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杰 張偉 覃杰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畜牧獸醫工作站 841000)
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離鑒定
龍杰 張偉 覃杰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畜牧獸醫工作站 841000)
按照國家標準檢測了4類肉制品中的361份樣品。應用PCR方法檢測了單增李斯特菌溶血素hly基因。分析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即食食品中污染情況。共檢出20株單增李斯特菌,檢出率為5.54% (20/361),主要污染來源是調理肉制品,污染率高達16.88% (13/77)。陽性菌株中含有溶血素基因的菌株有18株,占90%。表明被檢測地區肉類食品中,致病性單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較高。
肉制品;檢測;食品安全;單核細胞;李斯特菌;人獸共患病;食源性
采集自新疆兵團各師、團的4類肉類制品361份樣品,詳見表1。
綿羊鮮血瓊脂培養基,BHI培養基,普通營養瓊脂,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增菌肉湯LB1、LB2購自北京路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李斯特菌顯色培養基購自鄭州博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xTaq PCR Master Mix、ddH2O、DNA Marker DL2000購自天跟生化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VITEK-2 compact全自動細菌生化鑒定儀 (法國梅里埃),精密恒溫培養箱,PCR儀和凝膠成像分析儀 (BIO.RAD)。
按照國家標準GB4789.30-2010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檢測方法,生化鑒定通過VITEK-2 compact用GP卡鑒定。
分離純化病原菌堿裂解法提取細菌基因組,參考細菌16s RNA通 用 引 物 27f:AGAGTTTGATCCTGGCTCAG,1492r:TACGGYTACCTTGTTACGACTT擴增片段,擴增體系:10xBuffer 2.5ul,dNTP ( 2.5mmol/L)2ul,27f( 10umol/L)1ul, 1492r (10umol/L) 1ul, 模板 DNA1ul, Taq 酶 0.3ul, 加水補足 25ul; 反應程序: 94℃4min; 94℃30s, 56℃45s, 72℃1.5min,30個循環;72℃延伸7min。擴增產物于1%的瓊脂糖凝膠在1xTBE電泳液中電泳30min,EB染色,凝膠成像系統中記錄結果。條帶明亮清晰的樣,PCR產物送上海生工測序。所得序列結果提交GenBank,BLAST對序列進行同源性比對鑒定。
分別將分離株接種到綿羊鮮血瓊脂平板上,37℃培養48h,在平板上觀察溶血情況,必要時用接種環,移去菌落,觀察菌落底部的溶血情況。
參考單增李斯特菌的第一毒力島上的編碼溶血素因子hly基因,合成一對特異性引物hly-f:ACGCAGTAAATACATTAGTG, hly-r: AATAAACTTGACGGCCATAC, 擴增體系: 10xBuffer 2.5ul, dNTP (2.5mmol/L) 2ul, 10umol/L 上下游引物各1ul,模板DNA1ul,Taq酶0.3ul,加水補足25ul;反應程序: 94℃4min; 94℃30s, 56℃30s, 72℃1min, 30個循環;72℃延伸7min。擴增產物于1%的瓊脂糖凝膠在1xTBE電泳液中電泳30min,EB染色,凝膠成像系統中記錄結果。
361份樣品中檢出20株單增李斯特菌,檢出率5.54%。主要在調理肉中污染最高,達到16.88%,其次是冷凍魚糜制品5.00%,熟肉制品1.61%,冷凍肉糜制品1.25% (附表)。
通過16s rRNA的PCR擴增,測序比對,單增李斯特菌的16s rRNA序列與NCBI提交的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序列同源性達99%,但也與有些無害李氏桿菌等同源性達99%。
20株單增李斯特菌中有18株hly基因檢測陽性且在綿羊鮮血平板上顯示溶血現象;1株hly基因檢測陰性且在綿羊鮮血平板上未見溶血現象;1株從冷凍掛漿魚糜制品中分離到的在綿羊鮮血平板上未見溶血現象,但PCR檢測hly基因為陽性。
本文結果顯示新疆地區部分肉類制品中單增李斯特菌的檢出率為5.54%。尤其是調理肉中污染率達16.88%。國外研究易被單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主要為乳制品 (奶酪、巴氏消毒奶、冰激淋)、肉制品 (雞肉、火腿等)、海產品及蔬菜沙拉等。國內相關報道中吉林省以熟肉制品 (17.0%)、涼拌菜 (9.1%)檢出率較高,揚州報道以熟肉制品及涼拌菜等即食食品 (9.62%)的檢出率較高。河北省報道以涼拌菜及沙拉、生食水產品中單增李斯特菌的檢出率較高,分別為2.62%、2.51%,而熟肉制品檢出率則略低 (1.53%)。而本文以調理肉檢出率最高,達16.88%,其次是冷凍魚糜制品5.00%,熟肉制品1.61%,冷凍肉糜制品1.25%。可以看出,單增李斯特菌其檢出率在不同地方及不同食品中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各個地方因針對肉制品加強衛生安全管理。
16S rRNA序列分析是細菌系統分類研究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結構和功能高度保守。一般認為,16S rRNA序列同源性小于97%,可以認為屬于不同種,同源性小于93~95%,可認為屬于不同的屬。16S rRNA基因高度保守,但其保守性是相對的,在保守區之間存在9或l0個變異區,保守區和可變區互相交錯排列,不同細菌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可設計不同引物對所有細菌或特定細菌進行PCR檢測。但本文通過16s rRNA序列鑒定單增李斯特菌容與無害李氏等易混淆,鑒定必須結合生化鑒定或者擴增單增李斯特菌特異性片段輔助鑒定。
李斯特菌溶血素O李斯特菌溶血素O(Listeriolysion O,LLO)由hly基因編碼,分子質量為60ku,是一種孔形成毒素,通過溶解細胞吞噬體膜而使LM逃離吞噬體,促進菌體進入胞液,是細菌得以在胞液內增殖的先決條件,是LM的主要致病因子。它的缺失將會導致細菌毒力的全部喪失,其溶細胞性可被巰基激活而被膽固醇和氧化劑所抑制。不產生LLO的LM突變株雖可在非吞噬細胞的胞液中生存一段時間,但卻不能繁殖,且因無法逃逸吞噬體而不能對其他細胞感染。除此之外,LLO還參與同LM致病性有關的其他反應,研究顯示,LM感染鼠脾臟和骨髓的樹突狀細胞,可導致細胞凋亡;不產生LLO的LM突變體不能誘導。本文分離到20株單增李斯特菌,90% (18/20)的菌株含有hly基因,并且表現出溶血現象,說明大多菌株具有較高致病性。其中一株含hly基因但與溶血表型不一致,hly基因未顯示其溶血功能表型,具體原因需進一步分析。

附表 肉類制品中單增李斯特菌檢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