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
摘 要:博物館作為傳遞社會文化、提供公共服務的公益性組織,具有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博物館中具有豐富的科技資源與文物資源,講解人員在提供服務時,應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使參觀人員能夠有所感悟。本文以博物館講解為題,探討了博物館講解服務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提升博物館服務質量方法進行了論述,旨在為講解人員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服務質量 語言表達 宣傳教育 文化服務
引 言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組織,講解服務質量是保障其文化傳播、教育職能實現的重要關鍵。其不僅僅與講解人員的服務能力息息相關,還受講解方法、講解技巧所影響。但部分地區博物館存在講解服務質量低下問題,很多參觀人員無法得到深刻的文化體驗,如何提高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是博物館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問題
免費開放政策使得博物館參觀人流量逐漸增加,觀眾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博物館講解是溝融展覽物品與參觀人員橋梁的重要手段,優質的講解服務能夠使參觀人員得到深刻的情感體驗,提高員工的思想認知。但就目前看來,大部分地區的講解服務仍無法滿足公眾文化需要,理解不透徹、完全不理解的觀眾較多,甚至很多參觀人員對枯燥的講解詞產生反感,被動感受無法提高受眾的理解。博物館講解人員缺乏靈活性,講解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無法滿足受眾的文化需求。由于每樣展覽品具有自身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內涵,講解人員將其傳遞給受眾,若講解服務質量較差,豐富的內涵則無法傳遞給受眾,使得講解有效性缺失,博物館功能性降低[1]。
二、提高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方法
(一)講解人員的言語應用
講解人員作為文物展覽文化內涵講解的重要主體,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素質與職業素養。語言作為溝通的第一要素,講解人員要充分與觀眾進行溝通,學會應用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提高講解服務質量。在此,博物館應設置專門的培訓部門,對講解人員的溝通方式、表達方式進行訓練,能夠保障講解人員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有的博物館為了提高講解服務質量,重視人員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利用有聲語言與參觀人員溝通,在溝通中以普通話為標準,并適時的控制自身的語調、聲音,語速也盡可能慢而平緩,在溝通講解中為員工提供舒適的情境,在必要階段,通過停頓的方式引導參觀人員思考,提高文物文化內涵講解服務質量。這里所提到的無聲語言是指在講解過程中的講解員的眼神、肢體動作等,不同的無聲語言會對講解效果造成影響。博物館在對講解員的培訓過程中,訓練講解人員以親和的面部表情,優雅的肢體動作,引導受眾跟隨講解人員的思路,也能平緩參觀人員的心緒,提高受眾的接受能力。表情作為無聲語言的重要表達方式,講解過程應通過語言傳達情感,使其真實而率真,能夠讓受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二)講解人員的情感把握
情感在講解服務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具有調節氛圍、滲透內涵的重要作用。講解人員在講述某個歷史故事時,若在講解過程中融合了豐富的感情,則會引發參觀人員的共情心,在情感上有所得,直觀的感受到歷史文物背后所蘊含的價值理念、精神內涵。提高講解服務質量的方法在于情感基調的把握。某博物館為了提高講解人員的情感基調的把握能力,應用績效考核機制,對講解人員的情感把握進行量化評估,應用物質激勵手段,若員工情感基調表達較好,在講解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現,則給予講解人員獎勵。就講解員自身而言,其要對自身的角色進行精準定位,適時的與參觀人員互動,在溝通中對話題的方向進行引導,從內心出發,切實展現自身的情感[2]。
(三)講解人員的禮儀習慣
博物館要提高講解服務質量,除了要提高講解人員的專業能力之外,還要盡可能的提高講解人員的職業素養,應用激勵、培訓、評估、管理等方法,引導員工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在講解過程中給予參觀人員尊重,以熱情的姿態感染員工。例如,有的博物館管理人員制定了完善的《講解人員行為禮儀規范》,列出許多講解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及需要重視的內容,將其用于指導講解之中。就講解人員而言,健康的身體是保障講解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前提,講解人員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心理疏導、控制情緒,以飽滿的精神應對講解工作。講解人員要對自身具有充分的認知,具備一定的職業責任感,嚴格尊重《職業規范》,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樹立服務精神,時刻注重自身的著裝、行為、言談等,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講解人員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文化內涵,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能夠做到內外兼修,以良好的氣質與精神面貌,提高講解的服務質量,展現自身的魅力。
(四)講解方法創新優化
在信息技術、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博物館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將新技術、新講解方法應用到講解服務之中,借此提高講解的感染力。相比較傳統人工講解方式而言,信息技術講解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小米、三星所研發的智能語音機器人,能夠采集人類的語言信息,將其轉化為數據,實現與人工的簡單溝通,通過此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提高講解的準確性、科學性。除此之外,虛擬現實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將虛擬成像技術與講解服務融合,參觀人員在帶上VR設備之后,設備在對文物進行講解的同時,為參觀人員直觀展現文物所在的場景,提高參觀人員的情感感受,增強參觀講解的有效性。技術的發展為講解服務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博物館應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將信息技術、數據技術與講解服務結合,使其能夠代替人工進行文化講解。
結 論
博物館是地區文化的匯聚之所,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精神文化的折射。博物館不僅僅要重視講解人員素質的提升,還要重視講解人員服務精神、服務能力的優化,除此之外,通過講解方式創新,能夠吸引更多的參觀人員,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使其可以滿足文化傳播的客觀需要,進而促進博物館公益展覽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俊.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實施服務質量提升的項目管理應用研究——以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為例[J].統計與管理,2017(07):44-48.
[2] 馮鐵藜.對博物館發揮社會職能的幾點思考——從提高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做起[J].中國民族博覽,2016(09):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