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歡 宣麗華
(1.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面神經炎又稱周圍性面癱,現代醫學認為面神經炎多由于病毒感染、受寒等引起面神經水腫或脫髓鞘改變,嚴重時可引起軸突變性[1]。主要有患側眼瞼閉合不全、口角歪斜或伴有舌麻、聽覺障礙等臨床表現。臨床還多根據面神經的不同節段 (面神經核,膝狀神經節、鐙骨肌支、鼓索支、莖乳孔以外)的損害[2]將分為面神經管內面癱、面神經管外面癱,面神經管外病變一般表現為周圍性神經麻痹如口角下垂、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眼裂變大、眼瞼不能閉合等,此段病程一般較短。而面神經管內(面神經核、膝狀神經節段、面神經管內節段)除表現周圍性神經麻痹外,還可合并舌覺、聽覺等障礙等,此段病程一般較長。
周圍性面癱中醫又稱為卒口僻、歪嘴風、吊線風。急性期的面神經炎多是由勞作過度,正氣虧虛,衛外不固,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而為病[3]。根據其臨床癥狀的不同又可分為風寒或風熱外襲及氣血虧虛等證型。風寒證:多有面部受涼史,表現為頸項部寒冷無汗,舌淡,苔薄白,脈浮緊等,治應疏風祛邪溫經通絡,方以荊防敗毒散與牽正散加減,常用藥荊芥、防風疏風祛邪,全蝎、僵蠶、禹白附溫經通絡等;針灸則多配伍風池、風府疏風散邪。風熱證:多有感冒發熱、咽部感染、耳部皰疹等病史,表現為耳后乳突部疼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等,治應疏散風熱、通經活絡,以銀翹散合牽正散加減,常用藥為金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疏散風熱,全蝎、僵蠶通經活絡等;針刺多配伍外關、曲池等疏散風熱。氣血虧虛證:多為勞累之后感受風邪,可出現倦怠乏力、面色淡白,脈細無力等,治應益氣溫經、活血通絡,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牽正散為主,常用藥為黃芪、桂枝、甘草益氣祛邪,全蝎、僵蠶等通絡祛風;針刺則配伍足三里、氣海等補益正氣,以祛外邪[4]。針刺在面癱急性期治療中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電針在面神經炎急性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但是關于在面神經炎急性期電針的應用仍存在不同看法,現綜述如下。
電針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產生并不斷發展的,指的是毫針刺入一定的腧穴得氣后,使用電針儀通過毫針數處脈沖電流,從而作用于腧穴來治療疾病。電針屬于針刺與電流刺激相結合的產物,這樣既可以增加刺激腧穴的強度,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與治療范圍[5]。目前關于電針研究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觀點為電針通過生物電場可以改善運動板的物質含量,促進神經相關生長蛋白、營養因子及受體表達的增多,從而促進許旺細胞增殖及生長因子——信使核糖核酸的表達等方面來修復周圍神經[6]。
面神經炎的分期多分為急性期、進展期、恢復期、后遺癥期[7]。 多數認為發病 1 周左右為急性期[8],也有部分認為以患者臨床表現有無耳后乳突或下頜部的疼痛、腫脹來區分急性期[9]。筆者認為急性期的分期需根據病程與臨床癥狀相結合。
目前關于電針在面神經麻痹急性期的應用存在很大的爭議,一部分認為急性期不宜使用電針,電針會加重面神經水腫、引起面肌痙攣或聯動等并發癥,多以理論依據為主,如董態[10]認為急性期運用電針會加重面神經的水腫,甚則導致神經壞死。僅有少數臨床研究,如林敏[11]認為周圍性面癱急性期使用電針治療會使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中老年人急性期電針更易出現并發癥,但此臨床研究入組病例較少。另一部分則認為急性期使用電針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更可以提高治愈率,如吳朝剛等[12]認為針刺聯合電針較單純針刺對照組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的療效好,而且越早進行預后越好。蔣學余等[13]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治療組在對照組透刺基礎上接電針治療,結果示面神經炎急性期運用電針療效更好,而且急性期應用電針并不會增加面肌痙攣發生率。衛彥等[14]應用動物實驗在急性期,靜止期,恢復期分別開始使用電針,證明了急性期電針治療兔實驗性面癱是最佳方案。此方面不論是試驗或是臨床均有證明。筆者認為面神經炎急性期可以使用電針,不僅可以縮短病程而且可以提高其療效。而且面神經炎急性期本就是處于病情進展期臨床癥狀存在加重的可能[15],臨床與實驗均缺少充分證據證明并發癥與急性期電針的使用有關。
關于急性期電針的選穴目前未有統一標準,現將常用穴位論述如下。其中以患側面神經分布選穴為主[16],如取(眼支)攢竹、陽白、太陽;(面支)迎香、顴髎、下關;(下頜支)地倉、頰車、大迎、承漿等[17];透刺電針選穴:攢竹透精明沿皮刺1 cm,陽白透魚腰透2.5 cm,迎香透四白透2.5 cm,人中透地倉透3 cm,承漿透地倉3 cm,地倉透頰車3 cm等[18]。根據臨床癥狀選穴:皺眉困難加攢竹,迎風流淚加承泣,眼瞼閉合不全加精明,額紋消失或變淺加頭維,人中溝變淺加人中,唇溝不正加承漿等[19]。有電針頸夾脊穴,如朱衛平[20]電針患側 C2~4夾脊穴。 還有遠端取穴進行電針等[21]。
其中關于莖乳孔周圍穴位如翳風穴附近是否應該電針有不同意見。桑久華等[22]認為急性期翳風穴不可直刺以防加重神經損傷,鄭詩旭等[23]認為此時莖乳孔周圍面神經根處滲出水腫,使用電針可能會加重水腫;張建平等[24]急性期運用翳風電刺激、呂素芳等[25]急性期將翳風穴體表電刺激都認為可以提高療效。筆者認為面神經炎急性期電針選穴應以面神經末梢為主,因面神經主干經莖乳孔穿出,分為顳支、顴支、頰支,此時莖乳孔周圍面神經主干處于炎癥水腫,若不當的刺激可能會加重其水腫,而面神經末梢電針不會導致炎癥水腫加重且可以提高其療效。
臨床上電針在急性期使用的波形多為連續波、疏密波等[26]。 1)連續波:是單個脈沖持續的波,根據快慢分為密波、疏波。面神經炎急性期一般選用疏波,疏波能提高肌肉的張力,引起肌肉收縮,用于治療痿證和各種肌肉關節、韌帶、肌腱的損傷等[27]。 陳能章等[28]在針刺得氣基礎上予電針,用連續波,每次20 min,用較弱電流,以患側面部肌肉有較輕的收縮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結果顯示在急性期使用電針治療有助于縮短病程,提高療效,促進面癱康復。苗瑜李等[29]在面癱急性期予以西藥聯合患側面部穴位使用電針,波形:連續波,頻率:1 Hz,以患者舒適耐受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7 d為1療程,結果顯示西藥聯合電針治療急性期面癱的療效顯著,而且能夠有效預防病程后期的“倒錯現象”和“面肌痙攣”的發生,故值得臨床推廣。2)疏密波: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交替的波形,交替時間為1.5 s,該波形能促進血液循環,鎮痛,消除炎癥水腫,更有實驗證明,疏密波可以激活腦啡肽能系統,從而介導鎮痛效應,緩解疼痛[30]。如陳穎等[31]治療予以電針,用疏密波,電流量以患者剛感覺到跳動能忍受為度,通電10min,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結論顯示電針治療急性Bell′s面癱是安全且有效的,甚至優于激素治療。劉瑞華[32]選用疏密波,以患者能忍受為度,留針20min,每日1次,治療20次。結果顯示在周圍性面癱急性期使用電針療效優于穩定期使用,急性期越早使用電針治療效果越好。
有研究認為電針在面神經炎急性期使用可以提高療效,但波形選擇的不同對臨床療效并無差異[33],如姚雪青等[34]將患者分為非急性期組、急性期組,分別采用連續波、斷續波、疏密波。結果顯示電針治療面癱的的最佳時機為急性期,電針不同波形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是不同波形對治療效果并無差異。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勞作過度,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入中面部經絡所致。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35]。陽經易受外邪侵襲,風屬陽邪,具有向上、向外散發的作用,所以風邪傷人易侵犯人體的高位或頭面部外傷,致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于約束,出現僻[36]。目前關于電針在面神經炎中的應用已有很多研究,但電針在面神經炎急性期的應用仍存在爭議,少部分學者認為面神經麻痹急性期不宜電針,因為電針可能會加重急性期面神經的炎癥水腫,而且會遺留聯動、面肌痙攣等后遺癥。大部分認為在面神經急性期運用電針可以提高療效,加快病程,這方面不論是試驗、臨床均有證據。筆者認為急性期可以行電針治療,急性期面神經本身就處于炎癥水腫的加重及發展期,出現面癱癥狀加重及后遺癥的出現可能是病程發展所致,并不能說明與電針有關[37];而且持否定意見的也多是理論上認為不可以,缺少臨床及試驗等證明。急性期的電針選穴也多以患側面部穴位為主,另外急性期還存在頸夾脊穴、遠端穴運用電針的方法,這樣既可以避免對面神經急性期患側面部電針的爭議,又可以提高面癱治療療效。急性期機體處于外邪襲絡,正邪交爭狀態,且正氣相對較弱,正不勝邪[38]。故此時針刺的量應該極小,所以針刺應以淺刺輕刺激,電針刺激強度也應以較弱刺激為主,時間也不宜過長,以患側面部肌肉有較輕的收縮或舒適耐受為度[39]。關于電針波形的選擇多為連續波或者疏密波等,也有試驗證明不同波形頻率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所以波形的選擇差異在治療效果方面并未有太大的影響[40]。
目前關于電針應用于面神經炎的文章已有不少,但電針在面神經炎急性期應用的文章卻甚少。一些臨床醫生不提倡在面神經炎急性期使用電針,此種觀點過于片面。面神經炎急性期使用電針不僅不會引起面肌痙攣的并發癥,而且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病程,值得臨床推廣。但是臨床及實驗上仍存在著不足,缺少充足的證據證明面神經炎并發癥的發生與急性期使用電針并無關系。故在此方面還需進一步進行研究。
[1]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
[2]虞彬艷,宣麗華,吳翔,等.粗針神道穴平刺與傳統針刺治療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2,29(2):99-101.
[3]吳昊.陳全新教授治療面癱經驗[J].中國針灸,2011,31(5):429-431.
[4]萬意佳,宣麗華.粗針神道穴平刺與傳統針刺治療不同病程面神經炎療效比較[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2):152-154.
[5]杜旭,王瑞輝.電針治療周圍神經損傷機制的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8):80-82.
[6]胡琳娜,邵水金,劉延祥,等.電針治療周圍性神經損傷的修復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6):8662-8664.
[7]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針灸學會.中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
[8]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7.
[9]林國華,李茜,趙婷婷,等.張家維教授分期治療面癱的臨床經驗[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9):60-61.
[10]董態.急性周圍性面神經炎分期辯證針灸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8):44-45.
[11]林敏.周圍性面癱急性期電針治療引起并發癥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1,26(10):1275-1276.
[12]吳朝剛,賈瑞莉,李丹虹,等.針刺聯合電針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 50 例[J].光明中醫,2017,32(2):240-241.
[13]蔣學余,陳紹力,葉鑫,等.電針結合透刺治療BELL’S面癱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4):666-668.
[14]衛彥,寇吉友.電針對兔實驗性周圍性面癱干預作用量效關系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6):589-591.
[15]張加英,徐炳國,戴麗娟,等.面癱急性期針灸治療的探討[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8):64-65.
[16]王新宇,蔣岳波.《針灸循證臨床實踐指南》面神經炎針灸治療方案進一步探討[J].中國針灸.2014,34(6):602-604.
[17]王海龍,宋永紅,成敏銳,等.風寒證針灸治療優化方案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診,2016,26(2):320-323.
[18]吳紅陽,張藝,周朝進.面部透刺電針配合溫和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分析[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2):78-81.
[19]曾慶洲.透穴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28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6,15(126):129-130.
[20]朱衛平.電針頸夾脊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0):197-198.
[21]牛鵬,李愛民,楊榮坤,等.電針干預面神經炎的肌電圖評價及病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0):46-48.
[22]桑久華,陶海琦,孫麗艷,等.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13,33(12):2213-2215.
[23]鄭詩旭,劉志順.面癱電針應用芻議[J].中國針灸,2015,35(2):200.
[24]張建平.電針治療早期周圍性面癱93例[J].江西中醫藥,2010,41(9):70-71.
[25]呂素芳,李鑫,蘇心鏡.翳風穴體表電刺激聯合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急性期Hunt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3):229-232.
[26]孫晶,王超,陳利芳,等.電針分期治療面神經炎之優勢參數探討[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1):101-103.
[27]王富春.刺法灸法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05.
[28]陳能章,梁才雄,黃雪芬.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急性期臨床觀察[J].中醫中藥,2011,18(11):85-86.
[29]苗瑜李,申紅琴.西藥加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5,30(12):2630.
[30]李忠仁.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37.
[31]陳穎,王麟鵬,劉志凌.Bell’s面癱急性期電針灸與激素治療臨床對照觀察[J].北京中醫,2014,23(2):105-107.
[32]劉瑞華.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1):46.
[33]Liu LA,Zhu YH,LiQH,et al.Comparison on efficacy and the safety evaluation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of different waveforms[J].Zhongguo Zhen Jiu,2012,32(7):587.
[34]姚雪青.電針治療面癱的時機介入和波形頻率選擇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136-137.
[35]曹蓮瑛,沈特立,張偉,等.東貴榮教授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癱經驗擷要[J].中醫針灸,2012:32(5):440-443.
[36]李瑩,張中一,陳躍來,等.巨刺法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5,25(1):7-10.
[37]程顯丹.急性期進行針灸聯合電針治療小兒急性面神經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6,8(1):21-23.
[38]顏紫偉.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風寒襲絡型周圍性面癱病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4):57-58.
[39]吳雷,蘭才安,童少敏,等.電針為主治療幼兒急性周圍性面癱 88 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1):35-36.
[40]劉立安,朱云紅,李清華,等.不同波形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比較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針灸,2012,32(7):58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