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雯
優質護理干預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患者的影響
羅雯
目的探究優質護理干預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腫瘤患者的影響。方法84例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行常規腫瘤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4.29%低于對照組35.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24%高于對照組78.5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及使用。
優質護理;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影響
癌癥對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是一座沉重的大山,癌癥治療費用比較高,而且易復發,一般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后都需要接受化療治療,在此期間患者身體遭受巨大的折磨,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化療中使用的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更為先進,但是還是會發生一些并發癥,影響到治療效果[1-5]。此次試驗旨在探究優質護理干預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患者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肝癌27例,肺癌23例,胃癌17例,大腸癌12例,乳腺癌5例,將有精神障礙的患者排除在外[2]。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35歲,平均年齡(47.21±8.26)歲;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38歲,平均年齡(47.37±9.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價值。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腫瘤護理,包括藥物護理干預、行為干預、并發癥防護等措施,密切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嚴格按照護理工作流程進行操作,定期檢測患者各項病癥相關指標,記錄下來,發現異常及時告知主治醫師,調整治療方案。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增加對患者心理干預護理、專業醫療指導、日常生活護理等方面的個體化優質護理措施,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具體護理方案為:①正確評估患者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方案。先選擇幾個合適的穿刺位置,再根據患者數個穿刺部位皮膚及血管的情況,正確評估穿刺的安全性,然后選擇一個合適的穿刺位置,確定靜脈和插管穿刺點,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穿刺規范實施無菌操作,確保一次性操作成功,操作過程中關注患者的反應,如無不適癥狀即可將導管固定住,并且之后通過胸部X線片檢查再次確認導管的位置。②心理干預護理。患者發生癌癥,身體遭病魔侵襲,面臨死亡的威脅,而且化療有較大的副作用,患者情緒一般較不穩定,易躁易怒,醫護人員應提高自己的責任心,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仔細傾聽患者的心理煩惱與身體不適情況,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及支持干預,消除患者對于治療居住環境的陌生感以及抵觸感,讓患者充分信任醫護工作人員,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接受臨床護理治療。③專業醫療指導。患者在進行肺癌根治術后,無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屬全程陪同照顧,因此醫護人員應該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向患者家屬講解日常護理的一些注意事項,規范家屬的護理措施,與患者家屬協調合作溝通照顧患者,讓患者將自己的身體感受與心理感受分享給醫護人員,以便醫生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④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專項護理。向患者詳細介紹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治療過程及優勢,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在操作過程中有不舒服的地方要及時告訴醫護人員,對并發癥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提升治療效果。⑤組織病房活動,營造輕松的醫療氛圍。將癌癥患者組織起來,一起進行一些輕松的活動,比如看書、聽歌等,也可以大家一起到醫院樓下曬曬太陽,聊聊天,分享自己的治療經驗,互相鼓勵,互相加油打氣,保持良好的心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腫瘤患者進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時,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給所有的研究對象發放一份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調查問卷,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3個等級[3],統計并計算兩組患者的手術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后,對照組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12例,穿刺點紅腫10例,導管滲液8例,機械性靜脈炎7例,非計劃拔管7例,對照組共有1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35.71%(15/42);觀察組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4例,穿刺點紅腫3例,導管滲液2例,機械性靜脈炎1例,非計劃拔管1例,觀察組共有6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4.29%(6/42);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滿意20例,基本滿意13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為78.57%;觀察組護理滿意28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5.2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醫療的要求不止于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希望在就診過程中得到人文關懷,通過專業的疾病知識宣導,讓患者及其家屬對病癥有個大概的認知,不至于慌亂無助,通過醫護人員的專業醫療服務,讓患者感受到全面貼心的護理服務,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6-11]。癌癥患者化療治療期間,常采取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的方式,操作簡便,改變了以往化療需要多次穿刺的情況,安全可靠,十分適合需要長期進行靜脈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12-15]。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操作不規范,護理不到位,就容易發生機械性靜脈炎、穿刺點紅腫出血等并發癥[6]。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旨在通過醫護人員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減少腫瘤患者在化療期間遭受的痛苦,并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治療態度,勇敢面對病魔[16-18]。
此次試驗中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相比,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護理滿意度升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及使用。
[1]張玉鳳.優質護理干預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腫瘤患者的影響.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24):3700-3702.
[2]邾萍,劉建紅,孟愛鳳,等.腫瘤患者PICC留置初期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2):1509-1513.
[3]吳菊芬,邱珍珠.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術后機械性靜脈炎的影響.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6):744-746.
[4]李騰,李曉華,羅梅,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PICC并發癥的影響.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7):3537-3539.
[5]李秀麗,趙麗平,周仁彥.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依從性的影響.微創醫學,2011,6(4):378-379.
[6]楊金麗,張海兵,鄭少俊.護理干預預防腫瘤患者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效果評價.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1):2581-2582.
[7]賈宏,王鳳卿,范愛飛,等.護理干預對腫瘤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0):34-36.
[8]吳志娟,徐文藻.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的影響分析.中國基層醫藥,2013,20(20):3196-3197.
[9]沈定玉,陶利群,陳雪珍,等.護理干預對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成功率的影響.全科護理,2010,8(9):765-766.
[10]李小平.延長腫瘤化療患者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時間的護理.護理與康復,2010,9(3):243-244.
[11]黎余余.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腫瘤患者護理中的問題及對策.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5):160-161.
[12]賴孝蘭,王玉清,李平英.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用于腫瘤化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全科護理,2010,8(4):289-290.
[13]劉桂玲,王雪蓮.3例惡性腫瘤病人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后堵管的護理對策.全科護理,2012,10(2):145-146.
[14]江群,秦英,殷利,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高齡腫瘤患者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395-1398.
[15]邱惠玉.經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用于腫瘤化療的觀察與護理.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2):94-95.
[16]譚敬華,蔡昌蘭.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術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66-67.
[17]余娟,楊麗麗.腫瘤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拔管困難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山西醫藥雜志,2014(16):1983-1985.
[18]劉素風,陳小霞.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應用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影響.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7):367-368.
Influen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um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LUO Wen.Shenyang City Fifth People’s Hospital,Shenyang 11002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research influen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um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MethodsA total of 84 tum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as observation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umor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isng.Comparison were made on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14.29% than 35.71%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5.24% than 78.57%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um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an effectively decreas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 treatment compliance,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High quality nurs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umor; Influenc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1.084
2016-11-24]
110023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