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華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新時期的奮斗目標,即必須“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是極大的鼓舞,要完成這一宏大工程,就要勇于創新,“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面對新世紀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聯系教學工作實際,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加快高職工科專業課程改革步伐。
一、目前高職教育面臨的問題
1.學生學習困難多
高職學生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是雙差生,即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差。許多學生對自己就讀的專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于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往往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當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后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時,當學習熱情退去時,很容易背上思想包袱,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2.專業課程開設過多
專業課程開設過多,而且難度過大,學生對課程內容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往往是一知半解。
3.學生就業面臨困難多
學生畢業時就業面比較窄,離家遠。例如,計算機專業的畢業學生,專業對口率低,許多學生改行從事別的工作了。
二、改革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
高職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職教學模式還比較陳舊,加上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較差的影響,致使許多的學生在入校一段時間后,感到所獲得的收效與開始時的期望相差甚遠。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忽視了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針對性不強;二是教學中講的多,動手少,學與用脫節。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在工科教學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上應該突出三個重視。
1.教材應該重視實用性,輕理論要求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它是闡述教學內容的專業書籍,是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教材是授課的基礎,是穩定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材的內容具有系統性和關聯性,便于自學和參考。高職教育存在兩個鮮明的特點,即職業性和實用性。職業性是由學校的性質所決定的,學生在學習時主要是職業技能的掌握為主;實用性是指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抽象邏輯思維較差,教學目的是以實用為主,對理論知識的要求不高。這就使得教學中不能照搬教材,而應在有限的課時里選其實用性強、易于做到的內容進行教學,而對教材不做過深、過全的要求,在教學中可以“斷章去節”、“取肉去骨”。例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對二進制數的原理、換算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可做適度的刪減。這樣做使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加強實用性、易懂,學習成效明顯。
2.學生學習應該重視個體,輕教學目標
教學是一種有確定目標與方向的人的心智活動,因此,進行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就是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而制定的,主要考慮的是對學生要求的統一性和對教學內容要求的綜合性。但由于學生存在著差異性,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學習效果是不一樣的。對于雙差學生來講,須經過長時間的、艱苦的“加速度”和“急轉彎”的訓練過程才能夠達到目標;對于學習成績好、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來講,學習就比較輕松。因此,在教學中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其做法是,由學生自己參照教學目標,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制定出學習目標,然后教師再加以修正并監督執行。那么,這樣做會不會出現有的學生故意降低學習目標,甚至脫離教學目標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一是學習目標總體框架沒有變,教師參與審核和監督執行;二是沒有哪一位學生不想多學一些知識和技能的。這就使得學生的個體學習目標明確,易于操作,一改教學中以講為主、滿堂灌的舊模式,使課堂成為講授、輔導、討論三者并舉的互動場所,學習氛圍變得濃厚起來,學生就由被動方式轉變為主動方式,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漲。例如,對雙差學生的學習,目標一般定位在對課程某一方向的入門要求上。這樣做雖然學生的學習內容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規定,但只要在某一方向能夠對所學內容獨立操作、按要求設計并完成任務就是一大收獲,實現了學以致用的自定目標。再有,對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允許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時,可以重點拓展教材的某些方向。這樣做雖然學習內容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廣度,但超出了某個方向的深度。這有利于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利用學校先進的實驗設備和豐富的人力資源,根據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益處的。
3.培養學生應該重視復合型,輕純專業型
高職培養的學生出路是面向基層,所學專業重在實用。目前學生就業受市場影響的因素非常大,這就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面要寬、適應性要強,決定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應該是復合型的。高職專業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要重在實用,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夠跨專業,向兩頭延伸。即一頭向本專業的縱深方向延伸,另一頭向有關聯的專業做橫向延伸。例如,軟件設計學生可向計算機美工方向延伸。這樣,學生在就業中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的機會。
三、加強實驗課程的教學力度
高職教育在學生培養的目標中承若:要培養出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牢固掌握職業崗位所需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層次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就工科專業來說,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如何是衡量和評價學生培養目標的最重要內容。在這方面高職教育還需進一步創新,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高職教育起步較晚,教學模式基本仿照本科教育;二是教學力量有限,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存在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可以說高職教育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三是人們的成才觀念,包括教師的觀念和學生的觀念都有待繼續提高。我們認為,在工科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必須做到三個改進:
1.改進教材內容
教材是貫徹、實施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要加大專業課教材的建設力度,組織好一些重點學科和專業教材的編寫工作。應該注意到,高職教育現在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國家重點大學以及國家教材編寫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就高職來講,這些教材往往針對性較差,普遍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偏重理論;二是實驗內容零碎;三是結合實際應用少。
2.改進實驗方法
實驗是貫徹、實施教學目標的落腳點,學生學習成果最終全部體現在其動手能力上。實驗方法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和措施,在思想上要樹立專業課教學必須圍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來開展,在措施上應當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加強現有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加快仿真實驗室的建設,讓學生通過觀摩示范和自己動手,知道學過的知識如何在企業中直接應用。仿真實驗室的建設重在應用技術的展示上,對設備規模的大小沒有要求,因此,仿真實驗室可以多建一些;二是可以把實驗方法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模仿動手階段、綜合實驗階段、仿真應用階段。這樣劃分可以突出實驗內容,使師生更加明確實驗的目標;三是加大實驗動手能力考核力度;
3.改進成績評價方式
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是對學生個體學習進展和行為變化的評價,是對學生個體發展和學習效果作出的價值判斷。它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衡量學生個體發展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程度的過程。對于高職教育而言,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能達到在實際中應用。因此,在評價方式上應以操作技能考核為主,理論考核為輔。在教學中要減理論、減難度,突出基本技能的掌握,著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強調使用意識的形成。
在評價標準上應采用互動原則,即除教師制定一套技能考核標準外,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提出自己的一套技能考核標準,兩者形成互補,教師制定的考核是以面為主,學生制定的考核多以線為主,使考核選擇余地加大,發揮了兩個方面的能動性。在評價形式上實行多樣化,鼓勵學生參加社會上技能競賽、技能考核,積極參加各行業的應用管理。對于取得相關證件和成果的學生,要給予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