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華
(山東省東營市正骨醫院,山東 東營 257300)
·自擬經驗方·
自擬滑膜炎方加減結合功能鍛煉治療膝關節滑膜炎
張志華
(山東省東營市正骨醫院,山東 東營 257300)
膝關節滑膜炎;自擬滑膜炎方;功能鍛煉
筆者應用自擬滑膜炎方臨床辨證加減治療120例膝關節滑膜炎療效顯著,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20例患者中男79例,女41例;年齡25~68歲;病程最長16年,最短3個月;右膝72例,左膝48例。癥狀與體征:患者早期有膝關節廣泛疼痛、腫脹、皮膚溫度升高,后期膝關節酸脹、疼痛,活動后、夜間加劇,關節活動受限;檢查早期患者及關節內積液較多的多為慢性患者,浮髕試驗陽性,患者自覺關節脹痛,后期少量膝關節積液者浮髕試驗陰性。病程較久者可見股四頭肌萎縮合并膝關節骨性關節病,多見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疼痛加重,浮髕試驗陽性。
基本方:薏苡仁30~60 g,蒼術15 g,豬苓15~30 g,黃芪30 g,茯苓12 g,防己10 g,牛膝15 g,桑寄生15 g,萆薢30 g,金銀花15~3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劑。陽虛者加肉桂、干姜;風寒偏盛者加制川烏、制草烏;氣滯、血瘀者加川芎、丹參;對年老體虛者加黃芪、當歸。1周為1個療程,休息3 d,可服第二個療程,最少服1個療程,最多服3個療程。
1.直腿抬高鍛煉:患者仰臥位,膝關節自然伸直,將雙下肢交替抬高,一般抬高50°~60°,空中停留5~10 s放下,每次20組,每日2次。
2.蹬自行車鍛煉:患者仰臥在床,先將一側腿屈髖屈膝各90°,然后慢慢伸直,再將另一側腿屈髖屈膝90°,然后慢慢伸直,雙下肢交替如同蹬自行車,每次20組,每日2~3次。
3.按揉股四頭肌:點按雙膝膝眼并常做股四頭肌收縮練習,避免突然的下蹲活動。
1.療效標準:膝部自覺癥狀消失,功能恢復正常者為優;癥狀明顯改善,基本恢復正常者為良;關節有輕度疼痛或少量積液,下蹲時感到不適者為差;癥狀同前或加重者為無效。
2.結果:優81例,占67.5%;良30例,占25.0%;差9例,占7.5%;無效0例。
膝關節是全身滑膜最豐富的關節,并在關節前方形成一個很大的滑膜囊,且滑膜血管豐富,血流豐富,滑膜細胞分泌滑液,以保持軟骨面滑潤,改善關節活動度,供給營養維持正常新陳代謝。一般人40歲以后骨質開始退化,膝關節是人體負重大的關節之一,退變較快,股骨、脛骨軟骨面破損,出現充血、水腫、損傷性炎癥滲液等病理改變,關節腔內逐漸積聚大量液體(含纖維素、血漿、血細胞等),由于內壓增高,影響淋巴系統循環,積液分子比重大,不易吸收,在長期炎癥刺激下滑膜增厚,纖維素沉著、激化導致關節粘連、活動受限,形成慢性滑膜炎,久之會引起股四頭肌萎縮,影響關節功能。
中醫學認為滑膜炎屬“痹證”范疇,該病發生于外傷勞損、年老體弱,與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襲阻絡有關。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脾主四肢肌肉,本病與肝、脾、腎諸臟關系密切,膝關節居人體下位,濕性趨下,濕性纏綿不易速去,故以滑膜炎方為主辨證加減治療,療效顯著。
方中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除痹;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牛膝活血通絡補肝脾,強筋骨,利水,引火下行;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萆薢利濕別濁,祛濕療痹;茯苓、豬苓利水滲濕,健脾;甘草調和諸藥;防己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陽虛較甚者加肉桂、干姜,表虛者重用黃芪,風寒偏盛者加制川烏、制草烏,氣滯血瘀者加當歸、川芎、丹參。諸藥合用使氣得補,肝脾腎得健,濕水祛。合理的功能鍛煉可疏通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膝關節力學平衡,防止肌肉萎縮,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炎癥消失及功能同步恢復的目的。
《中國民間療法》誠聘青年編委
本刊擬在國內組建一支專業齊全、結構合理的青年編委隊伍,誠邀在中醫藥基礎、臨床、特色診療及中藥、民族藥等各相關專業領域內有一定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的青年專家、學者參與。詳情請登錄《中國民間療法》雜志官網(www.zgmjlf.cptcm.com)查詢。
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