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衛東
忽然想起阿根廷詩人赫爾博斯說的一句話:“什么是天堂?天堂是圖書館的模樣?!眻D書館是靜心讀書、讓文字與自己的靈魂交流的地方,天堂是什么樣呢?不過如此。
走進圖書館,是走進一座寬廣敞亮的靈魂圣殿。這座圣殿,是靜謐的,是肅穆的,是最大程度拋棄了私心雜念的,它不贊成一絲一毫的浮躁和功利。走進圖書館,需要把功利降到最低,讓心真正靜下來,讓魂真正靜下來。
《論語·泰伯》中這樣說:“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是說:“學了多年,內心還沒想到要做官拿俸祿,難得呀?!边@就不能不令人想到當今社會存在的種種浮躁:淺學,則滿。灌輸教育,把學生培養成了“考試機器人”;人人都抱著“考大學”的唯一目的去學習;心無寧氣,心有旁騖;“看書翻個皮,讀報看個題”,甚至書報翻也不翻;急功近利,學術腐??;攀比成風,浪費為榮等等。其實,學習、做事、為人都一樣,無不需要發自內心、專心致志的“靜氣”。著名學者張中行說:“我主張多讀書,念的書多了,腦子里裝了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甚至西方的康德、愛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幾張票子是看不起的。”靜下心來多讀點兒書,對防止染上銅臭,杜絕違規犯罪,意義是很大的。
很多時候,我們太需要停下來了。走進圖書館吧,走進這座天堂。停下來,讓心休息一下,讓靈魂打個盹兒,給心靈充個電,祛除疲憊,才能精神百倍地出發。
《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意思是:懂得停下來,然后才能穩定,然后才能冷靜,然后才能平心靜氣,然后才能仔細考慮,然后才能學有收獲?!办o”不僅是“為學”之道,更是“為人”至理。
諸葛亮《誡子書》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边@既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更是一位思想家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和留給世人的處世箴言。它告訴我們:要獲得知識上的提升,不靜不行;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不靜不行;要在為人上獲得認可,不靜更不行。我們倡導每個人都走進圖書館,在圖書館里練就超然的心態,然后用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大度;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務實;少一點雜念,多一點公心。不要因盲目攀比而心態失衡,也不要因不拘小節而以身試法。在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在靜中歷練思深慮遠、處變不驚的本領,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實實地干一番事業。
走進圖書館,走進這座靜謐的殿堂,就是走進了自己的心靈。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