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媛
摘 要:目的研究大學生輕度抑郁采取高校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后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從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間隨機選取我市某高校中被檢測出抑郁癥的60例學生,根據(jù)患者的護理性質(zhì)進行分組,其中30例采取常規(guī)輔導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剩余30例采取團體心理輔導的患者納入實驗組,經(jīng)過為期3個月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心理彈性的評分結果,同時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MHQ綜合幸福感的評分結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采取團體心理輔導后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堅韌、自強、樂觀)較對照組高,實驗組患者的MHQ綜合評分較對照組優(yōu),p<0.05.結論 大學生輕度抑郁采取高校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彈性,同時能提高患者的綜合幸福感。
關鍵詞:輕度抑郁 高校積極團體心理輔導 抑郁癥 心理彈性評分 綜合幸福感
抑郁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誘病機制來自于社會和周圍環(huán)境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人們需要面對的生活壓力也逐漸增大[1]。而每個人的社會角色不同,其精神寄托和社會壓力的來源亦有所不同,這就形成了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大學生群體在社會中占較大的比例,這類人群的年齡較為集中,需要承受課業(yè)的壓力,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受挫能力也不同,這就導致罹患抑郁癥的機制具有不確定性[2]。此疾病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展開,為證明該輔導方式的有效性,本文結合我是某高校選取的60例患有抑郁癥的患者展開研究,資料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間隨機選取我市某高校中被檢測出抑郁癥的60例學生,根據(jù)患者的護理性質(zhì)進行分組,其中30例采取常規(guī)輔導的患者納入對照組,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21.6±2.4)歲;剩余30例采取團體心理輔導的患者納入實驗組,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20.6±2.5)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輔導,根據(jù)抑郁情緒測試結果展開心理干預,實驗組按照團體輔導干預展開定期干預,干預前利用問卷調(diào)查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3],根據(jù)評估結果設計護理流程及護理思想,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認知,同時設計團體活動,使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和互動,以活動的形式建立自信心。團體活動的應用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交流意識,同時能降低學生內(nèi)心的孤獨感,時期感受到幸福將低抑郁情緒。護理過程中可首先通過自我認識、心理支持、挫折應對等幾個方面展開,引導學生完成自我情緒調(diào)節(jié),提高受挫能力和抗壓能力。
1.3評價標準
利用WHQ綜合幸福感評測表展開評價,納入(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生活滿意、健康關注)等四項指標,每項滿分為20分,正性情感、生活滿意、健康關注的分數(shù)越高,復興情緒的得分越低說明該護理價值越顯著。評估兩組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根據(jù)(堅韌、自強、樂觀)等正面情感展開評估,假設每項為5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效果越高。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24.0完成數(shù)據(jù)統(tǒng)計,(±s)為計量資料的取值范圍“t”為評價差異,“n”為例數(shù),[n(%)]為計數(shù)資料的計算單位,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幸福感的評價結果(分)
實驗組患者的MHQ綜合評分較對照組優(yōu),p<0.05.如表1.
2.2兩組患者采取護理措施后心里彈性評分的對比量結果(分)
實驗組患者采取團體心理輔導后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堅韌、自強、樂觀)較對照組高,p<0.05,如表2.
3.討論
隨著目前社會活動的增多,經(jīng)濟水平的逐漸提升,人們對物質(zhì)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提出,社會活動和社交影響力與人們的焦慮情緒有直接的關系,如工作,生活,交往等[4]。每個人的社會角色不同面對的生活壓力也不相同,生活壓力與罹患抑郁癥的概率成正比例的關系。而大學生群體在社會角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他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來源于課業(yè)和對未知社會的恐懼以及無法接受的挫折。這種現(xiàn)象間接說明了大學生心理彈性水平較弱,不具有完全認識自我的能力,這種現(xiàn)象會使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久而久之構成患病機制。為改善此類現(xiàn)象,可對以患者抑郁的學生展開高校積極團體輔導,為證明者類護理方式的有效性,本文結合我市某高校中被檢測出抑郁癥的60例學生作為研究者對象,按照護理性質(zhì)進行分組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采取團體心理輔導后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堅韌、自強、樂觀)較對照組高,實驗組患者的MHQ綜合評分較對照組優(yōu),p<0.05.這說明,相比于常規(guī)輔導采取高校積極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更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其護理效果較好臨床意義較佳。
參考文獻
[1] 陳栩,郭斯萍.積極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抑郁癥狀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6):874-877.
[2] 高淑艷,鄭宇姝.成長性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干預效果[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7):1098-1100.
[3] 和娟,楊玲枝,俞世偉.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極端心理危機事件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2):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