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川
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最常見、最基本的創新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種引起的技術資源,在消化吸收基礎上完成重大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情況下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國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我們引進了大量設備,但創新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情況買下了裝備卻沒買來技術,技術能力及水平未獲得實質性提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再創新。基于企業的視角,將技術引進對企業自主創新影響的路徑劃分為四個階段:選擇階段、學習研究階段、估計分析階段和研發階段。
一、企業引進技術前的選擇
在市場需求和國外先進技術的推動下,為了獲得市場優勢,企業決定在原來的技術水平上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基于企業的技術能力水平,以及成本費用等各因素的考慮,并不是所有的國外先進技術我們都可以直接引進,企業不僅要選擇先進技術,更要選擇適用于本企業本市場的技術,因為先進并不等于適用。因此,這一階段可包括技術選擇和策略選擇兩個環節。技術選擇是指決策者為實現一定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目標,考慮系統內外客觀因素的制約,對各種技術路線、方針、措施和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選取最佳方案的過程。企業不僅要根據其技術能力和水平考察國外技術市場,以選擇與本企業技術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先進技術,而且也要考察本國市場對于國內外的這兩種差異產品的需求。如果國外先進技術能夠為企業生產產品帶來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市場需求,則企業將考慮在國內技術的基礎上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如果技術引進支出的費用大于自主創新的費用支出,且利潤增量足以支付自主創新的成本,企業選擇自主創新。當出現自主創新支出的費用大于技術引進的費用支出且利潤增量足以支付技術引進的成本,企業選擇技術引進。
二、學習研究階段——引進技術后的行為
企業為了使其引進的技術能夠適應本國市場,需要對該技術進行學習和研究即消化吸收,以便直接快速地獲得技術知識存量,一般而言,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僅局限于對引進技術進行本土化使用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尋找對引進技術再創新的突破點,即二次創新。企業對引起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實際上是對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和借鑒過程。一方面,這可以使企業模仿國外先進技術,從而迅速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又能夠使企業獲得技術知識存量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使其具備更高的研發能力。如若不然,企業因引進先進技術所獲得的市場競爭優勢,將隨著其他企業的模仿面逐漸消失。因此,企業在技術引進后對所引技術進行消化吸收,以獲得技術知識存量,達到技術引進目的。同時,也滿足了市場需求。可見技術引進是提高自創新能力的一種手段。在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同時企業研發人員要對新技術進行審查,尋找可以進行技術創新的契機,以及對市場技術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三、估計分析階段——企業對新技術開發可行性分析
因為所有的技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一個企業的研發能力,是該企業在研發活動過程 中將人力、物力和財力共同作用而產生的效果。其中,人力是指從事研發活動的科技人員數量和質量,物力指用于研發活動中的設備和質量,財力指相應的研發經費。一般情況下,一個企業研發能力將決定其研發速度和研發成功率。若評估結果顯示該企業有足夠的研發能力,此時企業將選擇自主研究的技術策略,否則,不選擇自主研發。若企業擁有足夠的研發能力,并假定自主研發后可得到新技術,那么可以估計新技術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產品差異程度,并且新產品的價格高于原產品的價格時,企業獲得的利潤越大,則企業更愿意進行自主研發投入。如果開展研發活動且有正的純利潤,那么企業就會選擇進行研發投入。只有企業進行自主研發獲得新技術后的利潤增量可以滿足自主研發投入支出且有剩余,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將會選擇自主研發。
四、研究投入階段,企業對新技術進行投入
當市場、技術、企業的研發能力都能滿足企業自主創新的需求時,企業的研發投入將成為自主創新能否成功的關鍵,其也是企業自主創新成功的有力保證。一般而言,研發投入階段包括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人員投入兩種情形,而研發投入是整個路徑的關鍵環節,其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整個技術引進及此后的創新通融成功。只有所有因素都能滿足自主創新需要時技術引進對自主創新才會產生促進作用。
從以上四個階段可以看出,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是兩種互不排斥、互不否定的技術策略,只有當以上四個階段的所有條件都滿足自主創新的要求時,企業才能不斷實現自主創新,最終使得技術引進能夠有效地促進自主創新。技術引進對企業自主創新影響路徑的過程中,消化吸收是對引進技術進行創新的首先條件是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能否產生良性互動的關鍵環節而后續研發經費和人員投入則是能否成功進行自主創新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