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英 (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局 274700)
雞大腸桿菌病診治
邵華英 (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局 274700)
雞大腸桿菌病是臨床工作中較常見細菌病,發病率高,經濟損失大。大腸桿菌病的治療多采用抗生素,療效確切,但易造成細菌耐藥性。臨床總結的最好防治本病的方法就是做好管理,定期消毒,避免應激,本文就此展開討論。
雞;大腸桿菌病;診治
大腸桿菌病是威脅養雞業非常普遍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目前雞病臨床上確診的細菌性疫病中,大腸桿菌病確診病例能占到60%以上,已經成為威脅養雞業的第一細菌病殺手。由于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對本病的防治必須引起重視,本文就大腸桿菌病的診治做介紹。
在臨床常見的雞病中,大腸桿菌病的診斷是相對容易的一種,由于它可以引發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因此,一般剖檢后只要發現有包心、包肝和氣囊渾濁的病理特征,基本90%以上都能分離出大腸桿菌。包心包肝和氣囊渾濁已經成為雞病診斷大腸桿菌病的可視病理變化。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部分病毒病或混合感染性病原也有可能引發包心包肝和氣囊渾濁的病變,盡管概率很低,但想真正確診,還是需要做一下細菌分離鑒別工作。
對于大多數基層工作者,細菌分離總感覺條件達不到或者鑒別麻煩,其實,當下大腸桿菌鑒別培養基就是一種高效、簡單、鑒別準確率高的方法,完全有條件引入基層鑒別工作。使用時只需要按照說明方法將培養基和蒸餾水 (基層也可采用市售純凈水替代)按比例稀釋,加熱溶解后降溫至40~50℃左右時,將培養基倒入普通平板中冷卻凝固,之后將可疑病料 (一般選取肝臟組織即可)的橫斷切面涂抹在凝固的平板培養基上,38℃恒溫條件下培養16~24h觀察菌落形態即可。一般鑒別培養基通過肉眼觀察菌落形態就能判斷出是否為大腸桿菌,在實際工作中多選用伊紅美藍培養基(EMB)進行鑒別,培養出來的菌落表面若有金屬光澤,則表明有大腸桿菌感染。
對于大腸桿菌病治療,目前市面上很多抗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類藥物都可選用,但由于大腸桿菌臨床感染比較常見,因此,對很多藥物都不敏感。造成大腸桿菌耐藥性嚴重的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濫用和不規范藥物使用。臨床統計數據表明,耐藥性呈現地區性分布的規律。造成地區性耐藥性的差異主要和地方用藥習慣和監管體制有關。大腸桿菌病的治療目前較多使用的是氨基糖苷類、磺胺類、頭孢類、氟喹諾酮類和氯霉素類為主。其中,對于菌血癥類的大腸桿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需要注射給藥,口服給藥吸收較差而造成效果折扣。磺胺類藥物效果較好,但磺胺類腎毒性強,對于容易發生腎腫的禽類,容易造成安全性問題,同時,磺胺類藥物極易產生耐藥性,通常情況下最好用藥不要超過5d。頭孢類藥物目前較為敏感的藥以第三代頭孢頭孢噻呋和第四代頭孢頭孢喹肟為主流藥物。臨床使用時可以單獨注射,也可以配合油苗共同注射。單獨注射由于雞體重小,用量很少,注射用量不易控制,配合油苗注射可以合針注射,免疫時就可以順帶將藥物用上,操作簡便,省時省力,主要用于常發場的程序性預防,效果確切。氟喹諾酮類藥物效果理想,但農業部文件要求2016年12月31日起停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4種常用本類藥物食品動物,市面上的本類藥品將嚴加管控。以氟苯尼考為代表的氯霉素類目前應用較多,臨床療效也得到認可。
大腸桿菌病是細菌病,雖然有多種藥物選擇,但一旦發生疫情,即使治療效果顯著,仍會造成較大損失。目前,養殖業共同遵循的原則是 “養大于防、防大于治”。如何將雞養好,把病控制好,才是問題的關鍵。一旦進入治療階段,一定會發生經濟損失。養好的關鍵在于管理,根據雞的品種、日齡選擇合適的全價飼料,充足的營養,合理的營養物質搭配能讓雞處于持久健康狀態,對疾病保持高的免疫力,即使有微量大腸桿菌感染,正常的機體免疫也會將病原清除。另外,定期消毒,每日監控雞舍內的溫度和濕度,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雞舍的環境條件,避免大的應激。經常養雞的人應該有這樣的印象,很多疫情爆發通常發生在天氣突變時期,這是因為天氣應激造成機體免疫力失衡,存在于機體的常在菌乘機而入,而造成發病。
除了管理上的改善外,定期疫苗免疫成為防治疾病的關鍵措施。對于大腸桿菌病疫苗,目前并不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大腸桿菌亞型眾多,已知的菌體抗原就多達171種,表面抗原103種,鞭毛抗原60種,可以構成許多血清型,雞上最多見的是O1、O2、O36、O56、O78和O157。這就造成疫苗血清型選擇性太廣,無法大面積推廣。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場感染的病原類型差異較大;②大腸桿菌病是細菌病,不同于病毒病,即使發生疫情,也有抗生素可以群體治療,造成免疫意識惰性化;③大腸桿菌為機體和環境中常在菌,即使是同一個場,不同時間發病的菌群不同的概率很大,即使今天預防了A菌群類型產生了抗體,明天可能發病的會是B菌群,不確定性太強。當下很多大型養殖場都會定期分離監控場子的大腸桿菌病原情況,定期制作自家苗進行免疫,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總之,大腸桿菌病是養雞業臨床最多見的疾病之一,每年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多年經驗表明,抓好管理是防治本病的最好措施,養殖戶不要將思路放在如何選擇某一種 “神藥”來對付本病上面。市面上根本沒有這種 “神藥”,即使有也是廠家的推廣手段而已,產品效果夸大。新上市抗生素因為耐藥率低,對大多數養殖場效果都很好,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都會產生耐藥性,這是自然選擇的規律。筆者建議,針對自己的養殖場狀況,抓好管理,定期消毒,避免應激是多年來臨床總結出的最好的防治本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