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倩 通訊作者:李 寧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阮國治辨證治療腎結石經驗總結
楊倩倩 通訊作者:李 寧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阮國治;腎結石;經驗總結
阮國治教授1961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畢業后留院從事中醫外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50余年。筆者有幸侍診于阮國治教授左右,學習其臨床經驗,受益匪淺?,F將阮國治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腎結石之經驗總結如下。
腎結石是泌尿系結石中最常見的一種,屬中醫“腰痛”“石淋”等范疇。結合中醫古籍論述及臨床診治經驗,阮國治教授指出,本病的發生多以腎虛為本,濕熱為標,濕熱之邪可由外感或內傷而致。外感多由涉水淋雨,或居處潮濕,濕邪侵襲人體,郁久化熱,濕性重濁,故濕熱之邪盤踞下焦;內傷多由飲食不節,嗜食肥甘炙煿厚味,釀生濕熱,濕熱傷脾,脾虛無力運化水濕,進一步加重濕熱蘊結之勢。濕熱之邪蘊于腎與膀胱,影響氣化及通調水道功能,水濕凝聚成邪,濕熱煎熬津液,日久形成砂石。濕熱蘊結,氣血運行不利,故可見氣滯、血瘀等兼證。本病屬本虛標實,早期以實證為主,后期則多見虛實夾雜之證。
在治療方面,目前認為對于結石較大者,可采用體外碎石或手術治療,但該法對腎臟的損傷較大。對于結石大小在8 mm以下者,合理運用中醫藥治療既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花費,也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阮國治教授在治療時強調,在清熱利濕排石、補腎益腎的同時,要注意顧護脾胃。脾為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不斷滋養于腎,保證腎的氣化功能,以通暢水道,下輸膀胱。且脾胃也參與水液代謝,脾健可運化水谷,化生精津,傳輸心肺,布達全身,阻斷痰濕生成之源,同時營養五臟六腑,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另外,治療本病時多用清熱利濕之品,易傷脾胃,所以治療當以顧護脾胃為本。
本病以腎虛為本,濕熱為標,治療以清熱利濕、補腎益氣為主要治則。方用阮國治教授自擬排石湯,具體方藥:金錢草30 g,海金沙30 g,石韋30 g,白茅根30 g,澤瀉15 g,雞內金20 g,木香10 g,巴戟天15 g,川牛膝10 g,黃芪30 g,太子參15 g。臨床上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調整藥物用量,依據具體辨證及相關兼證加減藥物。方中用金錢草、海金沙、石韋、白茅根、澤瀉利水通淋,促進砂石排出,且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尿血之證。雞內金消食健胃,具有消石排石的作用,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曰:“雞內金,雞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比顕谓淌谏朴秒u內金與金錢草配伍,雞內金化堅消食而運脾,金錢草利水通淋而排石,二者配伍有消石排石、運脾利水之功效。木香行氣止痛。川牛膝活血祛瘀,利濕通淋。巴戟天補腎助陽,因其本為腎虛,腎氣腎陽充足可促進化氣行水之力,有利于結石排出,預防結石形成。黃芪、太子參益氣健脾,顧護正氣及脾胃?!秲冉洝吩疲骸罢龤獯鎯龋安豢筛桑恍爸鶞悾錃獗靥摗!奔膊〉陌l生取決于正氣與邪氣的盛衰,因此在治療時加強補益正氣,有利于抗病祛邪。臨床治療時,如患者腰痛劇烈,可加延胡索、白芍行氣止痛;若有尿血,可加大白茅根用量,或加大薊、小薊、茜草涼血止血;若腎陽虛重,可加肉蓯蓉、續斷、杜仲溫補腎陽;若兼見腎陰虛癥狀,可加生地黃、玄參、黃精、知母養陰滋腎;若結石頑固難消,可加醋三棱、炮穿山甲以加速化瘀排石。
患者,男,34歲,2016年6月13日初診?;颊? d前體檢發現左腎及輸尿管結石并左腎積水。來診時癥見:左側腰部隱痛,尿頻,小便澀痛,無尿血,無其他不適,納眠可,大便正常,舌質紅,苔黃膩,脈沉緩。雙腎B超:左腎下極見5 mm×4 mm強回聲光團,左腎中極見12 mm×7 mm強回聲光團,輸尿管第二狹窄處見12 mm×5 mm強回聲光團。診斷為石淋,下焦濕熱證。治以清熱利濕通淋。處方:金錢草30 g,海金沙30 g,澤瀉20 g,石韋30 g,煨木香30 g,延胡索20 g,川牛膝10 g,白茅根60 g。顆粒劑7劑,沖服,每日2次。2016年6月16日二診,服藥后腰痛緩解,仍有小便澀痛,舌質紅,苔黃,脈沉緩,在上方基礎上加醋三棱10 g,炮穿山甲6 g,白茅根加至90 g,顆粒劑1劑,沖服,每日2次。2016年6月17日三診,無腰痛,小便澀痛緩解,舌質紅,苔薄黃,脈沉細,復查雙腎B超:無腎積水,距輸尿管膀胱入口8 mm處見一10 mm×4 mm強回聲光團。在上方基礎上加雞內金18 g,顆粒劑3劑,沖服,每日2次。2016年6月20日四診,患者自訴昨日服藥后小腹疼痛,尿痛,結石隨尿液排出,帶至診室查看,結石呈灰白色,大小約10 mm×3 mm,停用排石湯,改用補氣益腎中藥鞏固治療,預防復發。
按語:患者為青年男性,診斷為石淋,證屬下焦濕熱證。予以排石湯7劑,以利尿通淋排石。方藥以金錢草、海金沙、澤瀉、石韋為主,患者腰痛,予以木香、延胡索、川牛膝行氣活血止痛。二診時仍有小便澀痛,白茅根加量至90 g,加用醋三棱、炮山甲以加速溶石、排石。三診時腎積水消失,結石下降,加用雞內金消石化堅,連續服藥1周后,結石排出。
腎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其產生與機體代謝紊亂、環境因素、飲食因素等密切相關,主要是由于尿液中一些難以溶解的物質,如鈣、草酸、尿酸等,長期沉積、潴留于腎臟,進而形成結石。結石多見于腎盂、腎盞部位,可無任何臨床表現,或突發腎絞痛,或腰部鈍痛、尿頻、尿急、尿澀痛、尿血等,或可隨尿液排出砂石。病情發展可致腎積水,影響腎功能,更有甚者導致腎衰竭。隨著目前B超檢查手段的普及,腎結石的檢出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發病率較以前提高。中醫藥在本病的治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合理有效地總結名老中醫專家的診治經驗,可給同道們提供臨床診治思路,以供參考。
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