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強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大氣監測是環保部門為了掌握區域大氣污染狀況而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對大氣污染的種類、濃度以及變化等數據進行采集,可以為后期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效依據。選擇合適的大氣環境監測布點方法有助于獲得更科學、準確地資料,進而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環保部門相關工作者要對區域的情況進行仔細分析,以更好地完成環境監測工作。
關鍵詞:大氣環境 監測布點 原則 優化方法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業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識。大氣監測是防范大氣污染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對大氣環境進行定期的監測,并結合人口密度、氣象情況對大氣監測布點優化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提高和改進大氣監測技術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大氣環境監測的意義
目前,我國對大氣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大氣環境監測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根據大氣環境監測的結果,可以分析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及污染的范圍等,從而得出大氣污染的基礎數據,進而指導大氣環境質量報告的編寫,同時也可以為環保部門制定科學的決策提供基礎依據。
2 大氣監測布點的基本原則
2.1大氣監測應當堅持全面性
大氣污染來自方方面面,既有工廠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排放,也有城市與鄉村交通工具的尾氣排放,還有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商業經營過程中的油煙、氟利昂等污染物排放,以及鄉村地區農忙之后的秸稈焚燒所帶來的大氣污染。而這些污染源所產生的污染物,并不會停留在污染地一處,而是會隨著空氣的流動特別是風向的影響而進入其他地區,從而造成更大范圍的污染。因此,大氣監測的范圍必須要保證全面無死角的布點,既要對重點污染區域進行專項監測,同時也要關注工業區、居 民區、農田區等潛在的污染源,從而全面收集大氣質量數據,為大氣環境質量與污染現狀提供有效的數據信息,為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大氣監測應當堅持代表性
大氣監測的布點廣闊,并不意味著監測工作“眉 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在全面布控的同時,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和位置,從而更加精準、客觀地反映出監測范圍內的大氣質量情況。這種監測點的選擇,不僅可以實時發現大氣污染的程度和威脅指數,還可以更好地幫助相關單位或機構進行空氣質量評估與預測,從而推斷出今后一段時間內的大氣質量發展趨勢,為經濟建設與開發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這樣的監測點,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監測點,也是監測點的優選位置。
2.3大氣監測應當堅持可比性
大氣監測的目的多種多樣,但其最根本的目標是進行現場采樣,利用監測過程中所采集到的數據信息及大氣質量樣本,分析判斷該監測區域內大氣污染的嚴重程度以及污染物的類型與比例。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可以對相關數據進行深入比對,總結歸納出該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從而為進一步的環境管理與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因此,大氣監測布點的選擇不僅要具有代表性,也要盡可能地保證監測點之間具備相對一致性,從而使監測采集的數據能夠在因變量一致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對比。在明確布點后,沒有特殊情況也盡量不要對布點位置進行變動,確保不同時間段監測條件的一致性,從而保證同一位置不同時間監測結果的可比性。
2.4 大氣監測應當堅持實用性
實用性原則是環境監測的核心原則,也是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必須秉持的理念。大氣監測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現大氣環境中存在的污染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進行處理,而不是為了監測而監測,更不是為了得到某種監測結果而進行刻意的監測。因此,大氣監測的布點不僅要考慮到污染區域的布局和數據的代表性,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大氣監測結果運用的實用性。例如,在人口比較密集的區域,大氣污染對于人體具有較大的危害,大氣監測布點應當將高度確定在正常人體高度范圍內,即1~2m 之間;而在人口密集較低、自 然 環境特別是動植物較多的區域,則需要將布點進行相應的調整,放置在與植物葉面等高的部位,使監測的結果更加具有實用性。
3 大氣環境監測點位布設方法優化
大氣環境監測在實際布點時要考慮的因素較多,既要求監測人員具有豐富的點位布設經驗, 也需要熟練掌握各種布設方法,并不斷地對各種方法進行優化。
3.1 監測點位布設優化方法
在獲取被監測區域信息基礎上,從監測區域內的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對大氣環境污染物進行規律性分析,尤其是以往監測到的數據規律進行合理利用,并應用于點位布設的調整,努力實現用較少點數獲得對監測區域內的全覆蓋。 結合被監測區域地理以及氣象信息等特征,構建污染物預測數據模型,從而做到準確設置監測點位。
3.2 監測點位布設優化技術
目前,優化布點主要有優化點位和預測布點兩種技術路線。優化點位是通過對現有常規點位布點基礎上,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在保障覆蓋監測范圍、保證監測有效性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監測點位數量,目前大氣點位監測優化技術方法主要有物元分析法、相關系數法、特征分析法等。
4 結語
伴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種類和排放數量不斷增加,并影響到了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酸雨、霧霾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的頻發,更是加深了公眾對于大氣污染物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加強,大氣環境監測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大氣污染監測過程中要合理的設置監測點,選擇最適合的監測方法,以真實的反映出區域大氣污染的情況,給環保部門環境污染治理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 袁霞.大氣環境監測布點方法及優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8):127-127.
[2] 胡成方.大氣環境監測布點方法及優化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7(06):248-248.
[3] 田俊靈.大氣環境監測優化布點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9):103-104.
[4] 鐘文義.探析大氣環境監測布點方法[J].廣東科技,2014(14):223-224.
作者簡介:崔梅(1977—),女,安徽濉溪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與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