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元
關于師生關系最好的表述之一應該就是“親其師,信其道”了。本文就是以這句話的論點為主要依據展開相關論述。這句話主要是從學生的角度來闡述師生關系的,即只有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親切關懷,從而能主動從自己的內心里去和老師建立一種溫馨、體貼的關系,這個時候對老師的傳道、受業、解惑,學生才能拋開所有的雜念,打開自己的心靈去心甘情愿,甚至滿懷欣喜的接受和吸收。所以,如何讓學生對老師能夠有這種親切、溫馨的體驗和感情,應該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之一了。關于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展開探討:第一,如何建立起一個學生心目當中的良師益友的形象。
學生是孩子是未成年人,他們的心理成熟水平、情感承受力有限,他們的思考力、觀察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都有限,因此他們的生活中充滿未知、迷茫、孤獨、錯誤、徘徊、消極、悲觀這些不好的情緒也就不足為怪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更需要被關懷、渴望友誼、希冀被理解被認可,這些內心的需求有一些是有意識的而更多的卻是無意識的,雖然沒有被學生意識到,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他們最最需要的卻恰恰就是這些潛在的需求的滿足。而作為老師,在學生們的生活中,恐怕是他們寄托最美好希望的人物之一。那么在老師的身上,他們寄托了一些什么樣的美好希望呢?老師之所以被學生所寄托希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以來歷史和社會所賦予的老師的神圣形象和重大使命,雖然在老師隊伍當中,在學生經歷的一些老師里可能都會有一些不美好的事情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但是人們對于老師的這種根深蒂固的美好希望和觀念是很難被打破的,那么我們作為老師就應該去很好的利用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去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之路。老師應該時刻注意以身作則,身正為范,不能隨意在學生面前流露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要時刻演繹自己的理想教師的形象,唯有如此才能獲得學生們的尊敬,有了尊敬才能夠產生嚴肅認真的情感,有了嚴肅認真的情感才能走上啟發學生道路的開端。
第二,如何啟發或者激發出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
我認為,老師應該是溫和的、欣欣向榮的、體貼入微的、能夠走入學生們的心田的、能夠主動去體會學生們內心的所有感情的,然后才是傳道受業解惑的。我想也只有老師能夠真正走到學生們的心田里,學生才能向你徹底的打開自己的心扉,才會聽從老師的勸導,才能天天向上的。學生們雖然還不成熟,無論心理還是理智,但是他們的心靈是敏感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到別人的真心和假意,所以不要對學生撒謊、不要對學生欺騙,即便手段再高,也不能騙過任何一個學生的。所以,作為一名老師最應該做的就是發自真心的、誠心誠意的去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唯有如此,才能獲得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
第三,如何鞏固或者保持這種“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關系。
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不成熟,思想感情行為都不穩定,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具有耐心和方法。用耐心去對待學生的不認真、不穩定、會反復出現的錯誤,用方法去化解學生們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情感、錯誤的行為。唯有如此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學生們的本質的問題,也只有老師有耐心和有方法才能跟學生們保持好并能夠保持住這種“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