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林
摘要:紙模型方便制作,適合引課時激起學生興趣,也能作貫穿教學課堂的設計載體,使學生在通用技術課堂學習中形成強烈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認識通用技術的設計內涵。
關鍵詞:紙模型;引課;通用技術教學
通用技術是浙江省教育改革中新增設的一門新學科,大多數通用技術教師都是從其他學科轉來的,課堂教學的引課法還處于摸索階段,如何根據通用技術學科的自身特色,在引課中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是擺在通用技術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覺得通用技術課堂需要一個好的載體,一個跟產品有關的模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直觀的空間感覺,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開啟主動學習模式。產品的模型很多,材料多種多樣,結構有復雜、也有簡單的,成本也有高有低,但紙質模型首先保證材料來源上的充足,降低了模型的成本,其次,有些紙質模型完全可以自行搭建、粘貼組合,不僅方便教師開發新的模型,而且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適應新課程的創新性。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談談紙模型引課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探索、設計制作適合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紙模型
在通用技術必修1中,《設計的一般過程》一節,教材涉及的是便攜式小凳的一般設計過程,課后練習更是直接要求用卡紙設計制作紙凳模型,所以,筆者覺得該節課可以用紙凳模型引課。由于該課的教學目標只是讓學生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所以紙凳的結構、紙凳的功能并不需要拘泥于優秀的形式,對紙凳所暴露出的缺點的思考也可以作為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某一環節。但有了紙凳,一來可以直接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學生明確這節課的任務目標是圍繞紙凳展開的;二來也可以當做學生設計制作要超越的對象。《技術試驗》一節,為了讓學生更加客觀的認識技術試驗是怎么一回事,可以設計該節課完成活動手冊中提到的“紙質梁的承重試驗”這一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那么用紙質梁引課,無疑也是直奔主題的好方法。《制作模型》一節,可以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完成一個產品的設計制作,課堂中可以操作的材料當然首選紙質材料,那么引課中直接用紙質產品例如紙質筆筒,也將使學生明確設計方向,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技術的性質》一節,看似和各行各業的技術產品都有關,其實也可以用紙模型來引課,因為紙模型也是其中一個技術產品,紙模型也能體現技術的創新性、目的性、綜合性以及兩面性。以紙模型作為課堂內容的起源以及主線,將會使學生更加明白這幾個性質是技術的基本性質。《設計分析》一節,涉及到臺燈,如果直接用一個紙質模型而非圖片引課,那么學生對設計分析所涉及到的因素分析、物人環境三要素分析將更加全面。在通用技術必修1第6章中,正等軸測圖的學習和三視圖的學習,也可以用紙質幾何模型來引課,使學生一開始就能較好地認識三維空間結構和建立三投影體系。在通用技術必修2中,結構與設計這一單元也是比較適合用紙模型來引課的。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直觀的空間感覺,強烈的視覺沖擊
在《制作模型》這一節教學過程中,我直接用自己設計制作的創意筆筒引課,展示紙模型的那一刻,學生的目光就被創意筆筒紙模型牢牢鎖住,那種空間的立體感是鮮明而強烈的,甚至有些學生馬上就表示想要擁有這樣的產品,欲望被點燃后,自然更加主動學習。對于任何技術活動課,引課時使用恰當的模型激起學生的興趣,都將使這節課的效率得到提升。
2、貫穿教學課堂的設計項目
之前介紹的創意筆筒紙模型,不僅在課堂開始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欲望,也是貫穿課堂教學的設計項目。活動過程中學生一直都在吸取老師引課過程中的紙模型的精髓,學習目標明確,知道要完成什么樣的任務,從老師展示的紙筆筒開始,學生有的在模仿,有的在超越,有的在增加個性化的設計。整節課內容緊湊,節奏鮮明,張弛有度,很好體現學生主體的新課程課堂教學理念。
三、聚焦目光,深入思考
在《設計的一般過程》這一節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引課的。
展示紙凳模型,問:大家覺得我這個紙凳是怎么設計制作的?
生1:先在紙上畫線,然后裁剪,把各部分粘貼起來,最后組裝。
師:這位同學好似看過我怎么制作的,說的非常全面,但你說的只是這紙凳是怎么被制作出來的,那么完整的設計該從哪里開始呢?
生2:因為要上這一節課,所以老師你才想到要做紙凳的吧。
師:是的,這節課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紙凳的設計一般過程,從而學習產品設計過程是需要經歷什么樣的階段的。
……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從設計成果引課,讓學生思考設計過程。拿出紙凳模型,直接吸引了學生的目光,進而使學生在思考設計過程時,有了客觀的客體做載體,焦點在紙凳上時,學生的思考就是圍繞著紙凳展開的。在接下來的引導中,也圍繞紙凳展開問題,學生學習時由紙凳這個點散發開來,逐漸思考紙凳的設計各個階段。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討論也是有針對性的進行,較好地實現了學習目標的掌握。
四、作為載體實施項目
在《技術試驗》這一節教學過程中,
展示紙質梁模型,問:大家覺得這個紙質梁能承受多少重量的重物懸掛?
生:紙這么薄,這么脆弱,承受的重量應該不多吧。
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對于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可以探究后下結論。
演示紙質梁的承重試驗
將紙質梁放置于相距一定距離的同一水平高度的兩凳子上,在紙質梁中間懸掛礦泉水瓶,逐漸增加礦泉水瓶中的水和礦泉水瓶的數量直至紙質梁出現形變,稱量紙質梁形變前懸掛的總重量。
師:我們剛才對這個紙質梁的猜測有些看似很有依據的,結果也不準確,只有做了相關的探索實踐,我們才得到了這個紙質梁準確如實的承重結果,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技術試驗。
……
若沒有好的載體,技術試驗這節課就淪為純理論課,學生在學習時只能關注概念及意義的記憶,且沒有理解的記憶將是痛苦的學習過程,老師在上課時也將覺得空對空、索然無味。我用了實實在在的一個技術試驗做載體,課堂氣氛一下子變的有探究味了,紙質梁的引課就直接把學生拉進了學習的空間,甚至有同學主動要求參與進技術試驗過程中,我選擇了一到兩位同學親自體驗紙質梁的承重試驗,學生在完成技術試驗后對紙質梁又重新看了幾眼,有的眼神里透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當然對技術試驗的理解和技術試驗重要性的了解也更深刻了。
其實課堂中,其余同學也有很多躍躍欲試的,盡管沒能親自體驗,但在學習過程中也是時刻關注演示的情況,甚至有同學直接就發出驚呼。我覺得這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主動學習,通過對淺顯易懂的事例的探究真正學到了技術試驗的相關知識。
五、紙模型引課法對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其開發自身思維的能力,教師不應該單純地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應該在教師教導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操作的空間。為此,教師首先應創設輕松、活潑的課堂環境,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與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要根據教學內容有效地設置問題,讓學生直接參與和經歷,調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用紙模型引課,學生的主體得到很好的發揮。在明確了課堂任務后,學生學習方向明確,探究的問題明確,學習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幾次實踐探究下來后,感覺學生不僅進入學習狀態的效率提升,而且在后續的學習上也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主動思考探索,深挖各種可能情況,甚至有時候超出設想界線,把問題思考地更加全面、深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