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粉萍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婦幼保健院,山西 晉城 048000)
PDCA循環對于產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評價
張粉萍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婦幼保健院,山西 晉城 048000)
PDCA循環;產科護理;效果評價
PDCA(Plan、Do、Check、Adjust)是一種能夠使質量管理工作達到科學標準的循環體系。這種體系可以將質量管理過程中的各個部分進行規劃協調,從而保證質量管理工作的標準進行[1]。該體系的開展可以通過計劃、執行、檢查和解決4個步驟進行,最后達到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2]。本院采用PDCA循環體系在產科開展護理質量管理工作,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產科PDCA循環實施前(2014年4月—2015年4月)100例產婦為對照組,PDCA循環實施后(2015年5月—2016年6月)100例產婦為觀察組。對照組產婦年齡20~39歲,平均(28.4±8.2)歲;孕周36~41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1~38歲,平均(29.1±8.9)歲;孕周37~42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除此之外,將本院產科的所有護理工作人員列為觀察對象,共有助產士15名,護士24名,助理護士2名;中專學歷3名,大專學歷22名,本科學歷16名。本院產科平均年門診量為5萬次,分娩例數大約為3 800例。
在PDCA循環體系實施前,我院產科對護理質量只進行常規管理,按照產科護理部門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實施護理質量提高的相關工作。實施PDCA循環后,通過找問題、找原因、確定目標、制訂計劃、實施執行、控制檢查、鞏固成果、處理遺留問題8個環節,對產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改進,從而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采用PDCA循環對產科護理質量進行管理,主要統籌整合護理質量管理工作各個部分,具體操作如下。
1.計劃。首先由護理部制定出各項質控指標和質控內容,同時組織產科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對PDCA循環體系的學習,熟悉掌握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的要求和思路,加強對質量管理工作中的過程管理和環節質量的控制工作。每月對病房管理、護理安全、急救藥品器械、健康宣教、消毒清潔以及護理文書記錄進行統一檢查。回顧分析PDCA循環實施前科室的護理資料,根據所分析出的問題原因,制訂相應的執行計劃。
2.執行。首先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并且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操作考核。由于產科病房以及產房環境的特殊性,因此還需加強護理人員的無菌操作觀念,尤其是加強手衛生規范。另外規范護理過程中的缺陷管理和不良事件的管理也對提升護理質量至關重要,因此鼓勵護理人員主動上報在護理工作中所發生的護理缺陷和護理不良事件。
3.檢查。對病房和產房做到一級質控,每月進行嚴格檢查,參照相應的質量標準對檢查過程中所發現的質量問題或者工作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并且做好相應記錄。除此之外,還需對科室的薄弱部分進行重點關注,如臨產前后的宣教、疏導以及產程的指導,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后對改善效果進行追蹤。
4.解決。科室每月根據護理部的反饋意見和本科室的質控結果,組織一次質量管理工作的分析總結會。對本月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分析,對改進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找到合理的改進方法,并且整合到質量標準中去,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在質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措施可以在全院進行推廣實施。
1.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對PCDA循環體系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指標包括常規護理質量、分級護理質量、技術操作水平、文書書寫質量、查房質量水平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說明質量水平改善效果越好。對實施前后觀察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90≤滿意≤100分,75≤一般滿意<90分,不滿意<75分。
2.結果
(1)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各項護理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PDCA循環實施前后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9.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0%,兩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PDCA循環實施前后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于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效果及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良好的護理質量不僅可以促進患者恢復健康,提高治療效果,而且對提升醫院整體服務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護理質量是醫院整體服務質量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醫院的發展和增加醫院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是醫院管理者和護理人員首要的工作目標。PDCA作為一種常規的管理方法,為醫院護理質量的管理改善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方案。PDCA管理方法通過各個環節的協調、促進,可以對質量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善,對于工作中成功的案例可以在科室進行廣泛推廣。同時還可以在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加強護理人員的人性化概念,進而達到整體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4]。PDCA循環包括計劃、執行、檢查和解決4個板塊,本文也是從這4個方面進行探討,對相關信息進行總結整理,對存在的問題制訂相應的執行方案。執行則是以患者為本,提供最優良的服務質量,并且注重護理質量管理中的細節之處。檢查則需要對病房、產房的安全及其他環節管理進行檢查,還包括相關制度標準的落實[5]。解決則可以稱為總結,對管理過程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進行總結整理,便于下一步更好地進行管理工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PDCA循環實施后各項護理質量均較實施前有顯著提高,評分顯著增加,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提高,說明PDCA循環在產科護理質量改進中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徐朝霞,岳紅,王明喜,等.PDCA循環管理在規避產科護理不良事件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6,14(15):1567-1569.
[2]張小君.PDCA管理模式在產科護理質量改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13-214.
[3]谷水君.現代婦產科護理管理模式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5):66-67.
[4]張瑞花.PDCA循環結合多媒體技術在產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0):136-138.
[5]王其恩,梁桂仙.PDCA循環管理法在產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全科護理,2015,13(29):2889-2890.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