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靈 劉寶良
(1.河南省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透穴刺法配合艾灸治療膝關節炎36例療效觀察
徐靈靈1劉寶良2
(1.河南省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膝關節炎;透穴刺法;艾灸
膝關節炎為臨床多發病、常見病,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和關節活動障礙[1]。本病發病率極高,且臨床治療效果不佳[2]。筆者采用透穴刺法配合艾灸治療膝關節炎,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36例均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的患者,男23例,女13例;年齡46~72歲,平均(45.33±1.34)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18年。
診斷標準:參照《實用骨科學》[3]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骨痹”的診斷標準。①膝關節腫脹疼痛,屈伸活動受限;②髕骨壓痛陽性,研磨試驗陽性,浮髕試驗陰性;③X線:膝關節間不對稱或變窄,關節面骨質增生,髁間棘變尖;④排除膝關節其他病變,血沉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
1.透穴法:取梁丘透血海、外膝眼透內膝眼、陽陵泉透陰陵泉,針刺患側。患者仰臥位,使患者膝關節屈曲45°~60°,膝下支撐,下肢放松。第一針,自梁丘進針向血海透刺,進針20~30 mm,局部有酸脹感。第二針,自外膝眼進針向內膝眼方向透刺,進針15~20 mm,膝關節局部有酸脹感可放射至關節腔。第三針,自陽陵泉直刺進針向陰陵泉透刺,進針20~30 mm,局部有酸脹感可向上、下放射。
2.艾灸法:配合使用艾灸法,用艾灸箱灸療患側膝關節30~40 min,或待艾絨燃盡后取下灸箱,出針結束治療。
每日1次,連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1.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制定。治愈: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膝關節疼痛及腫脹明顯減輕,關節活動輕度受限。有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減輕,關節活動有所改善。無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無明顯改善,關節活動受限,癥狀無明顯改善。
2.結果:36例患者治愈21例,顯效10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
本病屬于中醫學“痹證”“骨痹”范疇,多因感受風寒濕邪,阻痹經脈氣血,不通則痛[5]。《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或因外傷勞損導致經脈氣血瘀滯;或因年老體衰,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筋骨失于濡養,不榮則痛[6]。《針灸大辭典》曰:“透穴法,指透穴而刺,即一針多穴的刺法。其法為刺入某穴后,將針尖刺抵相鄰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膚。”膝關節是全身最復雜、負重最大、受剪力最重的關節。足三陽、三陰經筋均在膝部結聚。取梁丘透血海、外膝眼透內膝眼、陽陵泉透陰陵泉進行透刺,可直接刺激膝關節深層經筋,達到疏通膝關節局部經絡、調和氣血、濡養筋骨的目的[7]。同時,針刺3穴達到針刺6穴的功效,又可減輕針刺過多給患者帶來的疼痛[8]。《本草正》曰:“艾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或用灸百病。”配合使用艾灸療法,能直接作用于患者局部,溫通經絡,強筋健骨,起到灸至病所的效果。故透穴刺法配合拔罐治療肩周炎中醫特色顯著,療效突出,無毒副反應,易為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寶玉,韓金生.中藥熱敷結合艾灸治療膝骨關節炎3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2,19(2):175-176.
[2]林琴.膝骨性關節炎的針灸治療概況[J].福建中醫藥,2011,42(4):63-64.
[3]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337-1339.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5]劉嵐.針灸結合TDP烤藥治療慢性膝關節炎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6,34(7):193-195.
[6]余洋,孫強,樊效鴻,等.加味當歸四逆湯配合溫針灸治療膝關節炎的隨機對照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1):72-74.
[7]張銀娟,楊志新.“相對穴”陰陵泉與陽陵泉治療關節疾病特異性研究概況[J].河南中醫,2016,36(7):1263-1265.
[8]金炯球.透穴針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4.
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