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迷俠
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在于使學生通過學習經驗的積累與積極的反思,達到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協調提升,初步學會思考信息技術的價值并初步形成積極而健康的態度。新課程,新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支撐。因此,我們就應該結合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開展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探索一套合適的教學方案。
一、鉆研教材,理解意圖
初中信息技術新教材完全遵循《綱要》要求編寫。從內容上,覆蓋了“信息的識別與獲取”、“信息的存儲與管理”、“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信息的發布與交流”四個維度,同時還要做好與小學、初中內容的有效銜接,真正達到“每一項在縱向上互相銜接,高年段內容是低年段對應內容的自然延伸”;從呈現方式上,力圖從實際需要出發,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線索,改變過去“軟件說明書”式的呈現方式,并有一些留白處理,給教師與學習空間。因而,在教材中有很多需求分析方面的內容和問題產生背景的介紹,涉及的面廣泛,對一些操作只呈現一些重要步驟而不連續完全呈現;在結構上很新,教材明確了每一節的“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學習任務”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感悟、學習資源和實踐創作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又安排了“實踐學習”、“探究學習”、“討論學習”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使得學習活動豐富多彩。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在理解《綱要》的基礎上,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只有很好理解與把握了編寫意圖才能較好地處理好教材、運用好教材。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觀
新教材需要廣大的信息技術教師進一步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特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明確信息技術的課程理念:“立足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學生信息知識與能力的主動建構,強化學生信息態度與信息文化的有效內化”、“堅持把信息技術既作為學習內容,又作為學習工具”、“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體現信息技術的時代特征”、“豐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多樣化”。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的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行為習慣與創新”四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教學觀念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隨著改變。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角,教師起組織和引導作用。
1、注重導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課題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決定了一節課的效果,每節課我都力求采用同學們最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他們。如在“安裝計算機軟件”中,教材中范例是安裝殺毒軟件,但我認為,這些內容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不要說產生好奇心了。而學生通常對音樂感興趣,對用計算機欣賞音樂更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導入時,我就用“千千靜聽”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們歡迎的歌曲。他們的注意力立即就被吸引過來,我趁機向他們簡單講述用“千千靜聽”聽歌的方法,但學生機上沒有安裝“千千靜聽”軟件,于是,我開始教他們如何安裝此軟件,同學們聽得全神貫注,做得專心致志。這樣,他們不僅學會了安裝軟件,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2.倡導并組織好探究性學習
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性活動中,在探究過程中,我們要創設情境,如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時,我常安排舉行校內電腦制作比賽,讓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確定一個題目后,規定幾天完成。作品上交后,各班分別評選出優秀作品。把這些作品上傳到校園網服務器中供學生欣賞,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通過這些電腦制作活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研究性、創造性、協作性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探究性學習活動不是全部的教學活動,教師還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課標的要求。
四、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建師生課堂關系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我認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必須正確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不能像過去那樣,采用以灌輸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代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充分利用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技巧,信息技術課教學不能故步自封,應不斷加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學技能,適應新教材、新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