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 (遼寧省海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114200)
蛋雞疲勞癥臨床癥狀及防治
姜艷 (遼寧省海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114200)
籠養蛋雞由于鈣磷比例嚴重失衡,造成蛋雞體內對鈣的吸收減少,導致體內鈣質流失過度,造成籠雞不能站立或移動,長骨變薄,變脆,肋骨及肋軟骨關節呈串珠狀腫大,容易出現骨折現象,稱為蛋雞疲勞癥。又稱籠雞軟腿病。該病極易會導致蛋雞死亡,給蛋雞生產造成一定損失,應加強重視,減少該病帶來的損失。
蛋雞疲勞癥;臨床癥狀;病因分析;預防措施
蛋雞疲勞癥是一種機體鈣磷代謝紊亂的代表癥狀,該病主要是由于飼料中VD,鈣磷缺乏或不平衡,為形成蛋殼而導致母雞本身鈣損失,也稱之為骨軟化癥,是影響籠養蛋雞骨骼疾病中最嚴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導致蛋雞猝死的主要原因,發病原因與飼養管理不當有密切的關系。該病引起的損失是多方面的,不僅可導致產蛋母雞癱瘓還會導致產蛋率下降甚至死亡,直接影響雞只的屠宰加工等方面。因此,加強對該病的預防與控制對提升蛋雞養殖進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雞群采食量減少,飲水增多,拼命喝水,張口喘氣,肉垂顫抖,但沒有明顯的喘鳴音。腹瀉,個別拉黃白色薄糞。羽毛蓬松,雞體觸摸滾熱,雞冠和雞爪發熱;雞冠呈現紫色,皮膚出現紅色;急性發病的病雞常發生猝死,平時飼養時表面看起來健康,產蛋率較好的雞表面無任何病癥,次日清晨會現病雞。產蛋率越高的雞往往發病率越高,此時蛋殼硬度沒有明顯變化,破蛋率不高;慢性發病的雞出現癱瘓,不能正常站立,出現跗關節蹲坐,不能獨立采食,如將病雞從飼養籠中取出單獨飼喂,一般1~3d可出現明顯好轉或康復。
暴發該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產蛋雞日糧中的鈣、磷等物質長期搭配不合理或長期缺乏,特別是在蛋雞產蛋旺盛期對鈣磷等物質需求量大,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給,直接可導致本病的暴發。
如炎熱的夏季沒有對飼喂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在高溫高濕環境中頻繁飼喂、飼喂次數過多、攝入量過大,直接加重了蛋雞心臟、肝臟和腎等功能負擔,造成蛋雞機體代謝機能紊亂,直接誘發該病,嚴重者直接引發心臟衰竭,突發急性猝死。
雞舍單位面積上飼養密度過大,加之通風、散熱、排濕不及時,短時間內造成 “高溫高濕”不良環境,蛋雞在此條件下呼吸頻率加快,體內酸堿失衡,Ca、P物質代謝受到干擾,甚至產生呼吸性堿中毒。
現代規模化養殖過程中,一些養殖者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意識,人為的促 “高產蛋率”飼喂管理,使得蛋雞因產蛋量過高而造成即時性 (暫時性)“脫鈣”,機體鈣磷大量消耗,并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補充,隨即引起發病。
由于雞舍布局不合理,雞舍內長期采光不足,加之未采取必要的人工補光措施,使得蛋雞機體內VA、VD含量不足,對鈣Ca、P的吸收利用率較低,誘發本病。
對產蛋雞應根據需要提高日糧中的營養水平,特別是要合理搭配鈣磷等物質的補充,確保日糧中鈣磷等物質的含量和質量,為蛋雞產蛋儲備必需的營養物質。補鈣磷應根據蛋雞不同的生長期進行,一般可在開產前2~4周開始進行,此時要確保日糧中的鈣量含在2~3%最為佳。此時建議使用蛋雞專用預產飼料,此時鈣磷等物質供給效果良好。正在產蛋雞應根據不同的產蛋期選擇不同標準鈣磷含量。在保持蛋雞能攝入適量的鈣磷物質的同時還應再飼料中適當的調加VA、VD等,以促進鈣磷物質吸收。
蛋雞常用日糧補充添加物一般是粗顆粒粉末或殼粉,粗顆粒鈣源可以占到總鈣的1/3~2/3,鈣源的顆粒大約0.8~1.0mm,即可提高鈣的利用率,也可避免在進料分級鈣的沉淀。炎熱的夏天,每天下午按照飼料消費量的1%左右的鈣均勻撒在飼槽中,既能提供足夠的鈣源,同時刺激雞群采食,以提高其采食量,提高蛋雞整群抗病能力。
隨著蛋雞生長發育情況靈活調整蛋雞飼養密度,育雛蛋雞不能太早上籠,一般100d左右上籠子是比較合適的;放養密度不能太大,這取決于在預產期、開產期、產蛋高峰期等具體情況,同時也要根據蛋雞的品種,年齡,體成熟和性成熟等不同情況進行分群,以確保同群不發生打斗、啄癖、擁擠等現象。
姜艷 (1987.4-),女,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人,大專,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