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娥 宋玉鈺 邢鳳梅 張小麗 于 新 何 旋
(唐山工人醫院分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奧馬哈系統干預對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劉俊娥 宋玉鈺1邢鳳梅1張小麗1于 新1何 旋1
(唐山工人醫院分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 探討奧馬哈系統干預對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2013年7~10月在唐山市363個社區中整群隨機抽取1個社區,對該社區804名老年人進行居家不出狀況調查,其中居家不出老年人107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為54、53人。干預組按照奧馬哈系統從健康教育、治療規程、個案管理、監督四個方面進行每周1~2次,為期6個月的干預,對照組為空白對照。并于干預0、6個月時應用ADL量表、生活質量簡表(WHOQOL-100)進行效果評價。結果 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ADL得分、生活質量各維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奧馬哈系統干預可有效改善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和生活質量。
奧馬哈系統;居家不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生活質量
居家不出是由美國人Snellgrove〔1〕最先提出的。居家不出是導致臥床和癡呆發生,降低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2〕。目前,我國針對老年居家不出狀況并未建立起積極有效的預防和干預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討奧馬哈系統對居家不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2013年7~10月在唐山市363個社區中整群隨機抽取1個社區804名老年人進行居家不出狀況調查,其中符合條件的居家不出老年人107人,均知情同意。排除言語不清不能回答問題的老年人。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為54、53人。男33人,女74人,年齡60~95歲,兩組年齡、性別、有無配偶、經濟收入、慢性疾病、心理狀況和社會交往狀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研究方法 干預組應用奧馬哈系統干預。首先全面評估出該組老年人存在的問題,然后從健康教育、治療規程、個案管理、監督4個方面制定干預計劃,對居家不出老年人進行每周1~2次,為期6個月的干預。對照組為空白對照。在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分別對兩組老年人的ADL和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1.3 研究內容
1.3.1 問題分類系統 應用奧馬哈評估表評估出居家不出老年人所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環境問題、社會心理問題、生理問題、健康行為問題4大范疇。環境問題包括:收入、衛生、住所環境、鄰里安全。社會心理問題包括:與社區資源的聯系、社交、人際關系等、心理健康。生理問題包括:聽覺、視覺、說話和語言、認知、神經-肌肉-骨骼功能。健康行為問題包括:營養、睡眠與休息、身體活動、自我照顧、健康照顧的督導、藥物治療方案。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n(%)〕
1.3.2 干預系統 確定居家不出老年人常出現的問題后,針對問題選擇合適的干預方式。健康教育:干預組按照編制的老年人居家不出健康指導手冊,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居家不出相關知識介紹;②飲食指導;③運動指導;④用藥指導;⑤心理指導;⑥環境指導。治療規程:在社區內舉辦各種活動,鼓勵老年人走出家庭,并與周圍人進行交往,從而增加其社會活動的機會。對于想出去但由于家人忙而無法外出的老年人,每周家訪至少2~3次。向患者和家屬介紹居家不出的危害,督促家屬幫助老年人外出活動每次30~60 min,至少1次/d。鼓勵老年人參與家務和購物等日?;顒?,每周1次以上外出散步、運動鍛煉,與親人、朋友、熟人見面;講解老年人關注的話題,督促老年人改變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繼續堅持自己曾經放棄的興趣愛好。個案管理:對于孤獨、抑郁的老年人,每周1~2次家訪進行心理疏導,每次30~60 min。對于腦卒中居家不出老年人進行ADL、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對照顧者指導。對有關節炎的居家不出老年人進行運動訓練。監督:指導居家不出患者記錄每天的外出情況,并且每天堅持把自己活動安排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每周定期檢查患者外出活動卡片的記錄情況,及時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并讓其逐漸修正自身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做法,進行自我調控和自我監督。
1.3.3 ADL評價 采用Lawton和Brody1969年制定的ADL量表,由軀體ADL(PSMS)量表和工具性ADL(IADL)量表組成。共14項,總分值14~56分,得分14分為完全正常;15~21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22~56分為明顯功能障礙。該量表用來調查患者近1 w的日常生活情況。該量表的Cronbaeh α系數為0.966,重測信度為0.87,敏感性81.8%,特異性74.5%〔2〕。
1.3.4 生存質量評價 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簡表(WHOQOL-100),共有26個條目,其中2個條目用于測量總的生存質量和健康狀況,其他24個條目分為4個維度:生理領域(7個條目)、心理領域(6個條目)、社會關系領域(3個條目)和環境領域(8個條目)。該量表采用5點計分法,分值為1~5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 干預前、后兩組ADL比較 干預前兩組ADL狀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ADL低分人數較多,得分≤21分的老年人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在生活質量中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各個領域得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2 兩組ADL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生活質量干預組(n=54)對照組(n=53)t值P值生理領域21.43±2.0816.45±2.7010.642<0.05心理領域18.93±2.5215.70±2.446.736<0.05社會關系領域9.56±1.706.60±1.738.913<0.05環境領域24.02±3.1017.92±3.309.842<0.05
應用奧馬哈系統對老年人ADL的干預是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基礎,以日常運動訓練為干預內容,以改善ADL為干預目標,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通過參加各種運動鍛煉來提高或改善ADL,逐步實現自我照顧〔3〕。慢性病是老年人ADL受限和抑郁癥狀的重要影響因素〔4〕。在社區進行老年人健康護理干預是有效的,社區護理干預在消除致病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5〕。
學者〔6〕指出,參加社會活動、具有家庭和社會支持,有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是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體能鍛煉、日常活動計劃讓老年人有了外出活動、舒展身體的機會〔7〕,同時還可以與同齡人相互交流,幫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負性情緒得到調整。和諧的家庭關系亦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保證。家庭作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部分,為老年人提供了最重要的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8〕。因此,及時對家庭成員的溝通宣教在系統干預中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大多數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偏低,缺乏保健知識及疾病常識,許多老年人都會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有資料表明,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引起的疾病占老年人致死病因的50%以上,因此在干預過程中改變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就可改善其生活質量〔9〕。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顯著影響〔10〕。在社區幫助老年人建立和保持社會網絡能減輕其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11〕。
1 Snellgrove DR.Elderly housebound:a report on elderly people who are incapacitated〔M〕.Luton:White Crescent Press,1963:20-1.
2 Locher JL,Ritchie CS,Roth DL,etal.Food choice among homebound older adults:motivations and perceived barriers〔J〕.J Nrtr Health Aging,2009;13:659-64.
3 楊愛蘭,田洪德,呂鳳蘭.早期介入床上體位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6(11):153.
4 Fan AZ,Strine TW,Jiles R,et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person's aged 45 years and older in 38 st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J〕.Prey Med,2008;46:445-50.
5 鄧躍輝,周 琳. 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7):18.
6 Tajvar M,Arab M,Montazeri A.Determinant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in Tehran,Iran〔J〕.BMC Public Health,2008;8:323.
7 宋蘭君.護理干預對養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26.
8 Giacomin KC,Peixoto SV,Uchoa E,etal.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disabi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great metropolitan belo horizonte minas gerais state brazil〔J〕.Cad Saude Publia,2008;24(6):1260-70.
9 殷 磊.老年護量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5-64,123-34.
10 Elizur Y,Hirsh E.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two month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a multisystemic analysis of patients' resources〔J〕.J Behav Med,1999;22(2):157-73.
11 Ekwall AK,Sivberg B,Hallberg IR. Loneliness as a predictor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caregivers〔J〕.J Adv Nursing,2005;49(1):23-32.
〔2015-12-19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6647101);河北省社科基金資助項目(HB12SH048);唐山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指導計劃項目(15130235a)
邢鳳梅(1964-),女,博士,主要從事老年病與護理教育研究。
劉俊娥(1980-),女,碩士,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老年病與護理教育研究。
R473.2
A
1005-9202(2017)06-150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89
1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