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學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為全面貫徹與響應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已經逐漸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新的教學模式,情感教育則是重要的一種。語文學科課堂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與語言技巧,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夠與語文科學教學目標保持較高的一致性,所發揮出的作用顯著,下面對其展開實踐分析。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
前言: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進程當中,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十分必要。從情感教育在初中課堂實踐與應用的狀況來看,憑借良好的教學實效受到廣泛關注。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多數以情感表現為主,情感教育則是旨在引起學生的共鳴,發揮出教學實效。
1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重要性
初中語文學科作為重點學科,在教育體系中占據較大比重,也是關乎于學生升學的重要學科。想要改善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強化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則需要師生共同努力,營造一種互動結果,在完成情感交流之后達到教學效果。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興趣能夠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更好的去接受教學內容,增強學習實效。可見,興趣無疑是最好的老師,輔助語文教師完成教學整體目標與教學任務。情感教育的融入,教師與學生彼此親近,在鼓勵中讓學生樹立語文學習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1]。
其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體分界明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較少,通常處于一種傳授與被傳授的單向知識輸出環境。長此以往,所產生的結果必然是學生對語文學科喪失興趣,課堂氛圍壓抑,學生出現負面心理與反感情緒,最終影響語文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基礎平臺,通過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進而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自然而然的被帶入到和諧的氛圍環境當中。
其三,雙向互動完成課堂拓展。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開展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與個性發展,語文學科也不例外。作為重點學科,語文的知識點需要通過語言上的交流互動具體完成,實現語文知識點的深化與拓展。情感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融入到語文學科教學當中,良好的情感交流互動,能夠讓每一位學生充分得到尊重、信任與理解,從而與語文教師形成一種雙向互動,將教學效果與教學狀況更好地完成反饋,形成良性的語文教學機制。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策略
情感教育真正融入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還需要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總結,筆者在長期實踐中認為情感教育的應用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2.1 找準教材內容與學生情感契合點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以情感為主要目標,在情感教育的應用過程中通常是所表達的情感與學生情感產生共鳴時,才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融入情感教育時,找準教材內容與學生情感之間的契合點,努力完成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例如,在學習《童趣》這一課時,對課文進行詳細拆分,找準其中重點刻畫童趣的語句,即“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這種詞匯一方面是描寫課文當中孩子的樂趣,另一方面也與初中生的狀態保持一致,同齡孩子之間的樂趣具有較高一致性,能夠在情感上引起共鳴。教師在講解時應該以情感為主線帶動學生進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當中,徐徐漸進,使得學生能夠在課文當中感受到相同的經歷,這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學生產生濃烈的興趣,從而為課文進一步講解做好鋪墊工作。找準語文教材內容與學生情感的契合點,教師需要在課前對課文全面掌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與感受,通過整理文章、安排課程進度計劃、情感導入等多種方法,找準情感契合點[2]。
2.2 營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交流環境
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能夠為教學實效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良好的課堂環境所能夠發揮出的作用顯著。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設置懸念的方法通常會用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與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課文《桃花源記》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定的方法引導學生去展開自主學習,以層層設疑的方式設置懸念。如“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教師設下疑問:“迷路了,會遇到怎樣的場景與事情”。而后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深度感受文章的內容,并開展分組討論。而在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結果之后,教師設置下一個懸念,“桃花林是怎樣的,在桃花林的深處又會是什么呢?”學生繼續深入閱讀,討論、分析、得出結論,最終去加深對于整個課文的理解。這種情境引導,能夠保證問題的由淺入深,調動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思維完成碰撞,以此來達到情感心理層面的滿足與愉悅[3]。
2.3 課堂教學情境的刻畫與創設
情感教育的應用必將需要與課堂教學保持較高的一致性,課堂教學情境的刻畫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發揮情感教育的內在價值。在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文學情境。初中語文課文多數是以傳遞情感為前提,這些情感的產生大多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一個文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并學會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如《春》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春的特征,通過動態的方式將春的特色表現出來,配合文章優美的句子,讓學生深刻感受春的美麗,在字里行間感受愉悅;第二,文章渲染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之中。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該依據自身對于課文的理解,結合面部表情、動作、語言等來完成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加深學生理解。如《海燕》教學,對于其中鏗鏘有力的內容教師應該用激昂的情緒閱讀,控制節奏、大小、重點詞,讓學生可以立刻進入到情境之中,完成情感互動與傳遞;第三,以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內心情感。如《我的母親》教學則可以從課文內容聯系到生活實際,觸發學生的真情實感[4]。
結論: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研究,既滿足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同樣也符合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結合情感教育所能夠展現出的教學重要性,需要從多角度探索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推動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逐漸形成體系,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范國文.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文學教育(下),2016,01:90-91.
[2]莫全洪.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1:131-132.
[3]宋霞祖,安英發.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9:120-121.
[4]張鵲.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滲透[J].文學教育(下),2015,1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