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萍
(福建江夏學院公共事務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省農村中老年人社區參與及影響因素
周愛萍
(福建江夏學院公共事務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目的 探討農村中老年人社區參與的影響因素。方法 用設計的農村中老年人社區參與問卷對福建中部、西部、東部的220名農村中老年人進行調查。結果 影響福建農村中老年人社區參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影響程度各有不同,各自變量的影響范圍大小不一。每個層面的影響因素是不同的,經濟參與的影響因素有年齡、身體狀況、社交情況;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有文化程度、經濟狀況、身體狀況、社交情況;文化參與的影響因素有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公益參與的影響因素有年齡、文化程度、身體狀況、經濟狀況和社交情況。結論 高齡、文化程度低、身體狀況差、社交較少的農村中老年人的社區參與問題需要特別關注,要促進其參與水平可以從個人、家庭、社會、政府層面入手。
老齡化;社區參與
包征凱〔1〕研究發現,不論是經濟參與、政治參與還是文化娛樂參與,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率都不高。秦敏〔2〕以欠發達地區陜南安康市旬陽縣七里村為研究個案,采用問卷調查與入戶訪談的方法,描述了七里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現狀,深入分析了當前七里村老年人社會參與不足的成因,探索出促進欠發達地區農村老年人全面參與社會的對策。農村老人獲取社會資源、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社會場域和現實落腳點應該是當地農村社區,老人的社區參與主要是指在農村社區這一社會場域所參與的一切有益于社會的活動〔3〕。本研究旨在探討農村中老年人社區參與的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年齡在 50 周歲及以上具有福建省農村戶籍的人口250人。問卷調查由福建江夏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的2012級學生在2013年寒假期間完成。福建中部、西部、東部的農村學生負責調查本地的中老年人,共發放問卷250 份,回收有效問卷220份(88%)。
1.2 研究方法 變量設置主要考查老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身體狀況、社交情況、經濟情況等。經濟參與屬性包括是否從事有收入的工作及是否愿意從事有收入的工作兩方面。政治參與參與屬性以是否參加過村委會活動作為依據;在文化參與屬性下,主要考查老人文化參與的意愿;在公益參與屬性下,主要考查老人是否愿意為本村進行義務勞動(貢獻體力和時間)和是否愿意為本村公益活動出錢兩方面。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Kendall tau-b系數分析。
2.1 經濟參與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事有收入工作的人為68人,沒有從事有收入的工作老人為126人,未選的有26人。大多數老人沒有把從事農業勞動理解為有收入的勞動,導致從事有收入的人數偏低,70歲以上老人有103人(46.9%),很多人沒有能力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所以實際從事有收入工作的人數遠不止這個比例。①性別的影響:從事有收入工作的中老年人中女31人,男37人。性別跟經濟參與沒有相關關系。這與農村社會的男主外,女主內社會不符,此結論可能是由于抽樣誤差所致(調查所采取的抽樣方式復雜,在抽樣中出現誤差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性別是否是老人經濟參與的影響因素仍需要進一步研究。②年齡的影響:50~59歲參與經濟活動的人數最多30人、其次是 60~69歲24人,70~79歲13人,80歲以上1人。對這兩個變量的相關性進行測量,年齡與經濟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390,P=0.007)。③身體狀況的影響:從事有收入工作的老人中身體狀況很好31人,身體狀況較好30人,身體狀況一般2人,身體狀況較差5人,身體狀況很差0人。身體狀況與經濟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359,P=0.02)。④社交情況的影響:從事有收入的工作的老人中,與所在村民之間往來頻繁的村民有24人,與村民往來一般的有38人,與村民較少往來的有6人,與村民不往來的有0人。社交狀況與經濟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56,P=0.001)。
2.2 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分析 參加過村委會活動的115人,沒有參加的79人,未選的有26人。①文化程度的影響:在115個參加過村委會活動的人數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1人;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22人;小學文化程度60人,文盲、半文盲22人。文化程度與政治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340,P=0.000)。②經濟狀況的影響:在參加過村委會活動的人數中,經濟狀況好的16人,經濟狀況很好的26人,經濟狀況一般的55人,經濟狀況較差12人,經濟狀況很差6人。經濟狀況與政治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248,P=0.002)。③身體狀況的影響:在參加過村委會活動的人數中,身體狀況好的24人;身體狀況較好的55人;經濟狀況較差的21人,身體狀況很差的老人15人。顯著性水平為0.01的條件下,身體狀況與政治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261,P=0.002)。④社交情況的影響:在參加過村委會活動的人數中,與所在村民之間往來頻繁的44人,與村民往來一般的59人,與村民較少往來的9人,與村民不往來的3人。社交情況與政治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313,P=0.001)。
2.3 文化參與的影響因素 愿意參加文化活動的人數78人,不愿意參加的為38人,視具體情況而定的為78人,未選的26人。①性別的影響因素:中老年男性文化參與的是48人,女性30人,男性文化參與明顯高于女性。性別與文化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43,P=0.002)。這與女性的文化程度整體低于男性,女性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空閑時間少有很大關系。②年齡的影響因素:50~59歲參與文化活動的有25人,60~69歲24人,70~79歲23人。80歲以上6人。年齡與文化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75,P=0.000)。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也會逐漸走下坡路,導致老人的文化參與也隨之下降。③文化程度的影響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文化參與8人;初中文化程度17人;小學文化程度28人,文盲、半文盲25人。文化程度與文化參與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253,P=0.002)。總體上看,隨著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老人的文化參與意愿不斷增強,文化參與的比例也不斷上升。
2.4 公益參與的影響因素 愿意為本村進行義務勞動的68人,別人參加,我就參加47人,不愿意參加的為27人,未選的78人。①年齡的影響因素:50~59歲愿意參加義務勞動的19人;60~69歲24人;70~79歲16人,80歲以上有9人。年齡與義務勞動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23,P=0.001)。②文化程度的影響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愿意參加義務勞動的6人;初中文化12人;小學文化26人;文盲、半文盲24人。文化程度與義務勞動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38,P=0.002)。③身體狀況的影響因素:愿意參加義務勞動的老人中身體狀況很好的有19人,身體狀況較好26人,身體狀況一般16人,身體狀況較差6人,身體狀況很差1人。身體狀況與義務勞動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210,P=0.002)。④社交情況的影響因素:愿意參加義務勞動的老人中,與所在村民之間往來頻繁的有26人,與村民往來一般的34人,與村民較少往來的7人,與村民不往來的有1人。社交情況與義務勞動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62,P=0.000)。是否愿意為本村公益活動出錢的調查結果:毫不猶豫地拿出來46人,別人拿我也拿52人,不愿意拿37人,未選的有85人。①文化程度的影響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3人,別人拿我也拿5人;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人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12人,別人拿我也拿4人;小學文化程度的老人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19人,別人拿我也拿21人;文盲、半文盲的老人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12人,別人拿我也拿22人。文化程度與公益出錢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72,P=0.002)。②經濟狀況的影響因素:經濟狀況好的老人中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6人,別人拿我也拿3人;經濟狀況很好的老人中毫不猶豫地拿出來14人,別人拿我也拿6人;經濟狀況一般的老人中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20人,別人拿我也拿30人;經濟狀況較差的老人中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4人,別人拿我也拿10人;經濟狀況很差的老人中毫不猶豫地拿出來的2人,別人拿我也拿3人。經濟狀況與公益出錢有相關關系(Kendall tau-b系數=0.135,P=0.001)。
楊宗傳〔4〕認為,老年人社會參與應包括一切有益于社會的各項活動。它包括5個方面:參與社會經濟發展活動;參與家務勞動;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參與社會人際交往、旅游活動和在家庭范圍內參加文化娛樂活動。通過對農村老人經濟參與、政治參與、文化參與和公益參與4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年齡越小、身體狀況越好、社交越頻繁的老人,經濟參與越多。②文化程度越高、經濟狀況越好、身體狀況越好、社交越頻繁的老人,經濟政治參與越多。③男性、年齡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越愿意參加文化活動。影響農村老人社區參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參與層面影響因素也略有差異。
針對以上結論并結合社會融入理論和符號互動理論,需要特別關注高齡老人、文化程度低、身體狀況差、社交較少農村中老年人的社區參與問題。要促進農村老人社區參與需要從個人、家庭、社會、政府層面入手。個人層面上,中老年人自身要轉變參與的意識,加強參與的能力;家庭層面上,農村中老年人的配偶及子女要與中老年人經常溝通,給予其強大的支持后盾,為其參與社區活動中給予必要的經濟支持和精神支持;社會層面上,大眾傳媒、非營利組織等要大力開展尊老、敬老、愛老的宣傳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倡導、鼓勵農村中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各級政府部門一要完善農村養老、醫療保障制度,真正落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二要加強相關設施,為農村中老年人提供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比如推動各地農村成立老年協會。
1 包征凱.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現狀分析〔J〕.商情,2012;(50):154-5.
2 秦 敏.欠發達地區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研究——以安康市旬陽縣七里村為個案〔J〕.榆林學院學報,2014;(3):21-2.
3 李宗華,高功敬,李偉峰.基于logistic 模型的城市老年人社區參與影響因素分析〔J〕.學習與實踐,2010;(11):102-3.
4 楊宗傳.再論老年人口的社會參與〔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62-3.
〔2015-12-24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福建省教育廳課題(No.JB12343S);福建江夏學院校級科研項目(No.2212B022)
周愛萍(1983-),女,講師,社會學博士,主要從事老年社會學研究。
C912
A
1005-9202(2017)06-151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