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輝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進行,“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已成為跨國民商事爭議解決及國家間司法合作的重要事項。澳大利亞調整“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方面的規定有其獨特性,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應當深入理解當地規則,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中國法下“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更多借鑒域外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
關鍵詞:澳大利亞 外國判決 承認 執行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條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外國法院承認和執行?!蔽覈稍试S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執行中國法院作出的判決或裁定,而外國法院則須依據相關內國法認定是否承認和執行中國法院裁決。隨著中國同澳大利亞之間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逐漸加深,中國當事人面臨著國內判決在澳大利亞執行的問題,故分析與理解澳大利亞國內相關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一、外國判決在澳大利亞承認與執行適用的法律
對于不同國家、地區的法院作出的裁決,在澳大利亞適用不同的申請執行制度,即依據成文法申請執行(Statutory Enforcement),以及依據普通法申請執行(Common Law Enforcement)。對于《1992年外國判決規定》(The Foreign Judgments Regulations 1992)中列明的、與澳大利亞具有法定互惠關系的國家和法院所作的裁決[1],裁決確定的債權人(下文簡稱為“債權人”)可直接依據《1991年外國判決法案》(Foreign Judgments Act 1991,下文簡稱“FJA”)、在裁決作出日期起六年之內向澳大利亞任一州的最高法院申請對該裁決予以“登記”(registration)。
由于中國不在《外國判決規定》規定的與澳大利亞具有互惠關系的國家之內,兩國間也沒有其他互相承認裁決的條約,在澳大利亞申請執行中國法院作出的裁決應選擇依據普通法。由于澳大利亞成文法的部分規定是有由普通法演變過來的,所以實踐中,法院在考慮是否承認中國法院裁決時可以(但不必須)參考相關的成文法規定。
二、外國判決應當滿足的條件
(一)適用成文法的外國判決
根據FJA,外國判決要想獲得承認與執行,應當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該判決內容為確定數目的金錢支付:(2)該判決具有終局性。
外國判決即使能夠被上訴也依然可以被認定為是“具有終局性”。但是,如果外國判決的債務人針對該判決在原審法院作出地已提起上訴或者打算盡快提起上訴,則澳大利亞法院可以中止該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
FJA不僅適用于民事訴訟中的最終判決,而且適用于中間命令。但是,對于新西蘭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法院作出的涉稅事項判決,例如稅款或者罰金的數目,FJA并不適用。但是,刑事判決中涉及被害人獲得的補償金或者賠償金的判決內容,可以適用成文法的相關規定。
外國判決在申請日若滿足下列任一條件,則不得在法院注冊:(1)該判決已經全部得到履行;(2)該判決在判決作出地不能獲得執行。
根據FJA的規定,提交外國判決注冊申請時,應當同時提供經過官方認證的外國判決文本,如果該外國判決語言不是英語,還應當同時提供英語翻譯件。
(二)適用普通法的外國判決
根據普通法相關制度的規定,外國判決如果在澳大利亞尋求承認與執行,應當同時滿足四個條件:(1)作出該外國判決的法院具有澳大利亞法院認可的國際管轄權;(2)判決應當具有終局性;(3)申請承認與執行外國判決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與判決當事人保持一致;(4)判決內容為確定數額的金錢支付(盡管某些非金錢類判決根據衡平法也可以獲得執行)。
管轄權問題并不是根據外國法院地規則來確定。而是根據澳大利亞沖突法規則,該外國法院是否有權行使管轄權。傳統上來說,判決債務人只要在判決作出地出現或者定居[2],或者出庭應訴,[3]該外國法院就對其享有管轄權。但是,FJA的第11節規定了例外情形,該節規定,在以下情形中,如果被告有必要出庭或者參加某項程序,則法庭不得僅根據被告出現而取得管轄權:(1)為了保護或者解除在訴訟中被扣押或者被威脅扣押的財產;(2)為了對法院的管轄權提出異議;(3)請求法庭認真裁量不要行使管轄權。
確定終局性的重要檢驗標準是該外國法院是否認定其判決對于訴爭事項具有既判力。針對該判決的上訴的存在或者可能性并不影響該外國判決的終局性,盡管澳大利亞法院可能會為了等待外國上訴法院的判決結果而中止判決的執行。
執行程序與外國訴訟程序中的當事人應當保持一致。如果外國判決針對多個被告作出,則執行程序可澳大利亞法院針對任一被告提出。
根據普通法的規定,能夠獲得執行的外國判決,其內容應當是一筆確定的或者能夠計算出的金錢支付。但是,某些特定類型的非金錢支付類判決可以根據衡平法獲得執行。[4]
三、外國判決的承認程序與執行程序的區別和聯系
就適用成文法的外國判決而言,FJA規定外國判決獲得執行前,必須先經過注冊,因此,注冊類似于承認程序。獲得注冊后,該外國判決將和經過澳大利亞法院作出的判決以相同的方式獲得執行。
就適用普通法制度的外國判決而言,該判決必須首先轉換為澳大利亞當地法院的判決,才可以獲得執行。因此,外國判決的債權人為了執行受普通法調整的判決,必須依據判決債務在澳大利亞當地法院提起一個新的訴訟,由澳大利亞受案法院作出的判決以和其他澳大利亞法院判決同樣的方式獲得執行。
四、澳大利亞法院承認與執行外國判決的程序規定
(一)適用成文法的外國判決
對于FJA所列國家名單里的外國法院所做出的判決,該判決債權人可以向澳大利亞任何州或領地的最高法院提出注冊申請。[5]經過注冊后,外國判決與當地法院或者澳大利亞其他州和領地法院作出的判決具有相同的效力,且能夠以相同的方式執行。各州(領地)法院規則規定了申請注冊的正式要求,包括應當提交的支持注冊的證據。因此,應當說澳大利亞境內不同的州(領地)涉及承認與執行外國判決的程序是不同的。
法院經過審查,發現外國判決債權人提交的申請符合相關規定,應當作出指令同意外國判決的注冊。此后債權人應當將注冊通知送達債務人。注冊通知應當載明債務人有權向法院申請取消注冊以及提出申請的截止日期,在截止日期之前,債權人不得申請執行判決。債權人申請執行判決之前,應當提交注冊通知已送達債務人的證據。
(二)適用普通法的外國判決
根據普通法執行外國判決時,債權人應當在澳大利亞適格法院提起新的訴訟。債權人起訴時,有兩個訴因可供選擇。首先,債權人可以將外國判決確定的金錢數目確定為一項債權在澳大利亞法院提起訴訟。其次,債權人也可以將其在判決作出地法院起訴時所依據的訴因作為訴因提起訴訟。在第二種情形下,債權人可以外國判決內容為由主張禁反言,阻止債務人提出任何可能的原判決法院允許的抗辯。
五、承認與執行外國判決的阻卻事由
(一)適用成文法的外國判決
外國判決獲得注冊后,債務人可以向判決注冊地的最高法院申請取消注冊??梢蕴岢錾暾埖钠谙抻赏鈬袥Q注冊地法院確定。
法院經過自由裁量,確認債務人符合以下任一要求時,應當取消注冊:
(1)該外國判決并不由FJA調整或者不再由FJA調整;(2)注冊判決所列數額高于截止注冊日債權人實際可以獲得的最高數額;(3)判決的注冊違反了FJA的相關規定;(4)作出外國判決所在地法院對于本案沒有管轄權;(5)如果債務人在外國原審程序中作為被告,且債務人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未收到原審法院的開庭通知,從而債務人未能有效提出抗辯且未出庭;(6)外國判決是由于欺詐而作出的;(7)外國判決被該國上級法院改判或者取消;(8)提出注冊申請的人并未取得外國判決項下的權利;(9)外國判決內容已經被免除:(10)外國判決已經得到履行;(11)執行該外國判決將違背公共政策。
(二)適用普通法的外國判決
由具有被澳大利亞法院認可的管轄權的外國法院作出的具有終局性的金錢判決,可以被視為該判決能夠在澳大利亞獲得執行的初步證據。如果債務人在外國判決的原審程序中,可以提出相關抗辯卻未提出,則債務人不得在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程序中再提出相同的抗辯。相應地,普通法制度下,債務人僅在有限情形中才可以抗辯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
普通法制度中,債務人可以在執行外國判決的訴訟中提出四項抗辯,分別是:(1)外國判決是由于欺詐而作出的;(2)外國判決影響公共政策;(3)外國法院違背自然正義;(4)該外國判決為刑事判決或者稅收判決。需要注意的是,債務人應當主動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提出上述抗辯,法庭并不會主動釋明。
六、涉及特定事項的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
普通法和FJA僅規制涉及確定數額的金錢支付的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對于涉及其它特殊事項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則適用特定規則,這些特定事項包括物權、影響自然人或者財產狀態的破產、公司事項以及親屬法相關規定。
根據《1984年外國程序(過度管轄權)法》的規定,該法適用于外國法院作出的反壟斷訴訟,同時,該法授權澳大利亞司法部裁量是否阻止涉及反壟斷事項的外國判決的全部或者部分在澳大利亞的承認與執行。
七、外國判決承認與執行過程中兩種特殊情形的處理
外國判決的當事人在申請承認與執行外國判決過程中,可能存在兩種特殊情形:(a)澳大利亞法院針對相同訴爭事項作出與該判決相沖突的另一判決;(b)雙方當事人在澳大利亞還有另外的正在進行的訴訟。澳大利亞法律規定了兩種情形的解決方法。
(一)適用成文法的外國判決
如果存在另一個有管轄權澳大利亞法院法院就相同訴爭事項作出與原判決沖突的判決,則外國判決注冊地法院可以自由裁量是否取消外國判決的注冊。[6]本規定并不限于存在澳大利亞當地法院作出的判決。
適用FJA的判決,應當在澳大利亞任何法院獲得承認,該判決在當事人之間具有終局效力,適用于任何基于同樣訴因提起的當事人相同的程序,當事人在這些程序中可以該判決內容作為抗辯或者反訴依據。[7]不論外國判決能否依據FJA進行注冊,該規則均適用。
當法院依據以下情形取消或者可能取消判決注冊時,上述規則不再適用:(1)原審法院所在地國家的法院對于本案沒有管轄權;(2)如果債務人在外國原審程序中作為被告,且債務人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未收到原審法院的開庭通知,從而債務人未能有效提出抗辯且未出庭;(3)外國判決是由于欺詐而作出的;(4)外國判決被該國上級法院改判或者取消;(5)執行該外國判決將違背公共政策。
(二)適用普通法的外國判決
如果外國判決與之前存在的由澳大利亞法院作出的針對相同當事人相同事項的判決存在沖突,則澳大利亞法院的判決將被優先考慮。
已經被履行的外國判決,在任何澳大利亞法院正在進行的針對相同當事人相同事項的程序中,均可作為禁反言訴因的依據。如果援引外國判決作為澳大利亞國內程序的阻卻事由,須滿足三個條件:外國判決和國內程序當事人相同,外國判決和國內程序訴因相同,外國判決和國內程序中請求的損害賠償類型相同。但是并不要求適用法律一樣或者外國程序早于國內訴訟程序開始。
外國判決可作為支持一事不再理原則的依據,從而阻止當事人就已經過審理的同一事項再次提起訴訟。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時,應當同時滿足下列要求:(1)同一問題已經過法院裁判;(2)判決具有終局性;(3)先前判決的當事人與一事不再理原則適用的程序中當事人保持一致。
但是,澳大利亞法院在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時十分謹慎,通常會充分審查待決事項是否經過外國法院的充分審理。
八、結語
中國企業在境外經營時應需要有應對糾紛和處理矛盾的能力,同時要習慣對于糾紛的法律后果作出外國法下的預測。在熟悉的司法環境和司法規則的基礎上,取得有利的糾紛解決主導權,并依據上述規則申請中國法院判決在澳大利亞法院的承認與執行,并付諸于執行。
參考文獻
[1] 目前,該成文法制度適用于來自下列法域的外國判決在澳大利亞的承認與執行:艾伯塔省,巴哈馬,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多米尼克,??颂m群島,斐濟,法國,德國,直布羅陀,格林納達,香港,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韓國,馬拉維,曼尼托巴省,蒙特塞拉特,巴布亞新幾內亞,波蘭,圣赫勒拿,圣基茨和尼維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塞舌爾,新加坡,所羅門群島,斯里蘭卡,瑞士,臺灣,湯加,圖瓦盧,英國和西薩摩亞。
[2] 例如,被告實際出現在當地且接受了外國法院的送達程序。
[3] 例如,在訴訟中作為一方當事人出庭或者通過接受合同中的管轄權條款而同意相關法院管轄。
[4] See White v Verkouille [1990]2 Qd R 191; Davis v Turning Properties Pty Ltd(2005)222 ALR 676; Independent Trustee Services Ltd v Morris (2010) 79 NSWLR 425.
[5] 需要注意的是,有關《新西蘭貿易法》的訴訟應當在澳大利亞聯邦法院注冊。
[6] Section 7(2)(b)of the FJA.
[7] Section 12(a)of the F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