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洋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開始對以往的機場區域土地進行再開發,完善機場設施,進行科學規劃。本文將對新機場地區土地再開發的規劃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機場 土地 再開發 規劃
從相關調查中可以看出,新機場地區土地的再開發方案的制定是至關重要的,新機場地區以往的規劃需要經過合理的制定,和反復研究以及論證得出。想要確保機場搬遷和土地的再開發與相關要求相符合,很多城市都展開了國內外的咨詢工作,主要對新機場地區以及城市的“割裂”問題進行處理,確定新機場的具體位置和空間形態等
一、新機場用地的再開發特點分析
(一)重視營造環境,加強城市航空記憶的延續
新機場地區備受機場的隔離和管控要求影響,很多機場都呈現出低密度的開發趨勢,特別是在城市空間和生態空間的交接區域中的邊緣式的新機場區域,周圍用地一般運用的是沒有經過開發和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大力營造空間環境,可以幫助新型產業和創新要素的有效集聚。比如,挪威奧斯陸的機場進行搬遷之后,新機場區域已經向層次感的一些公園綠帶改變,同時,還在機場周圍建立了大型的購物中心和娛樂場所以及大眾的居住區,還利用景觀的改造推動周圍商業區域的發展,進一步開發居住功能,主要目標就是對具有健全功能和地域特色的社區進行建設;再例如,上海市江灣機場的搬遷,新機場地區通過保護河道系統,進而建立一個區域性的生態廊道,并對濱水的休閑設施和商業中心進行引入,還要打造一個核心為中、高檔住宅小區和生態型的花園城區。保護航空歷史文脈的同時,保留航站樓和空管站以及跑道等多種體現機場的文化公共空間,同時,通過設計景觀,抽象化航空信息,能夠呈現在公共空間和城市家具中,比如,中國香港的啟德機場進行搬遷之后,新機場區域就將很多航空元素融入到跑道公園當中,優化了新機場區域的規劃,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二)重視整體框架的融入
機場搬遷的同時,對周圍土地的價值進行了很好地“釋放”,很容易導致城市形成“突變式”的發展模式。所以,通過怎樣的方式對城市的整體性框架進行融入,并對機場地區功能進行很好地定位,推動和城市空間之間的聯動發展,已經成為新機場地區土地再開發的重要議題。與新機場地區和城區之間的空間關系進行結合,能夠按照城中式與邊緣式發展的不同類型,對舊機場地區的角色以及所具備的城市功能進行充分發揮。搬遷城中式的機場之后,新機場地區主要是對城市功能進行補充,例如中國香港的啟德機場進行搬遷之后,新機場地區就以“不填海”作為基礎,加強環灣城市各個功能格局的完善,最終建立一個啟德城中心和體育場館區與都會公園以及跑道休閑區等休閑娛樂中心,搬遷邊緣式的機場之后,新機場地區就是城市新區和新城的開發,為城市的發展助力,推動了城市的不斷發展,為我國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二、新機場地區土地再開發的規劃策略
(一)加強創新功能的引入,推動地區的不斷發展
新舊機場區域必須主動地承接周圍城區功能的外溢,通過資源優勢,營造一個適合居住型的社區空間,將其作為載體活力的主要空間。繼而符合各種信息需求,主要從區域經濟互補和支撐探索新機場的功能進行定位,并對周圍平臺所出現的差異化變化進行改變,還要對開發模式進行確定;同時,學習美國國家綠色海岸的區域的杭州城西科創走廊的案例,繼而打造一個高品質創新和創業以及生態環境,對雙創空間進行創設。
(二)對斷裂的城市空間進行縫合,并做好框架的融入
新機場地區具有很大的用地規模,然而城市的功能和交通與景觀等都在這里出現“斷裂”問題。搬遷機場之后該區域被“解禁”,在不久之后需要面對“突變式”的發展改變。對于規劃來說,其在城市角度上要定位新機場地區,并且納入城市發展的整體框架當中,主要對區域內的交通進行疏通,可以有效地和城市之間進行接軌,形成一個比較高效的的通體系;還要關注新機場區域的生態空間滲透程度以及周圍平臺的聯動性,繼而形成一個適合城市發展的結構;還可以通過城市的設計手段,管控新機場的空間形態以及景觀環境,對城市景觀的斷裂帶進行修補。
(三)達成城市開發和機場的雙重利益
就機場來說,主要劃分成民用與軍用種類,當中的民用機場一般都是省機場建設集團所有的,屬于軍用機場所有。新機場搬遷以及建設要眾多的資金做支持,身為新機場的所有者,需要通過融資手段,搬遷機場。地方政府是地區規劃的建設決策者,一直非常希望改善新機場用地,并為城市配備配套的設施,并且提升周圍土地的價值。因此可以看出,利益訴求的均衡,和平衡點的尋找,是我國機場搬遷和實現土地再開發的重要工作。例如,我國廣州省白云機場進行搬遷之后,該地區的政府希望通過舊機場用地對北部的文化服務進行建設,所以新機場用地就是公園綠地和文化設施,然而,機場周邊用地改造并未獲得持續性推進,加之,經營性用地并沒有得到很好地開發,使得舊機場地區土地的價值不能完全被體現。
(四)加強藍綠生態格局的規劃,對航空文化的記憶進行延續
新機場一般都是在城市邊緣區域中,是生態空間和城市空間之間的一個交接地區,可以說生態底子非常好。在規劃的時候需要對生態空間進行引入,并疊加分析生態因子,還要對雨水廊道進行預留并控制,盡可能對建設之后的匯水路徑和場地自然的匯水路徑保持一致性,例如,城市廊道的建立,主要骨架是指山和水,人工化的生態廊道發揮輔助性的作用,主要對生態的安全格局進行維系,促進區域應對的氣候韌性提升。
新機場地區實施再開發的過程中,要通過合適的措施保護航空記憶,同時,還要把城市文化適當地融入其中,能夠對城市文脈進行縫合,并對城市文脈本身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進行維護,促進區域品質不斷提升,并增加活力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機場地區土地的再開發是城市建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對于工作人員來說,需要加強現狀的研究和分析,結合具體問題制定針對性地措施,以此為新機場的規劃和發展做好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永祥. 區域快線平谷線“徐辛莊站”站城一體化規劃策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7.
[2] 滕宇. 大連市甘井子區棚戶區改造問題探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3] 李曦欣. 公共景觀視角中的廣州歷史城區軌道交通站點建設案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