、2950萬元,發放產業扶貧貸款6筆、2490萬元。
以信貸扶貧為主抓手
——申請扶貧再貸款,明確階段工作目標。為有效補充扶貧信貸資金來源,大竹農商銀行主動向人民銀行申請扶貧再貸款,并和人行大竹縣支行簽訂目標責任書,在 2016年底前,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000萬元,對全縣計劃的18個脫貧摘帽貧困村全面評級授信面,力爭扶貧小額信貸覆蓋面達100%。
——大力發放扶貧小額貸款,助力貧困戶追逐“脫貧夢”。在獲得扶貧貸款主辦行資格后,大竹農商銀行充分發揮扎根農村多年、專注農戶貸款的經驗優勢,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宣傳扶貧貸款政策、調查貧困戶貸款需求、收集授信評級資料。同時,為最大程度保證貧困戶受益,大竹農商銀行還主動將扶貧貸款額度放大到5萬元。正因前期工作到位,僅僅1個月,就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評級授信6480戶,向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052戶、2950萬元。
——“特色產業貸”扶持企業發展,以增加就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自主發展是貧困戶脫貧的主要方式,通過增加就業、提高務工收入也是脫貧的重要方面。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大竹農商銀行共發放產業扶貧貸款2490萬元,支持6戶企業發展,帶動增加貧困戶就業80人。
——試建金融扶貧示范區和示范點,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新模式。大竹農商銀行在縣內永勝鄉的茨竹村和朝陽鄉的木魚村分別試建了金融扶貧示范區和示范點,努力為縣內金融同業探索出更好更加豐富的金融扶貧經驗,并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
強化基礎金融服務
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大竹農商銀行加快了電子化建設進程,在全縣主要街區和所有鄉鎮,已安裝布放了148臺ATM機、374臺POS機,在各行政村布放了329臺EPOS機(助農小額取款機),進一步拓寬了農村支付結算渠道,實現了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和“7×24”小時全天候“不打烊”;在6個金融服務空白或薄弱鄉鎮設立了定時定點流動服務網點,安裝了ATM機,實行逢場天提供人工服務、冷場天自助機具提供服務的金融服務模式,讓農民群眾辦理金融業務不再走“冤枉路”;花費成本1300余萬元免費為農民群眾開立金融社保卡(IC卡)32萬張,占全縣農戶社保卡的90%以上;每年花費約800萬元的卡、折等物資,代理發放了全縣各類涉農補貼和農民養老金18項、每年資金量達到4億元;積極配合縣人行,抓好了全縣80余個貧困村的基礎金融服務改善工程;同時還在縣內竹北鄉南馬村和五峰村試點建設了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示范站。
深化結對幫扶 著力定點扶貧
大竹縣石子鎮民主村是省定貧困村,位于大竹“山后”的明月山脈,轄區面積3.8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542戶、1987人,有約1100名青壯年外出務工或從事經營活動,約800-900人留守,其中貧困戶118戶、386人,人均年收入在2800元以下,貧困面在20%左右,整個村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作為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民主村結對幫扶單位,大竹農商銀行堅持“輸血”與促進“造血”相結合,從2016年5月以來,成立了幫扶工作小組,配備了13名扶貧工作人員,開展實地調研5次,結合調研情況制定了幫扶工作方案。根據幫扶方案,開展進村入戶訪貧問苦活動3次,向民主村貧困戶發送米、油、棉被等幫扶物資各118份,累計價值4.95萬元,廣大員工共向民主村貧困戶捐款1.92萬元。還與石子鎮黨委政府、民主村支兩委一起,研究制定了民主村的脫貧規劃,擬定了以種植園黃梨、西瓜、葡萄和蔬菜為主、以養殖家禽為輔的產業脫貧計劃。
大竹農商銀行一直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持續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長期致力于社會民生的改善,僅2016年年初以來,就參與了兩次助學扶貧公益活動:6月份,捐款5000元,幫助5名小學兒童,緩解生活貧困,繼續完成學業;9月“開學季”,捐款10000元,幫助5名貧困大學新生及時湊足學費、按時踏上求學路,圓上“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