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學
(吉林省前郭灌區農墾管理局畜牧科138000)
種鴕鳥飼養管理
孫志學
(吉林省前郭灌區農墾管理局畜牧科138000)
種鴕鳥飼養采取集約化的方式,依據不同目的將種鳥配對組合,放入一個欄舍內飼養。雄、雌比例可以1∶2~5,也可以幾個組合一起組成小群飼養。但從育種選種考慮,以1∶2一欄飼養效果比較好,雌鳥可以多產蛋,雄鳥配種均勻,受精率高,系譜清楚,便于管理。作為商品鳥,雄、雌比例可提高到 1∶3~4, 但達 1∶5 時, 雄鳥雖有能力,但不能持久。兩個組合以上的小群飼養,因雄鳥爭奪配偶,形成一方獨霸,產蛋和受精均受影響,不應提倡。如果人工授精技術成熟并獲得推廣,將改變這種飼養方式。
種鳥的欄舍面積趨向縮小,每欄面積200m2可放3只種鳥。欄舍內,南方應建有較大的遮雨棚,北方則建一房舍以保溫。對進入種鳥欄的種鳥進行人工選配,根據育種需要,選擇沒有血緣關系、生產性能好和體型相般配的個體進行配對;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對配種不成功的種鳥進行調換,直至全部配種成功。由于種鳥高大,捉拿不易,故配對完成后一般不再變動,可保持3年以上的穩定產量和較高受精率。對于后備種鳥和休產期種鳥,則采取大群飼養。
種鳥的營養供給要均衡,不要突然變化。不可避免的改變,如青料變換,應逐漸過渡,以免給生產帶來損失。飼糧供給數量要適宜,不要過量;種鳥消化道發育健全,對飼料具有較強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供給過多,種鳥會肥胖,影響產蛋和配種。據測算,每天給每只種鳥投喂精飼料1.5kg和青飼料3~5kg,可以基本滿足其產蛋需要,產蛋高峰期可以增加0.1~0.3kg精料。通常,每天的精料量分3次投給,青飼料分2次投予;如果青飼料充足,每只種鳥可增加到5kg以上,以吃盡不浪費為原則。
在飼喂方式上,精飼料和青飼料分槽投喂較為合理,因為每組3只種鳥同欄飼喂,個體之間可有選擇和調節的余地,雄鳥有可能多采食些青料,產蛋的雌鳥可能多采食些精料;如果精粗混合就沒有這種可能,不適宜養種鳥。雄鳥和雌鳥同欄飼喂,采食同一種飼料,對于雄鳥并不適宜,主要是飼料中鈣含量過高。觀察中也發現雄鳥采食精料比雌鳥少,但對正在產蛋高峰的雄鳥,飼糧鈣的含量仍顯不足。為此,可在欄內放一骨粉盆,讓雌鳥自由采食。須經常保持種鳥欄內有清潔的飲水,使種鳥能隨時飲用。駝鳥是鏟式飲水,需要面積比較大的水盆。
配對成功的種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仍有配種失敗或偏配現象發生,導致受精率降低,故須進行人工輔助配種。飼養員應與種鳥建立感情,熟悉各個種鳥的習性,使種鳥對飼養員非常自然、親和,不躲避,飼養員也能隨時接近雄鳥和雌鳥,能夠觸摸、推拉種鳥。每天清晨是雄鳥配種密集的時間,對配種有困難的,如雄鳥爬跨位置不適 (太靠前或太靠后)、雌鳥尾部被壓不能上舉,或雌鳥伏地位置太靠近欄邊或處于坑內、斜坡等,飼養員應進行輔助配種。飼養員可讓雌鳥改換位置,可以令雌鳥臥地,呼喚雄鳥前來配種。對偏配的應實行補配。
雌鳥每天下午5~8時產蛋,也有個別鳥延時到夜間或凌晨。這一段時間內,飼養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及時將雌鳥所產的蛋取出,用干凈毛巾包住,在蛋的一端用鉛筆標記欄號、鳥號,并放到安全、干凈、涼爽的地方暫存。為了減少種蛋污染,飼養員不得離開欄舍,須在所管轄范圍內巡視,發現鳥蛋就要立即撿出,防止雌鳥用喙滾動鳥蛋。還要調教雌鳥養成在室內產蛋的習慣,尤其對雨季長、環境骯臟的南方地區更為重要。可在室內用粗沙圍成一個2m直徑的淺坑,鋪以適量禾草,用作產蛋窩。起初雌鳥并不習慣,飼養員可以將預產的雌鳥趕入室內,待產出后放出,雌鳥養成習慣后,就會自行在室內產蛋。同時,可放一只蛋殼在坑內,作為引蛋 (在空蛋殼內灌滿沙子,用膠布封口,這樣就不會太輕易被打爛)。對于長期站著產蛋,以致蛋被打破的雌鳥,若經調教無效應予淘汰。
關于種鳥的利用年限說法不一。從最早引遠的種鳥來看,尚不到10年,雄鳥和雌鳥的生產力已非常低下,從生產實際出發宜要求保持4~5年的高產記錄。因此,應計劃每年更換1/4的種鳥和選育1/4的后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