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紅
摘要:根據課前制定好的教學程序,折返運球投籃技術的教學在背后運球技術、轉身運球技術、胯下運球技術、行進間投籃后學習。在折返運球投籃技術的教學中,將折返運球投籃技術由背后、后轉身、胯下運球等以及行進間上籃。
關鍵詞:程序教學方法;折返運球;投籃技術;實驗
研究對象與方法:
阜陽市第五中學高二籃球專項班學生 程序教學方法。
教學實驗過程
一、對照組折返運球投籃的教學實驗過程
按照預定的教學進度,對照組在學習了背后運球技術、轉身運球技術、胯下運球技術、行進間投籃的基礎上,開始學習全場折返運球投籃,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方法如下:
第一、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折返運球投籃這項技術有進一步的認識。
第二、示范與講解。首先由教師示范折返運球投籃的完整動作,教師分別對背后運球、后轉身運球、胯下運球各個細節進行講解,老師首先介紹該項技術的特點,在具體的籃球比賽中如何運用,這套組合技術對籃球這項運動來說意味著什么。教師講解完之后,再次示范完整動作。第三、學習者模仿并進行大量練習。學生先做徒手的技術動作的模仿,在進行有球的模仿,無球的徒手練習后,再接有球的運球訓練,每個人分別持一個球,根據節拍進行運球的訓練。
第四、校正不規范的技術動作,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團體,讓他們分別進行模仿,其同伴在一旁觀察,并給予糾正錯誤動作;老師在巡查,注意每一個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并進行集中分析,說出不規范動作產生的原因所在,使學生及時矯正錯誤動作,建構規范的技術動作。
第五、鞏固性復習所學內容。每個人在了解自己問題原因的基礎上,讓他們針對各自的技術動作進行專門的訓練,形成動作后,進行大量重復的訓練,最終能通過考核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
二、實驗組折返運球投籃的教學實驗過程
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水平和能力上,使學生按照每一個預設的邏輯單元進行學習,確保每一個邏輯單元都能學生打下扎實基礎,為下一個邏輯單元做好準備,保持各個環節的連貫性,為學生掌握各個動作的細節打下基礎。
教學實驗說明:將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分為撥球、整體的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這兩個小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建立整體動作概念
教師首先講解并示范完整動作,播放錄像視頻,是學生建立折返運球投籃組合整體概念。教學實驗步驟分為兩步:一、教師做完整的技術動作,全場進行示范動作,老師要強調在每一次轉身時的關鍵環節,說清楚背后運球的動作要領。二、教師在做完示范后講解動作要領。
第二、背后運球
運球的教學要求:“每當防守者逼防守時,無法采用體前變向時,此時運用背后運球(體后換手變向運球)突然改變前進的方向,借以擺脫防守。”其優點是運球時面對防守者,便于觀察情況和保護球。
測試的具體方法:“測試學生在體后變向運球之后,通過學生身體運行狀態,或球的落點位置,以老師的觀察評價為主。”測試標準:身體繼續前移,球的落點適中,不是依靠挺腰使球從身后變向。
第三、后轉身運球
教學要求:當對手逼近,并堵截一側時,可利用運球轉身,改變運球路線以擺脫防守。以右手運球為例,當對方靠近自己的右側時,變向時以左腳為中樞腳,做后轉身,右手按球的前上方,隨著后轉身的動作,將球拉向身體的后側方,然后換左手運球,從對手的右側突破。
測試方法:測試學生在后轉身運球之后,看其動作的幅度如何,身體是否會出現嚴重的起伏,運球手的動作是否與身體的跟隨動作相協調,以老師的觀察評價為主;學生在做后轉身運球的完整動作,后轉身運球,看其轉身時按拍球幅度是否足夠大,是否有身體上下起伏的狀態,按拍球的動作與后轉身的動作是否協調一致。
測試標準:動作舒展大方,運球幅度要到位,身體沒有明顯的起伏,拉運球的節奏和身體運行的節奏保持在一個步調上。
第四、胯下運球
教學要求:當防守隊員迎面堵截搶球時,可利用跨下變向運球擺脫防守。以右手運球為例,變向時,左腳在前,右手按拍球的右側上方,使球從兩腿之間穿過,右腳向左前方跨出,換左手運球繼續前進。
測試方法:測試學生在胯下運球之后,通過學生按拍球的部位,球從兩腿之間穿過是的落點,上步、換手時協調性,以老師的觀察評價為主。
測試標準:按拍球的右側上方,胯下運球落地點適中,手與腳的配合要協調。
第五、全場折返運球投籃
將背后運球、后轉身運球、胯下運球組合起來進行學習。在做組合動作的教學中,老師要對各個環節銜接不好的學生給予及時的提醒,讓學生立即察覺自己錯誤的技術動作,并進行校正與調整,最后將該組合技術進行一次終結性的達標考核。
結論:
通過實驗之后,身體不會會出現嚴重的起伏,運球手的動作與身體的跟隨動作更加協調;后轉身運球,轉身時按拍球幅度是已經足夠大,身體上下起伏的狀態適合,按拍球的動作與后轉身的動作協調一致。
參考文獻:
[1].林葉微,周東波.關于優化兒童、青少年籃球運動基本功進行與訓練的探討[J].《運動》,2012.1.20
[2].鄭愛蓮,蒙曉全.‘背后運球技術動作進行新模式探析[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11.25
[3].朱玉英.兩個階段熟悉球性的訓練方法[M].《體育教學與訓練》,1989.6.3張勒霞.運雙球是提高少年兒童[4].云興趣的有效方法[M].《少年體育訓練》,20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