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娟 曹宜璠 王常穎 楊逸彤 丁漢升
(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31)
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影響因素
楊曉娟 曹宜璠 王常穎 楊逸彤1丁漢升
(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31)
目的 了解社區居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情況,分析影響老年人ADL的因素。方法 采用2013年“上海市老年長期照護需求調查”中上海市江寧街道的調查數據,以巴特爾日常生活能力指數評估研究對象的ADL情況,分析調查對象ADL分布情況及其相關因素。結果 研究對象共8 389人,年齡為(72.13±9.17)歲。其中,15.6%存在ADL損害,失能者(ADL中度及以上依賴)為3.9%;3.9%需要照護者未得到充足的照護。年齡、居住模式、慢性病患病、健康狀況和得到照護情況與失能相關。結論 社區居住老年人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失能老人,部分老人未得到充足照護,尤其在ADL依賴等級高的老年人中。隨著年齡增加,失能的風險增加。預防慢性疾病發生,尤其是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并存,改善全身健康狀況將有助于預防老年失能的發生。
日常生活能力;老年照護;失能
上海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統計數據顯示,至2014年底,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占比已達28.8%,預計至2020年將達到531萬,2045年至2050年間此數值將達到峰值〔1,2〕。隨著年齡的增加,衰老和疾病對身體功能的影響不斷增大,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老人甚至完全喪失獨立生活能力〔3〕。2010年全國性的調查顯示,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 300萬,占老年人口的 19.0%〔4〕。開展老年人失能情況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預估養老照護服務需求,探索防止失能發生的方法,為制定養老服務政策以及有效的老年失能預防策略提供依據。2013年上海市進行了“上海市老年長期照護需求調查”。調查對象為居住于社區和養老護理機構中60歲及以上的上海戶籍老年人。本文選取該調查中靜安區江寧街道社區居民的數據進行分析,旨在了解社區居住老年人ADL情況及影響因素。
1.1 對象 2013年“上海市老年長期照護需求調查”在靜安區江寧街道對下屬的部分居委60歲及以上的常住居民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8 525人作為調查對象,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實施入戶問卷調查。實際完成問卷數8 399份,去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數為8 389份。
1.2 研究變量 (1)人口社會學情況:本研究選取了年齡、性別、居住模式3個變量。居住模式按照與誰一起居住分為4種:獨居、與配偶一起、與子女一起和與其他人一起。(2)慢性病患病情況及健康狀況:調查共納入了12種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腦卒中(腦出血或腦缺血)、冠心病、老年癡呆、帕金森病、慢性腎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減、肝硬化、類風濕關節炎。是否患病的判斷由調查人員根據被調查人門診和住院病歷記錄確定。健康狀況是調查對象的自我評估。(3)家庭居住設施:本研究選取了房屋是否有電梯及室內是否安裝扶手2項。(4)獲得照護的情況:由調查人員根據調查對象的情況判斷“與需要照護的程度相比是否獲得足夠照護”,結果為是或否。(5)ADL的評估:采用巴特爾日常生活能力指數進行評分,滿分為20分。結果分為5個等級:0~4分為完全依賴,5~8分為重度依賴,9~12分為中度依賴,13~19分為輕度依賴,20分為正常〔5,6〕。是否失能的判斷以12分為分界,0~12分為失能,>12分為未失能。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9.3軟件行描述性統計和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與失能相關的風險因素,計算調整年齡和性別后的OR值。
2.1 研究對象ADL情況 研究對象年齡(72.13±9.17)歲,53.2%為女性。約16%存在ADL損害,失能者(中度及以上依賴)約為4%。ADL依賴者比例隨年齡增加而增加。ADL損害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獨居者和與配偶一起居住者ADL依賴比例低于另外兩種居住方式者。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及ADL分布(%)
隨著慢性病患病數的增加,ADL受損的各個等級依賴者比例均依次增加,當疾病數≥3時,依賴者比例明顯增加。與需要照護的需求相比,約3.9%的研究對象未得到充足的照護。隨著ADL依賴等級增高,未得到充足照護者的比例也隨之升高,ADL正常、輕度依賴、中度依賴、重度依賴、完全依賴者照護充足的比例分別為97.9%、90.0%、84.5%、68.4%、64.1%。
2.2 ADL的影響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失能的風險逐步增加,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失能風險明顯增加。與獨居者相比,與其他人一起居住者失能的風險明顯升高。慢性病患病數與失能相關,隨著患病數增加,失能的風險逐步增加,當患病數≥3時,失能風險明顯增加。健康狀況也是失能的影響因素,與自我評估為非常健康者相比,評估為一般者失能風險增加,而評估為差者失能風險極高。是否得到充足的照護是失能的相關因素,與得到充足照護者相比,未得到者失能風險明顯升高。性別、房屋電梯及室內扶手是否安裝未顯示與失能相關。見表2。

表2 ADL的影響因素
年齡、居住模式、健康狀況、慢性疾病以及是否得到充足照護是老年人失能的影響因素。ADL評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ADL受損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不同程度的照顧。本研究發現,社區中約4%的老年人是ADL中度及以上依賴者,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給予較多的幫助,甚至完全依賴他人照顧。同時也發現,近4%的老年人被認為沒有得到足夠的照護,而且照顧不足者主要集中于依賴等級高的人群中。目前,我國的養老照護服務還處于發展階段,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還存在差距。調查顯示,機構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機構床位不足〔7〕,另一方面存在“服務對象錯位”的現狀,即不需要住院者長期占用大量床位,真正需要住院者無法入住〔8〕。此外,出于我國的傳統習慣,許多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不想入住養老機構而更愿意居家養老〔9〕,但是目前我國的居家養老服務提供的數量和質量均不充足,還無法滿足這種需求〔10〕。因而,要改善目前失能老人的養老照護狀況,一方面需要增加機構養老床位,加強養老護理機構的出入院管理;另一方面,依托社區,提供包含醫療、護理、康復、生活照護等全方位的養老照護服務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11~13〕,本研究結果提示,高齡、罹患多種慢性病以及健康狀況差使失能的風險明顯增加。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衛生保健狀況的改善,人們的預期壽命不斷增加,與以往相比,人們活的時間更長,因而也帶來了更高的失能的風險。因此,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尤其是多種慢性病同時存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全身健康狀況,包括軀體、精神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狀況將有助于防止老年失能的發生。
本研究也探討了一些外部因素對失能的影響。居住模式是ADL受損的相關因素,以前一些研究的結果提示,與配偶居住失能風險較低〔12,13〕,但是本研究顯示獨居者失能的風險最低,推測原因可能為獨居者缺少家庭中其他成員的照顧,會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這也支持了良好的健康狀況有助于預防失能的發生。本研究中居住房屋是否安裝電梯和家中是否安裝扶手這些家庭設施的改善未顯示出對失能的影響。筆者推測,這些改善對老年人基本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影響較小,可能其影響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1 上海市民政局.201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發展信息發布〔EB/OL〕.(2015-04-10)〔2016-08-01〕http://www.shmzj.gov.cn/gb/shmzj/node6/node592/u1ai39716.html.
2 上海民政.解讀上海養老服務發展報告(白皮書)〔EB/OL〕.(2016-01-29)〔2016-08-01〕http://www.shmzj.gov.cn/gb/shmzj/node687/u1ai41785.html.
3 杜 鵬,武 超.中國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狀況與變化〔J〕.人口研究,2006;30(1):50-6.
4 張愷悌,孫陸軍,牟新渝,等.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1;(2):11-6.
5 Collin C,Wade DT,Davies S,etal.The barthel ADL index:a reliability study〔J〕.Int Dis Studies,2009;10(2):61-3.
6 凡 蕓,杜兆輝,丁 燕.Barthel指數在老年分級護理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545-6.
7 龍 驊.上海市社區老年護理機構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衛生資源,2011;14(3):181-4.
8 彭佳平,趙 薇.功能定位是整合老年護理資源的前提——基于上海的實情〔J〕.中國醫療保險,2012;(3):49-51.
9 張文娟,魏 蒙.城市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區為例〔J〕.人口與經濟,2014;(6):22-34.
10 武佳琳,王君俏,陸美玲,等.居家高齡老年人照護需求及滿足情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3;28(12):89-91.
11 陳 靜,張黎明,高 莉.武漢市城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7;26(1):63-4.
12 高利平,袁長海,劉保鋒,等.山東省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1):1359-61.
13 仲亞琴,王 健,張國杰.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5):852-5.
〔2016-03-17修回〕
(編輯 曲 莉)
Research 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in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
YANG Xiao-Juan,CAO Yi-Fan,WANG Chang-Ying,etal.
Shanghai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Shanghai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0031,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and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in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Methods The data was from the survey of Jiangning Road,which was conducted in 2013 by Shanghai Long-Term Care Needs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LTCNAQ)。The Barthel index of AD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DL of participants,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L and some impact factors.Results 8 389 individuals were involved,the mean age of them was (72.13±9.17) years.15.6% was suffered from ADL impaired and 3.9% was disability of ADL.3.9% participants who need help in ADL had not receive enough care.Age,living arrangement,chronic disease,and healthy statu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disability of ADL.Conclusions A number of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are disability of ADL,and some of them do not receive enough care,especially for elderly with severe dependence in ADL.The risk of disability in ADL is increased with age.Preventing the presence of chronic disease,especially of avoiding co-occurrence of multi-disease,as long as improving health status would help prevent the onset of disability of ADL in the elderly.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Elderly care;Disability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073104)
丁漢升(1967-),男,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衛生管理、老年照護研究。
楊曉娟(1968-),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衛生管理、老年照護研究。
R166.7
A
1005-9202(2017)06-151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92
1 上海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