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巍 羅海波 劉新源
摘 要: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分析了建筑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通過對建筑理念和建設科技發展趨勢的研判,提出了未來建筑行業對人才需求條件。
關鍵詞: 產業結構調整 建筑行業轉型 人才需求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產業結構調整是提高我國經濟效益的一個主要途徑,也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和穩定發展的根本條件。盲目的追求經濟高速增長,會引發產業結構的失衡。產業結構調整會引發許多連帶問題,是關系到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大問題。
建筑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支柱的產業,近年來在國內GDP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6%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年鑒資料顯示,我國建筑業從2006-2015年一直處于高速增長期,十年平均增速高達13.5%。但是,從2012年增速高點17.80%下降到2016年增速7.09%,僅4年間下降近10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建筑業的發展明顯放緩。建筑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一、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建筑行業發展迅猛,尤其是近20年建筑業成就巨大,不僅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提高了生活幸福感,同時還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雖然建筑業市場容量飛速增長,但是作為傳統行業,其技術水平低、產業鏈割裂、施工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依然突出。
(一)建筑業信息化程度過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全國經濟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預計突破21萬億。相對于巨大總量而言,我國目前建筑業信息化率僅約為 0.03%,只是國際建筑業信息化率的十分之一,差距巨大。
(二)精細化管理水平待加強
建筑業總產值增速下滑,人均創利水平降低,行業總產值利潤率和利稅率下降,種種數據表明建筑業成長放緩和經營效率降低,行業原本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建筑業正步入精細化管理新階段,而此時通過采用新技術和新管理方式來提效降費成為行業較強的內在需求。
(三)國內市場日漸趨于飽和
2012-2016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分別為13.72萬億、16.04萬億、17.67萬億、18.08萬億、19.36萬億,總量雖然在不斷提高,但是增速已經明顯放緩。近30年來,建筑行業高速發展更多的由國內市場做出的貢獻,近幾年來國內市場日漸趨于飽和,建筑行業投資下行,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點。
二、我國建筑行業轉型方向
(一)加強科技創新,實現項目科學優化
新技術在推動建筑理念不斷前行,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建筑業的不斷融合,BIM 技術、3D 打印、協同設計等在建筑業的應用也會不斷擴展。跟據我國建筑業目前的體檢計算,信息化率每提升 0.1個百分點就將帶來近 200 億的增量市場,通過科技創新及應用,會給建筑業帶來巨大的提升空間。
(二)全程精細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面對行業調整和升級的迫切需求,建筑業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和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要全力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模式,充分發揮設計對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使工程項目建設整體方案得到不斷優化;依托信息技術和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使設計、采購、施工等環節合理銜接,從而加快建設進度、控制項目成本和提升工程質量。
(三)拓展國際市場,促進行業持續發展
在過去的20多年里,我國建筑業高速發展主要是靠國內市場發展帶動起來的。近幾年建筑業國內市場增速明顯放緩,但“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建筑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17 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筑業總產值估算可達 5.9 萬億美元,是中國建筑業總產值的 1.7 倍。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國建筑業可以將國內過剩產能用于開拓國際市場,促進行業持續發展。
三、未來建筑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一)需要能夠把握技術趨勢的信息化專業人才
信息化是建筑行業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徑之一。隨著BIM技術在建筑行業應用的不斷拓展和加深,建筑行業的設計理念、技術手段、商業模式都在發生改變。伴隨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建筑、節能技術、裝配式建筑、新型城鎮化建設、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都是行業人才要了解和掌握的新技術。
(二)需要能夠融合技術管理理念的職業化高端人才
提高管理水平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著積極作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制度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工程總承包模式發展必將提速。工程總承包模式對于建筑企業來說,要全面整合企業資源,加強項目綜合管理能力、設計能力,建立采購體系。對于建筑行業高端人才來說,需要具有全方位的綜合視野和技能,除了要把控建筑項目對美感、空間結構、質量和安全等常規要素外,對節能降耗、成本控制、工期考核、施工組織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要素也要掌握。
(三)需要能夠助力“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化建筑人才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國際化建筑人才將十分緊缺,缺口巨大。海外建筑項目的經營急需專業化的工程翻譯人才、高端的國際化商務人才、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專業法務人才、國際化的項目管理人才、國際市場的專業拓展人才等。國際化高端建筑人才有多少,海外建筑市場就有多大。
參考文獻
[1] 劉級文、溫劍虹.國外研究生培養及就業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科技縱橫.2012(21).129
[2] 文太寶. 當前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探討[J]. 銅陵學院學報,2010,04:93-95.
作者:宮巍 遼寧沈陽人 (1982年—) 講師 研究方向:思想教育。項目來源:沈陽建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項目(201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