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皿來 (廣西崇左市畜牧站 532200)
廣西西部生豬循環生態養殖模式探討
謝皿來 (廣西崇左市畜牧站 532200)
生豬產業的養殖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養殖污染問題。本文針對廣西西部崇左市的生豬循環生態養殖存在的問題及技術模式進行探討。
循環;生態;規模養殖;生豬
標準化形式的生豬養殖場是通過合理利用天然地理環境,對豬殘渣廢物用干清分離技術,豬糞經堆碼發酵,尿液由沼氣池系統進行處理,再進入其他農牧場當做有機肥料的資源進行再利用,這樣既可以提高農作物產值,冬天也可以通過沼氣系統給豬場供暖,這就是生態循環型豬場運作流程,可以通過建立生態循環系統來改善如今的生豬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
2015年廣西地區的生豬統計存欄有2303.66萬頭,出欄共計3416.79萬頭,豬肉產量258.81萬t,居全國第九位。全區共有260萬個生豬養殖戶,其中年出欄50頭以上的農戶80246戶,年出欄100頭以上的農戶29270戶,年出欄500頭以上的場 (戶)8125個。
廣西生豬行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帶來的環境問題,要制定節能減排的具體方案,關鍵是尋求生態發展的新措施,做到對資源循環再利用,才可以更安全高效的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目前,廣西生豬產業的發展必須要依靠生態養殖模式才可以有效解決養殖污染問題。
技術是最主要的原因,關于生態養殖技術有3方面情況要合理處置:第一,豬場糞尿處理系統,怎樣布局規劃沼液系統。設施要配套齊全,周邊還要有大面積的農田來消耗這些天然肥料,不至于給環境造成負擔。利用有機肥種植農作物可以使土壤營養化結構更豐富,避免土壤硬化,可以使農產品的產值有很大的提高,糧食更優質。自然資源得以循環利用,維持生態發展均衡。第二,控制好豬場污水及沼液的排放量。往常養豬形式是要以大量水來清理豬棚,每天污水排放量很大,感覺后續的沼氣處理池及專業設施像擺設一般,由于長期排放大量污水而不能合理運用資源會對壞豬場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并對生態的平衡造成影響。第三,要使豬場的排放達到國家標準,對沼液的產前以及產后的處理不可忽視。要先干清糞后才能讓污水流入沼氣池系統,由沼氣池排放的沼液經過一系列的積淀、曝氣、生物氧化塘吸附等專業處理。
廣西西部崇左市的豬場糞便分解化處理設施匱乏 (環保設備的投入量要占整個豬場建設的三分之一),一些專業環保處理設備如固液分離機、積淀系統、曝氣場地、生物氧化池,沼氣池的場地等沒有配備,豬棚沒有進行雨污分流。同時人們對于沼氣池有一個理解誤區,覺得進入沼氣池的豬糞越多產生的沼氣越多,對進入沼氣池的糞污沒有強調固液分離的概念,也沒有開展人工干檢糞措施,導致最終沼液排量環保測值不合格,豬糞得不到合理解決,不能提供給農作物有效肥料,臭味不斷堆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也是崇左市養豬產業目前比較窘迫的處境。
隨著國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新《環保法》的發布,廣西省生豬養殖確實要樹立環境保護、控制污染排放、保持生態平衡的發展目標。農業方面如果要對于廣西省的生豬養殖產業進行研究探索,本文認為以下兩種生態環保型的養豬技術應大力推廣:(1)豬-沼-果 (草、林、菜)生態發展型養殖技術。(2)高架網床下離體發酵墊料式現代養殖技術。
豬-沼-果-草、林、菜屬于生態型的養豬技術,它有效結合了養殖種植技術和合理利用資源的養殖模式,每個系統的剩余資源可以供給下一環節利用。考慮到豬場糞尿以及污水系統處理有干撿糞這一步驟,進行固液分離后,渣物可以壓制成肥料,及時運至農林場地當做養料,還需要用專門的運送車輛來將污水、沼液運到果園田地 (草、林、菜)中給農作物施肥,流程如附圖所示。
豬-沼-果 (草、林、菜)生態的養豬技術是要注重種養結合。在一個年度中,出欄一萬頭生豬需要配套約為133hm2的農牧園地來消耗豬場產生的肥料以及污水,但要是經過沼渣和豬糞干制成的可儲存有機肥可以賣到其他地區的農田區,也就大大縮減豬場這些配套種植面積。需要大力增強的措施是:(1)盡量用人工干撿糞。(2)配套建造專門的儲糞池,設計要考慮到防雨水滲漏。(3)豬場要配套使用固液分離設備。(4)要建設與生豬存欄規模相應的沼氣池。(5)沼液儲液池的容積可依據豬場的配置條件來設計。(6)在豬場與農田之間、果林間鋪設管網灌溉系統。目的是能輸送沼液池的液肥。
廣西華改畜牧有限公司利用豬-沼-果生態養殖豬技術。目前擁有1000頭母豬,每年的出欄豬約有20000頭。豬棚選用的是漏糞地面,污水排量大大減小,在配套使用固液分離設備、建設3800m3容量的沼氣池,帶有二臺75kWA沼氣發電機,如今可以由沼氣發電就能供豬場用電所需。還設立了年產10000t有機肥生產線,這額外的收益就是通過將豬場糞渣制成有機肥銷售到外地產生的。同時,還由純沼渣種植蘑菇。在豬場附近有73hm2果園地以及莊家水稻田,豬場的沼液絕對不可以消耗完。所有資源能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可以成為一種種植養殖規模相結合、資源循環利用的創造價值最大化的新型養豬場。

附圖 豬-沼-果 (草、林、菜)養豬生產環保流程圖
現代生態養殖是運用生態學原理是以生態設計及生物技術為核心、集約化為基礎、現代化裝備為手段,利用動物和植物產生的廢棄物,使 “動物、有益微生物、植物”平衡、和諧、共生,實現養殖過程生態、產品生態和環境生態,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集約化養殖。符合現代畜牧業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可持續發展要求。欄舍總高度≥3.5m,其中下層高0.8~1.0m。寬度5~10m,其中中央通道1.2m。長度25~50m。屋頂采用隔氣隔熱材料,上下層縱向兩側均安裝若干個可推拉鋁合金窗。下層用鋸木屑或碎秸稈與微生物混合制成等同于網床長寬度的發酵床,讓糞便通過網床漏縫掉到發酵床上,同時安裝自動翻耙機定期翻耙發酵床。配備現代化設施設備,包括:自動供料系統、控溫、控濕、控氣系統、自動飲水器可采用碗式或凹墻分流式。關鍵技術是:(1)實現豬與糞尿徹底分離。(2)創建適宜畜禽生長的環境,要保證空氣幾乎無氨臭味,維持溫度 (27±2℃)、濕度 (65~70%)、氣流 (0.5m/s以下)在規定范圍內為佳。(3)增加生豬養殖的保健效果,可以使用微生物發酵中草藥保健,再將發酵好的中草藥拌入飼料二次發酵。(4)不使用含抗生素在內的非營養性添加劑。(5)采用凹墻分流式飲水裝置,不產生污水或產生極少的污水量。(6)用微生物處理糞污,并做到資源化循環利用。雖然現代生態養殖不劃定統一的參數標準,比如房屋大小、高低、長短,高架床的高低等,但要遵循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則,堅持做到以下5點:(1)飼料微生物化。(2)除隔離治療外不使用非營養性添加劑,特別是抗生素。只用中草藥作保健。(3)不使用化學消毒藥。(4)產生污水量較少,無外排污口。(5)糞污及廢棄物經微生物發酵腐熟后農牧循環利用。高架網床下離體發酵墊料式現代養殖技術取得明顯生態經濟效果:(1)全程不產生污水。(2)用微生物保健料喂母豬,仔豬斷奶后3~5d母豬受胎率80%以上,而傳統的5~8d母豬受胎率65~70%。(3)用添加微生物保健飼料喂保育豬、育肥豬,料重比2.5:1,可節省30kg料約100元。同等體重可縮短出欄時間10~15d。(4)肉豬全程不用含抗生素在內的非營養性添加劑,提高肉的品質。
本文主要對廣西西部地區生豬養殖產業出現的發展問題進行分析,針對生態環保的循環養豬模式,通過種養技術結合、生態資源合理再利用、高架網床下離體發酵墊料式的現代化養殖技術,促使生態環境得以平衡發展,為環境建設出了一份微薄之力。同時大力推廣高架網床下離體發酵墊料式這種新型的生豬養殖技術,這也將大力促進廣西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