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霞+張興燕
摘要: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即要熟練掌握理論,又要能將實際貿易中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法律法規、貿易慣例和理論密切結合,靈活運用的一門課程。論文通過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總結,提出了一些教學質量提升的建議,希望對課程的教學實踐有所助益。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反思
一、充分的教前準備
優質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藝術探索,課堂教學的創新、人才培養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系密不可分。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盡可能多的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國際貿易實務的實踐工作和各項相關培訓、交流,這樣才能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自信。作為一個國際貿易實務老師,如果自己從未做過國際貿易實踐,很可能遇到以下情況:懂理論而不懂實踐,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問到貿易實踐中的某些具體問題時而無法作答。要解決此類問題,教師除了要日常對理論和各種案例要做深入研究外,還應該在實踐方面尋找機會進行提高,來豐富教學,提升個人科研及教學能力。
教學是個細節工程,教師在教學前的教學準備質量,是保證教學效果的第一環節。一堂精彩課程的課前準備要做到:自身要熱愛教學,熱愛自己所教授的課程,日常要注意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深度、廣度,多參加課程相關的只是學習和工作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自我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和不足。根據不同時期貿易慣例、規則、法規的變更對實際國際貿易的影響,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其次就是教學設計上要做到充分體現創造性,藝術性,科學性。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學的地位首當其中成為第一要務。只有每一個老師都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民族才會因為我們培養的人才而強大。
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樹立用最美最漂亮的內容呈現的想法。實際上,激發自己的過程中也會激發學生,教學是一個前、中、后都很重要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會影響教學的質量。
二、有效的案例
國際貿易實務課堂教學中案例的恰當運用,將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引入生動、有趣的合適案例來吸引學生,實現學生分析、教師評講,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貿易慣例和法規政策,是評價案例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在案例的選擇上要做到即對應相關知識點,又體現實際交易、磋商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要考慮案例的難易程度和完成案例分析所占用的時間。畢竟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最合理的安排,有所側重,讓學生有所收獲將至關重要。
三、多形式的知識鞏固方式
國際貿易實務的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能準確掌握國際貿易的各個時期、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法律、法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國際慣例等。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還能夠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因為屬于國際間的交易,對學生的外文水平也有一定要求,這對于外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上可以通過選擇題、判斷題、簡短案例分析題讓學生精準掌握基礎理論,在題目設計時可以采取中外文結合的形式,把題目核心表達設置為外文,其他采用中文形式,降低題目難度,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做題自信心和學習外文的主動性。課后,教師可以借助課程學習微信群、QQ群、個人網絡主頁發布課程相關的題目、新進貿易實務案例以及答案和完成作業實際情況。學生可以課后在線答題,然后進行自評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課前:可以利用5分鐘時間,進行閉卷小測試,了解前期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對后期的教學復習和內容鞏固調整奠定依據。另外:每學期,根據課程特性設計1-2次課程知識比賽,做好前期全面宣傳和積極動員工作。鼓勵相關專業同學積極參加,聘請校外專家參與活動點評和內容設計,對參與活動的同學給予不同形式的相應參賽獎勵,通過課外競賽和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日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邀約從事國際貿易相關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課堂,為在校學生講解該課程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學習重點,薪資待遇,相關知識,真正做到校內教學與校外工作對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