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堯 (遼寧省海城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114200)
水貂犬瘟熱預防與防治
高堯 (遼寧省海城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114200)
水貂犬瘟熱致病原具有病毒的一般性特點,適存于偏低溫度,自然宿主較多,以犬科和貓科動物為主,水貂是較為常見的宿主,且其感染癥狀相對較為嚴重、危害性較大,加強對該病的預防與防治不可忽視。
水貂犬瘟熱;病原學;預防;防治措施
隨著人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毛皮的消費量逐年上升,直接刺激毛皮動物養殖業發展,在最近幾年毛皮動物取得了很大進展。水貂以其毛絨齊短,光亮奢華而流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其水貂養殖數量和規模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水貂犬瘟熱是水貂最容易感染的疾病之一,該病不僅給養貂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且直接導致水貂毛皮質量下降,嚴重制約水貂養殖業的發展。
水貂犬瘟熱致病原是 “犬瘟熱病毒 (Caninedistempervirus,CDV)”,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單鏈RNA病毒,亦稱麻疹犬瘟熱群。CDV理化特點:具有病毒的一般性特點,適存于偏低溫度,負溫度值以下、避光環境可無限延長存活期;CDV對高溫、光照 (日光、紫外線)、干燥抵抗力不強,所以,養殖環境長期保持清潔、干燥,并在常溫 (室溫)至常溫以上維持一定的休養期 (2月以上),接受自然日光持續照射一段時間,即可有效抑殺該病原體;CDV對乙醚、氯仿、強酸、強堿等多種常規消毒劑表現敏感,最適存pH7.0~8.0,所以定期對環境和用具消毒可大量滅活該病原體;CDV的自然宿主較多,以犬科和貓科動物為主,另外還有鼬科、浣熊科、大熊貓科等動物,其中雪貂和水貂均是CDV較為常見的宿主,且其感染癥狀相對較為嚴重、危害性較大;CDV可長時間存活于發病個體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器官組織之中。
該癥狀多發生病發初期或后期,發病前不表現癥狀,病發突然,發病時出現神經癥狀,出現癲癇,撕咬鐵籠,并發出刺耳的尖叫聲,抽搐,口中有白色泡沫,病癥反復發作,一旦出現神經癥狀的水貂無一幸免均會死亡。
發病早期會出現流感樣,眼流淚,鼻中流清水樣鼻涕,體溫可達40~41℃,觸診腳皮膚溫熱,肛門或母貂外生殖器像發情輕微腫。食欲減少或拒食,鼻鏡干燥,隨病情惡化,眼部出現漿液性、黏液性乃至化膿性眼瞼分泌物,并附著眼內角或眼裂周圍,嚴重者整個眼睛糊上。口裂和鼻等部位的皮膚增厚,病有附著一層類似糟糠和豆腐渣類的干燥物。病貂被毛蓬亂,無光澤,毛叢中有谷糠樣皮屑,頸部或腹股溝腹褐色分泌物或皮疹,有腥臭氣味發出。消化功能紊亂,腹瀉,排出蛋清樣糞便,晚期大便呈褐色或黑色柏油樣。病水貂活動減少,喜臥于室內 (箱)。病程一般可持續3~10d,或者更久,大多數會發生死亡,很少幸免。
慢性型一般病程可持續2~4周,雖然有急性癥狀,但眼、耳、口、鼻、爪子和頸部皮膚病變更明顯。水貂病厭食,時好時壞,挑食,不活動,喜臥于小房間。眼邊干燥,眼眵上下眼瞼后粘在一起,看不到眼睛,偶爾睜開,時而粘在一起,反復交替。有些患病水貂皮膚干燥無毛,耳朵、鼻子和上嘴唇,嘴角邊的皮膚干燥結痂。病初爪的腳趾皮膚潮紅,有輕微濕疹,紅腫及皮膚增厚,變硬。有些患者貂肛門或外陰紅腫。
(1)現代水貂人工規模化養殖,一般常規習慣于60日齡左右進行首免。筆者結合實踐總結認為,此階段處于母源抗體保護力基本消失、潛在的發病風險期 (潛伏期),感染多呈隱性表現,勉強接種相關疫苗,經常造成免疫失敗。因此,有條件的規模化水貂養殖場應于20日齡以后綜合檢測不同日齡母源抗體、仔獸抗體水平,以確定切合實際的本地區 (本場)免疫程序。經筆者臨床實踐認為:仔獸首免宜提前至30~45日齡之間,不宜過晚,并于2~3周后加強免疫一次,如此可以發揮最佳疫苗免疫實效,令幼獸獲得持續有效的被動免疫抗體保護。
(2)幼獸斷奶前后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時期,一旦感染CDV病死率極高,此階段務必強化 “精細化飼喂管理、良性適宜環境控制、生物安全防范、獸醫衛生防疫消毒”等幾大重點措施的落實,堅持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這是減少發病及病死率的關鍵性手段。
(3)鑒于水貂為水陸兩棲 (半水棲)動物、野性較強難馴化的特點,建議養殖者要堅持對母水貂、新生幼獸實施早期馴化原則,充分利用食物誘導、精細化飼養管理手段等將最有利于管理的條件反射固定下來,使飼管者與動物 (水貂)之間保持親密聯系、和諧相處。經實踐驗證,飼管者與水貂之間的和諧度越高,越有利于發現早期病理異常和開展對癥救治。
(4)采用對癥治療及抗生素治療控制繼發感染。結合輸液,加入紅霉20萬單位或氯霉素30萬單位靜脈注射,內服磺胺脒或痢特靈等,肌注射VK及氯丙嗪等進行綜合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高堯 (1987.9-),男,遼寧省海城市人,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診療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