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麗
(山西省沁縣中醫醫院,山西 長治 046400)
香砂六君子湯配合穴位貼敷治療老年性胃痛68例
劉英麗
(山西省沁縣中醫醫院,山西 長治 046400)
老年性胃痛;香砂六君子湯;穴位貼敷
筆者自2010年以來,采用香砂六君子湯配合穴位貼敷治療老年性胃痛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68例患者均為我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均排除胃部腫瘤等器質性病變。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8歲,平均74歲;病程1~30年,多數在2年以上。
1.中藥采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基本方組成:人參15 g(先煎),白術15 g,茯苓15 g,陳皮10 g,制半夏10 g,木香6 g,砂仁6 g(后下),炙甘草6 g。加減:伴神疲乏力者加黃芪15 g以補氣;若疼痛甚者加桂枝10 g、白芍15 g以溫脾散寒、緩急止痛;若反酸者,可加吳茱萸6 g、瓦楞子15 g以暖肝溫胃、制酸止痛;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干姜6 g以溫胃化飲;納差者加雞內金15 g、炒萊菔子10 g以消食。上藥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之品。1周為1個療程,治療2~3個療程后判斷療效。
2.穴位貼敷。取穴:雙側脾俞、雙側胃俞、雙側足三里、上脘、中脘、下脘,也可隨癥取穴。以3組腧穴輪流使用為宜,貼敷后發現有嚴重紅腫、發泡的腧穴應禁止再貼敷。穴位貼敷藥物配方:肉桂3份,黨參3份,干姜3份,白術3份,細辛1份,白芥子2份,以上藥物用打粉機打粉過篩后按比例均勻混合備用。使用時用鮮生姜榨汁或蜜調和以上備用藥粉成糊狀,用一次性貼膜固定在上述穴位上。一般每次貼藥時間為2~8 h,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皮膚彈性差,厚度變薄,應特別注意調整藥物配比,尤其是白芥子比例及姜汁濃度,必要時以蜜代姜。一般1周為1個療程,2~3個療程判斷療效。
1.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胃脘痛及其他癥狀消失;進步:胃痛及其他癥狀減輕;無效:胃脘痛及其他癥狀無改變。
2.結果:本組病例經3個療程治療后,顯效38例,進步2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達94.1%。
患者,男,67歲。2015年6月14日前來就診,自訴3年前因貪涼飲冷出現胃脘部隱痛,時輕時重。近2 d飲食不慎,致上述癥狀較前加重。現癥見:胃痛隱隱,喜溫喜按,反酸,乏力,不欲飲食,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自服奧美拉唑膠囊效果不明顯。
診斷:胃痛(脾胃虛寒),治宜溫中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味:人參15 g(先煎),白術15 g,茯苓15 g,陳皮10 g,制半夏10 g,木香6 g,砂仁6 g(后下),桂枝10 g,白芍15 g,瓦楞子15 g,炙甘草6 g。上藥水煎,每日1劑,并配合穴位貼敷療法。5 d后患者胃脘部隱痛明顯減輕。聯合治療3個療程后,諸癥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
老年人因年事已高,胃痛多偏虛偏寒。患者平素體質較弱,病程較長,稍有飲食不慎或勞累即可使病情反復,治療應注意緩圖以功,切不可急于求成。香砂六君子湯系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而成;六君子湯系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而成。綜觀全方,四君子湯為補氣扶正名方,人參甘溫,大補元氣,健脾資其化源;白術苦溫,健脾祛濕補中,使脾胃健則宗氣旺;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甘草甘溫,補中緩急,調和諸藥。以上四藥合用,可補氣健脾,顧護正氣,正所謂君子也。四君子湯加入陳皮芳香健脾醒胃,使甘溫緩補更兼理氣健脾之功,再加入半夏補脾氣、化痰濕,形成從扶脾治本中兼化痰濕、標本兼顧之六君子湯。木香辛溫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氣,尤善行胃腸之氣而止痛,兼有健脾消食之功;砂仁辛溫,具有化濕開胃、溫脾理氣之功,二者為治療脾胃氣滯所致諸癥常用之品,香砂六君子湯功在健脾和胃、理氣散寒,故有止痛之功。貼敷療法是在腧穴處貼藥,經藥物的發散、走竄及穿透作用,借助穴位透過肌膚,通過經絡直達病所,發揮藥物及經絡的雙重作用。經臨床觀察,香砂六君子湯配合穴位貼敷療法治療老年性胃痛療效確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