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希飛
摘 要:廣播電視節目的專訪是主持人與專門的采訪對象就一定的主題在特定場景進行談話的一種節目形態。主持人訪問前的準備工作要做得扎實充分周密,才使訪談更豐厚,更深入。主持人與訪談對象的談話實際上是說給觀眾聽的,因此,主持人應在專訪中熟練的掌握和運用提問的各種方式、方法和技巧,使主持人的提問具有更強的目的性、有序性、時間性和藝術性。
關鍵詞:廣播電視 主持人 專訪技巧
廣播電視節目的專訪是主持人與專門的采訪對象就一定的主題在特定場景進行談話的一種節目形態。專訪說來分為事實性專訪、意見性專訪、人物專訪等。專訪節目中主持人水平的高低,也直接體現在提問的水平上。主持人應該把自己的政治水平、業務能力、社會經驗、機智與才能,都融會到精心組織的問題中去,使提問具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然而,專訪的準備,實質上是主持人經常不斷地認識客觀事物,盡量縮短自己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之間距離的過程。
一、訪問前的準備工作要做得扎實充分周密
經驗說明,訪問前的準備做得越扎實、越充分、越周密,訪問就會越主動,越得心應手,越有成功的把握。否則,如果專訪前沒有準備,那就隨時都可能失敗。例如,在做人物訪談時,主持人需對專訪對象的大致情況,如年齡、學歷、資歷、職務,以及專長、興趣、愛好等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根據訪問的目的判斷該向對方提那些具體問題。主持人掌握的材料越多,訪問的目的性也會越強,問題也會更集中,提的問題也會更有價值。另外應把對方不好回答的問題,留在最后來問,即使對方婉言謝絕了,也把主要材料得到手了。隨著談話的深入,一些新意會出現,主持人采訪時應善于抓住線索,使訪談更豐厚,更深入。
專訪以語言交流為本質特征,是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結合的產物,具有人際傳播親切可感、雙向溝通、直接反饋的優勢。專訪這種節目形態其采訪過程不經過文字符號的轉換加工,而直播的專訪不僅不同于文字采訪,而且沒有回旋余地,不能更改,無法剪接,是真實客觀的談話過程的同步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采訪談話過程及節目本身,專訪“過程”即主持節目、完成節目的過程。顯而易見,主持人在專訪中的交談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隨意閑談,不能松散無序,不可信馬由韁,主持人要胸中有數,能控制訪談的主題、結構、節奏、氣氛、時間。
主持人與訪談對象的談話實際上是說給觀眾聽的,所以還必須處處考慮到觀眾的需求和接受水平、接受習慣。專訪傳遞的信息無論從廣度、深度上都應大于、高于觀眾原有的信息占有,否則專訪就失去了傳播的意義。如何使觀眾對專訪產生興趣,引起關注,如何方便觀眾對比較深奧的新信息的理解,是主持人在專訪中必須考慮和設法解決的。因此,主持人應在專訪中熟練的掌握和運用提問的各種方式、方法和技巧,使主持人的提問具有更強的目的性、有序性、時間性和藝術性。
二、訪問中掌握常用提問方式
專訪節目中主持人提問經常運用以下兩種形式:
(一)開放式問題,也稱漏斗式提問,它對訪問對象的談話內容基本不加限制,問題焦點比較散,給專訪對象的回旋余地比較大。
(二)閉合式問題,是主持人對事物的結果直接發問。這類問題談話焦點容易集中,問題單刀直入,容易得到明確回答,運用得當有利于提高訪問效率。
那么,主持人在采訪實踐中如何才能成功地駕馭開放式提問和閉合式提問,艾豐同志在《新聞采訪方法論》中談了以下看法:“開放式問題,一般適于轉入話題,搜索情況,調節氣氛,發現遺漏,緩沖記者的壓力等。閉合式問題,一般適于突破,深入,追問,證實,核實??傊畱鸲妨Ω鼜娦?,更鋒利一些。采訪中當然不可能沒有開放式問題,但是,開放式問題不可能太多,甚至沒有閉合式問題。只提開放性問題的記者是低水平的記者?!?/p>
可見,閉合式提問的優勢要顯得大一些。我們只有將兩種提問方式巧妙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以閉合式提向為主,才能更好地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然而,主持人如何才能在提問中把開放式和閉合式問題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既需要充分的準備,又需要主持人要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臨場的應變能力。主持人應根據當時當地專訪的具體情況,靈活地提、運用。
三、熟練并巧妙運用各種提問方法
面對形形色色的訪問對象,面對不同心境,不同狀態的同一個人,面對無比微妙,無比深邃的心靈,主持人只有掌握多種多樣的提問方法,機智靈活地運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正問法和偏問法
正問法就是從正面直接提問,直截了當地講明訪問目的,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開誠布公,不拐彎抹角,這樣會干脆利落,訪問才會進行順利,這也是運用最多的提問方法。
偏問法則是從一個較偏的角度去發問,以便先發制人。這樣往往促使訪問對象心理上高度集中,從而認真回答問題。
(二)迂回法和讓步法
迂回法是從側面入手,采用聊天攀談的形式,先遷回一下,繞繞圈子,然后再逐步自然地把話頭引上正題,這種方法針對那些見了主持人就拘謹、緊張或思想有顧慮的訪問對象。讓步法主持人是根據當時的情勢同意訪問對象的某種要求,先退讓一步。消除了采訪對象心理上的障礙,隨后提出的問題對方是可以回答的。
(三)誘導法、潛問法和隱匿法
誘導法是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把訪問對象心里的話給引導出來。如個別專訪對象靦腆,不愛說話,這樣就需要主持人加以引導。
潛問法是一種高層次的訪問,是主持人和訪問對象之間心靈的溝通。在這里,主持人雖然欲語非語,卻表達出了要問的問題。
隱匿法即遇到一些敏感問題直接提問的話,會使問對象很難接受,而應采用的隱蔽的方式旁做側擊,從側面隱晦、曲折地提出來。
(四)設問法、錯問法、插問法和借間法
設問法,是通過假設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是一種“試探而進”的提問方法。用設問法提間,要多提開放式的問題,一般不要提閉合式的問題。
錯問法,則是故意提出明明是錯誤的問題,來考察試探、激發采訪對象,以便了解真實的材料,探求事實真相。也稱“以誤求證法”。
插問法,是在訪問對象談話的過程中,記者及時地抓住對方談話的某個疑問點來問。將一閃即過的有價值的材料及時抓住。
借問法,是借他人之口提出一些不宜面對面提出的自己想提的問題。這樣更能顯示問題的客觀性,增強條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