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合作與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機械地做數學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在合作與交流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和富有個性地學習數學。
營造合作氛圍,激發合作興趣。
學生應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根據新課程教材的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情境,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張揚個性,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認識物體和圖形》時,首先我用課件出示精心設計的圖形游藝館的動畫情景,畫面中數學小精靈聰聰和明明飛來了。接著播放錄音:“我們是數學小精靈聰聰和明明,今天,將帶小朋友到圖形游藝館去玩,小朋友高興嗎?現在,你們每個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我們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快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看吧!請你們分小組合作,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好嗎?……”學生們熱情高漲,各小組都熱火朝天地忙開了。生動形象的動畫,可愛的卡通人物,富有童趣的情境,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引導合作探討,體驗合作樂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共同學習,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教師適時參與其中,實現信息在群體中多向交流,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例1時,我先出示一幅小朋友用數字卡片擺兩位數合作學習的情景圖,然后問:“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用數字卡片1、2擺成幾個兩位數?”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擺一擺,感受擺的過程。在學生自主探索出可以擺成12、21的基礎上,在引發學生思考:“用數字卡片1、2、3可以擺成幾個兩位數?在小組里合作擺一擺。”學生通過合作探討,很快擺成了12、21、13、31、23、32這6個兩位數。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討論:“你們是怎樣擺成的?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這時,學生在小組里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小組想出先擺數字卡片1,再擺數字卡片2,可擺成12、21,再把數字卡片2拿走,擺上數字卡片3,可擺成13、31,再把數字卡片1拿走,可擺成23、32。有的小組想出每次取兩張不同的數字卡片,可擺成12、23、13,記錄下來,再交換每組數字卡片的位置,可擺成21、32、31。還有的小組想出先用數字卡片1打頭,可擺成12、13;再用數字卡片2打頭,可擺成21、23;再用數字卡片3打頭,可擺成31、32。……他們合作探究出來的方法都很妙!我不得不贊嘆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克服羞怯心理,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展個人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小組里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成員的想法融合,把策略最優化。我及時表揚了他們愛動腦筋,有數學頭腦,使學生體驗集體智慧帶來了學習成功的喜悅,使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更協調,更融洽,使學生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開展合作評比,增強合作意識。
教師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開展合作評價是對合作學習的一種評價方式。事實證明,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開展合作評比,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進取意識,樹立集體榮譽感。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象這樣說:“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好,我就給他們加上一顆合作星。”平時上課發言積極,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會覺得只有自己認真學習是不夠的,還要這個組的每一個小朋友都認真才行。平時上課不愛發言,容易開小差的小朋友就會認為如果自己不認真,就會影響本組。這樣,每組小朋友都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多得合作星。一顆顆的合作星,增強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團結進取的精神。
總之,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妙用合作,給學生較多的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互相促進,協作創新。在交流與合作中,徜徉于數學海洋,品味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