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峰
花開的過程是寂寞的,一朵花燦然怒放,不知需要多長時間的積蓄、成長、醞釀、準備,而一朵曇花的綻開,更是以漫長的沉默為代價的。雖然我不善養花,但是當家里那盆曇花綻開時,也不禁為之震動,在漠漠的心田上種植出滿畦的喜悅。
那株曇花養了好幾年,由于養料充分,長勢很好,葉子宛若肥綠的大海帶,葉脈間岔出一股力,仿佛血管頂出一管花莖,花莖紫紅,上面有細茸毛,強烈地燃燒著繁殖的欲望。花朵就拳拳地吊在有些嶙峋的枝柯上,似乎是亙古里伸出來的一支嗩吶,伶仃地吹著關于生命、關于風華、關于夢想的曲子,低回中有昂揚的韻味,一如它的花期,雖然短暫卻美得極致。
這晚弦月高掛,光芒如水,曇花原先握緊的拳頭松動了,白而薄的幾層花瓣猶如佇立風中婦人的羅裙,于重疊中見飄逸,以一種相當婉約的姿態迎接著這一生一世初次窺見的萬象世界。在我的注視下,它繼續一點一點地張開笑唇的弧度,大張的花口里吐出一股絲絳般的金色花蕊,充滿了生命的夸耀和欲望,仿佛舞臺上的燈光籠住的舞者,旋轉、寧靜、舒暢,是那樣的堅定、樂觀,又是那樣的無懼、無悔、無怨。
曇花創造了自己獨有的與眾不同的美,它開過了,瞬間輝煌,一時燦爛;它美過了,拼盡全力,盡美方謝。因為它相信那一刻的絢爛足以詮釋生命的全部意義,短暫又何妨呢?曇花之所以為曇花,不正是因為擁有了這種對于生命的豁然與達觀嗎?這就是生命,縱使是無語的植物,寂寞一年也要贏得一個美得透徹,哪怕是最終葉落英殘,枯萎的結局已無關緊要。
在我看來,草木總表達著一種微妙的情感,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機緣和生命力,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那些在陽光雨露下快樂展開葉子的植物,感覺高大樹木的精神和呼吸,體會那正含苞待開的花朵,還有在原野里隨風搖動的小草,都可以讓人真心地感到動容,都會讓人不由得生出一份美好的心情。
《法華經》說:“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由于目睹了曇花追求美麗的全過程,自此之后,曇花在我心中與傷感無緣。我想它是朵無憂的花,一生充實而豐盈,如同流星,在最短暫的時間里繁華燦爛過別人漫長的一生,這難道不是一種可羨可慕的幸福與機緣嗎?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