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晨媛 通訊作者:王世榮(山西省中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王世榮運用“開鬼門”法治療腎性水腫經驗總結
牛晨媛 通訊作者:王世榮
(山西省中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王世榮;腎性水腫;開鬼門;發汗;中藥熏蒸
王世榮教授為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師從全國名老中醫于家菊、孫郁芝、侯振民教授,對歷代醫家及中西匯通學派之說兼收并蓄,擅長治療各種腎臟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筆者參加山西省第二批中醫藥優秀臨床人才研修班學習期間,有幸師從王世榮教授,現將其“開鬼門”治療腎性水腫的經驗總結如下。
“開鬼門”與腎性水腫
水腫是腎臟病的一個常見癥狀,是指體內水液不循常道,泛溢肌膚,臨床表現為眼瞼、頭面、四肢、腰背甚至全身水腫,嚴重者可伴有胸腹水?!毒霸廊珪诽岢鏊[的病機為“其本在腎,其標在肺,其制在脾”,主要是肺脾腎三臟通調、轉輸、蒸化水液的功能失職,而致水液潴留,泛溢肌膚所致?!秲冉洝诽岢觥伴_鬼門、潔凈府、去菀陳莝”治水三法。傳統中醫認為“鬼門”即汗孔,“開鬼門”指發汗。《內經》所謂“開鬼門”即發汗法,乃令邪隨汗解的一種治法。汗法是通過開泄腠理、調暢營衛、宣發肺氣等作用逐邪外出的一種治法[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素問·玉機真藏論》云:“今風寒客于人……可汗而發也。”為汗法理論的雛形?!督饏T要略·水氣病》曰:“水,發其汗即已。”“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彼[在腰以上,說明邪雖已入,尚未至深,或是身之陽氣雖減未衰,仍有可透發之機,且病位在上者屬陽,陽易于升發外泄,故《金匱要略淺注》云:“當開其腠理取汗,通陽則愈。”使滯于肌膚間水濕隨汗宣泄而出[2]。腎性水腫患者常見尿量減少,通過發汗作用,可使體內多余水分隨汗排出,從而減輕水腫。
發汗法在治療腎病水腫中的應用
1.疏風宣肺利水法。急性腎炎水腫初起或慢性腎炎水腫急性發作,多發病急,病程短,可見惡寒、發熱、咽干、咽痛、咳嗽、頭面身半以上腫甚、小便短少等為肺氣郁閉的表證證候。肺為水之上源,感受風邪,外邪襲表,肺失宣降,通調失職,風遏水阻,風水相搏,腠理閉塞,肺氣不宣,使水邪外不達皮毛,內不達下竅,泛溢肌表,發為水腫?!督饏T要略·水氣病》曰:“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痛,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提出風水治療當用汗法。若風寒偏勝,則惡寒重,無汗,肢體酸疼,舌苔白滑,脈浮緊,治療當發汗解表,宣開肺氣,通其上焦,方選麻黃湯加減。若風熱偏重,則身熱較顯,煩咳,氣粗,舌苔黃,脈浮數,治療當疏風清熱,宣泄肺氣,通其上焦,常用方為銀翹散加減,或以越婢加術湯加減治療。
2.清濕熱宣肺利水法。腎病亦可見瘡毒內歸肺脾,熱毒傷肺,肺失宣肅,通調失常,水液失宣,終致水液內停,泛溢肌膚所致的水腫,癥見肌膚濕瘡,潰破痛癢,咽喉紅腫疼痛,口干、口苦,顏面身半以上水腫,小便赤澀短少或尿血,舌質紅,舌苔黃,脈浮數,可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以清解濕熱,宣泄肺氣,通其上焦。肺為氣之主,又為水之上源,“司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之職。若肺氣不利,易形成源流堵塞,以致上竅閉而下竅塞,麻黃、桔梗等宣肺解表可以開肺氣以疏其源,通上焦,而暢水道,使上竅通,下竅利,潴留于體內的水分從汗、尿排出而解,即所謂“提壺揭蓋”之意。
3.通陽發汗利水法。腎病水腫病程較長,臨床上病證變化多樣,往往虛實夾雜,根據其病因、病機不同,可選用健脾補腎、活血利水、行氣消腫等不同治法,但有時需輔以辛溫發汗藥治療水腫。如腎虛不能制水,水氣上迫,肺失宣肅或外寒引動內飲,則均可出現“當汗出不汗出,肢體疼重”“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等皮毛閉塞、肺氣郁閉、表里氣滯之癥。此時,若能適度發汗,中病即止,則可一汗收功,為過渡到健脾補腎、活血利水創造條件,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督饏T要略·水氣病》曰:“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水,發其汗即已。”在皮水及正水治療中,選用越婢加術湯、甘草麻黃湯、麻黃附子湯治療,表虛不固之風水選用防己黃芪湯,均可體現選用麻黃、桂枝、細辛、防己、生姜等辛溫發汗藥溫以通陽,開發腠理,發汗散飲,從表祛飲消腫。
中藥熏蒸在治療腎病水腫中的應用
開鬼門在外治法中的集中體現是中藥熏蒸治療,是中醫學外治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熏蒸時藥物透過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進入血絡經脈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藥汽能增加皮膚的通透性和水合作用,從而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借藥液輕清之氣,直入腠理,以發揮散寒除濕、發汗祛風、溫通經絡、祛痛止癢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藥汽的熱刺激還使皮膚的毛孔開放,全身出汗,讓體內的“邪毒”隨汗排出體外。
腎臟疾病出現腎虛氣化功能障礙,尿量減少,中藥熏蒸療法能達到辛溫發汗、宣肺利水之目的,配合活血泄濁藥以加強發散效果,在熏洗的同時,可使汗出、血活、絡通、腫消、癢止、濁泄、毒清。由于肺主身之皮毛,中藥熏蒸,內歸肺臟,一則促使宣發,同時又使其肅降,發揮行使通調水道之功用,達到“提壺揭蓋”的作用,使水液從下焦膀胱而出。同時,中藥熏蒸由于溫熱效應提高機體組織的溫度,舒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使血流加快,且藥物通過皮膚組織吸收后,能調節局部免疫狀態,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和減少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還可通過經絡、穴位的作用,使藥物效應直達臟腑。因此,中藥熏蒸療法不僅可增加皮膚的排泄功能以補充腎臟的排泄,還可通過中藥熏蒸使藥物的有效成分被肌表組織吸收,循行于經絡血脈,內達于臟腑,發揮治療作用。
王世榮教授將中藥熏蒸應用于治療慢性腎衰竭、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等,排除嚴重心臟病患者、安裝心臟起搏器者、孕婦,避開皮膚破損、感染之處,皮下內出血部位等。辨證使用熏洗方治療。常用方為:黃芪、當歸、防風、五倍子、川芎、白花蛇舌草、雞血藤、白芷、佩蘭、青蒿、麻黃、羌活;偏熱可加黃柏、蒲公英;皮膚瘙癢可選苦參、白鮮皮、地膚子。治療時注意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如有頭昏、大汗、心悸、胸悶等癥狀出現,應及時停止;如果患者出汗過多則可損傷正氣,而汗出不足則病邪不祛。
開鬼門法是中醫保留下來的特色療法。腎病水腫臨床的特點決定了應用開鬼門法的有效性,中醫腎臟病醫師應重視此方法的應用,在臨床中不斷摸索、積累經驗,從而為腎病水腫提供簡捷有效的治療方法。
[1]羅學文,鄒川,樊平,等.中醫八法指導下應用經方治療腎病水腫[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6):94-95.
[2]鄧雯雯.《金匱要略》發汗祛濕法淺析[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7):464-465.
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