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鏡宇
今年暑假我和同事一起到重慶平潤沙盤建筑模型設計公司參與我校沙盤模型制作,這是我負責課題《基于沙盤模型實踐項目的探索》的一部分,在制作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專業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首先,根據已經繪制好的校園平面圖設計沙盤臺,我校模型尺寸為3米X4M,要求為米色臺面。由于模型較大,我們將模型分為兩個部分制作,最后進行拼接。為方便安裝,沙盤臺為4部分制作,安裝時用螺絲釘錨固。
根據學生已經繪制好的CAD圖紙,按比例在電腦上分解成不同的板塊,按建筑效果圖的要求設計出墻面的花紋、房頂的瓦棱、窗子等,然后發送到雕刻機在PVC板上雕刻出建筑的板塊。
根據已經雕刻好的建筑板塊,根據說明和粘合方式,用三氯甲烷將PVC板塊粘合成建筑的大致形狀。窗戶的形狀是直接雕刻在PVC板上的,用薄而透明的有機玻璃板粘在內部窗戶的位置作為窗戶的玻璃。
根據建筑現有照片顏色調出相應顏色的油漆來,噴在相應的PVC板上,注意噴漆界限,必要時用紙膠布進行粘貼遮蓋。
置景部根據組裝部所作的沙盤臺和平面布置圖,在沙盤臺上劃分出平面布局,用綠色絨面墻紙作為草地粘在綠化區,大孔海綿浸上綠色油漆晾干,裁成長條作為綠化帶粘在小灌木區。布局中嘉陵江的位置,用波紋面的有機玻璃板,背面噴湖藍色漆,裁剪好后放在相應的位置。后面的坡地,將有機玻璃板和PVC板層層堆積并修整成形,再抹上涂料填充縫隙,晾干后覆上草地。用灰色的背膠紙粘成公路,用白色背膠紙刻成公路線標粘在上面。
將銅絲電線剝皮,將銅絲擰成樹干的形狀,噴上漆。普通海綿浸漆,晾干后粉碎,將樹干的枝丫浸膠,粘上碎海綿,做成樹。若是綠樹,海綿可浸綠漆,若是秋天的樹,可浸橙色漆。柳樹可用0.2mm的漆包線擰成樹干與樹枝,然后在樹枝上粘上綠色絨線末。松樹是將粗魚線剪成細段,用夾子夾住,再將兩根0.5mm的漆包線夾住絞動,松開夾子,就成了松樹的形狀,修剪一下,粘上綠色絨線末即可。其它的花草可以用干花剪下來染色來制作。用醫用棉簽或牙簽做成路燈。泡沫塑料可以用刀片雕刻成假山石的形狀,噴上漆。
將已經制作好的花草樹木及樓房按布置粘在相應的地方。根據每棟樓房所在的位置,打孔并裝上LED燈,使樓房模型內部能發光,如同開燈的效果,并接好線路,過程中需要注意使用冷光源。同時將已經雕刻好的建筑、道路的標識、文字,做成小標牌,粘在相應的位置。
以上是整個沙盤模型的制作過程,從外形上看,整個沙盤最大的亮點就是展現了我們學校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優越的特點——前有碧綠的嘉陵江,后有生態氧吧虎頭巖,紅巖革命紀念館和李子壩抗戰遺址相伴左右。從制作團隊來看,我們的團隊以學生為主,參與人數多達60余人,指導教師5人。我們把參與的學生分為測量組、繪圖組、制作組。從制作過程來看,我們團隊前后調研十幾家模型制作公司,收集資料近百份,測量、繪制圖紙十余套,前后經歷近一年時間。整個沙盤共12平米,將我校131畝校園采用1:150的比例制作,由于我校地形高差非常大,我們將地形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放緩坡度的同時突出我校建筑分布“三大階梯”的特點。
總的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沙盤模型,更是我們“邊研究、邊培訓、邊創新”的教學模式的成果。在研究技能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鍛煉,在培訓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進行了思考。師生的創作與實際制作相結合,在共同的動手制作中,總結、提煉新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