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
摘 要:現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現代施工技術的應用比例越來越大,后澆帶施工技術作為現代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通過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顯著改善溫度裂縫的形成,處理裙房結構問題和基礎設計問題,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縮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本文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的作用,然后論述了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技術要點,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 建筑工程 應用對策
后澆帶施工技術是最近幾年建筑工程施工規模、施工結構日漸復雜的一種新技術,并逐步在現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防范現代工程建設施工中各個結構裂縫的產生。現代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整體結構是鋼筋混凝土,不同溫度,不同混凝土配比會對混凝土內部應力產生巨大影響,當膨脹應力大于建筑本身所承受的最大值時,在混凝土結構表面就會產生裂縫。而通過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的關鍵部位留出相應的施工裂縫,根據整個結構開裂的情況,填充一定的混凝土,確保整個工程能夠成為一個整體。
1、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的作用
1.1顯著改善建筑結構溫度裂縫的產生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逐步向著現代化、技術化、機械化方向轉變,工程施工建設周期長,所涉及到的施工環節更為復雜,施工規模更大,施工結構更加復雜,這也就導致了整個建筑結構常常處于不同的溫度變化。不同溫度的變化,會使得整個建筑結構產生一定的收縮膨脹。對于已經完工的建筑部分,由于后期環境的變化,會使得混凝土的內部結構出現溫度應力,并逐步向外釋放壓力,在這兩種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混凝土結構表面產生裂縫。施工過程中,通過在關鍵部位保留一定的裂縫,當混凝土內部因為溫度差的變化產生收縮或者混凝土硬結后能夠及時將內力釋放,最終確保整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合理性、科學性,避免出現裂縫。
1.2處理裙房結構問題和設計問題
裙房結構問題和基礎設計問題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經常會面臨的問題。由于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體量較大,在地基施工建設過程中,如果施工技術不合理,很容易受到建筑體自身重量的影響產生沉降。通過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裙房結構問題和基礎設計問題。在具體施工建設過程中,可以將相關的構件劃分為兩個部分,通過詳細的計算地基的沉降量,選擇合適的后澆帶澆筑時間。在進行后澆帶澆筑時間計算過程中需要對整個裙房結構以及基礎長度進行全面的核對和分析。正確澆筑之后,還要根據后期結構的實際變化,計算出內部應力。
2、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
2.1合理把握施工寬度和施工間距
為了確保整個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和完好性,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施工的寬度和間距進行合理的控制。對于高度不超過22層樓的樓板或基礎,當其中存在受力效應的鋼筋時,不能夠將其直接切斷或者斷開,這樣能夠確保整個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對于存在大跨度的后澆帶,需要將相應的受力鋼筋進行適當切割,澆筑結束之后對切割的鋼筋進行焊接處理,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為構件兩頭受力不均勻,導致下垂或彎曲。在上述情況下,后澆帶的寬度應該控制在7米以內。在進行后澆帶間距設計過程中,要結合施工現場的施工圖紙,科學確定施工間距,同時還應該進入到施工現場,進行嚴格的測算,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加以確定。
2.2選擇合理的澆注時間和斷面形式
在進行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所選擇的斷面應該確保和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斷面形式保持一致,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結構上因為存在過于集中的應力而導致結構形變,同時也能夠有效改善后澆帶施工之后所產生的裂縫問題。此外,在進行后澆帶施工時間選擇過程中,由于一般工程的混凝土施工過程一般在兩個月以內。這個時候就要求及時進行后澆帶工序操作施工。但在具體施工作業過程中,特別是在高層、超高層建筑施工作業過程中,很多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是發生沉降的時間相對較晚,并且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所產生的沉降要大于裙樓的荷載,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需要在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發生沉降之前,及時進行后澆帶施工。在施工現場,如果所處的季節、施工現場的材料對后澆帶,施工時間的選擇產生一定影響,通常情況下需要對后澆帶施工延遲一定時間,但延遲的時間和延遲的原因一定要在施工圖紙中說明
2.3科學選擇施工位置和施工材料
在進行后澆帶施工作業過程中,施工位置的選擇通常在混凝土結構受外力影響最小的一個部分進行。例如在進行剪力墻施工作業過程中,不能夠在混凝土結構的中部位置設置后澆帶,應該將后澆帶的位置設置在大梁和模板上,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因為剪切應力過大或者彎曲過大造成構件受到很大的力量影響而發生彎曲或形變。在相應的施工材料選擇過程中,首先應該將發生裂縫的位置進行全面清理,將積水排干凈。在施工作業之后,應該確保后澆帶構件表面有24小時以上的濕潤度。在材料選擇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無收縮類型的微膨混凝土。此外,為了獲得更高強度的后澆帶構架,可以選擇高標號的混凝土進行施工。施工作業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程序進行仔細的震蕩,科學配制混凝土比例,確保施工質量。
總之,隨著我國建筑行業不斷向前發展,一批批先進的施工技術,不斷在現代建筑工程中推廣應用,這對提高整體施工效率,施工質量有著極大幫助。后澆帶施工技術近年來已經逐步發展成熟,其對控制建筑裂縫的產生,縮短施工周期有著顯著效果。為此在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應該積極推廣該項技術,以此來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率。
參考文獻
[1] 建筑工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 李耀. 門窗. 2014(11)
[2] 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J]. 方航.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22)
[3] 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探析[J]. 黃兆文. 科技視界. 2014(10)
[4] 后澆帶施工方案探討[J]. 謝富貴. 現代裝飾(理論). 2012(06)
[5] 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的相關探討[J]. 張文文. 中國住宅設施.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