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秀
多媒體作為高科技發展的產物,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它具有傳統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廣泛運用。但是,作為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手段,一方面,教師必須要正視多媒體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些誤區,另一方面又應采取多種策略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本人結合自己在平時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從兩個方面作一闡述。
一、影響多媒體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制作課件貪大求全
在實際教學中,有教師多媒體的課件制作面面俱到,涵蓋教材所有知識點,而沒有突出教材的重難點。這種信息的貪大求全,不利于學生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首都師大教授葉小兵說:“目標大而高,一堂課上難以完成;內容多而繁,會讓教學過程非常的緊;活動多而密,很難讓課堂深入發展,造成走過場的局面;材料太多,難以真正探究和研習。”如筆者在教學七下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時,設計課件過程中將大量課標之外的內容填塞至課堂之中,導致教學不暢,部分環節比較突兀。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模棱兩可,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偏離了預設的目標,脫離了課標的要求。后來,筆者做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將脫離課標的內容全部刪除,圍繞重點(鄭和下西洋)設置了三個環節,讓現實通過看、聽、說、讀、寫等五個方面,比較有效地突破了課堂的重點。
2、課件制作華而不實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教師考慮到當今學生對音樂和影視等的愛好,在制作課件時過多地加入影視資料、音樂元素、圖片動畫、卡通造型等來強調課件本身的視覺效果,其實,這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沖淡學生對重難點的關注,也不利于教師對其深度分析和理論、情感升華,從而與教師的教學意愿相違背,脫離了教學實際。
3、制作課件忽視情境合理設置、情感升華和歷史感悟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合理的教學過程,不應是簡單的圖文、媒體堆砌,而應注重情境的設置、情感的積淀、歷史的感悟。有時,教師在實施多媒體教學中,往往忽略了這幾個方面,導致情境設置不合理,生拉硬拽,盲目拔高,自然也就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可教學中,在突破“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這一重點時,我設置了一個多媒體情境,配上音樂、文字和圖片,如同電影敘事般緩緩交替浮現,學生從中可以感受到中西方對鄭和及其下西洋的高度評價,感受到鄭和為中外友好交流、為世界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感受到鄭和勇往直前、勇于探索的強大意志品質。
4、教師自身對課件內容的不熟悉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的教師在選擇課件時,簡單地從網上下載制作好的課件,甚至都不加修改,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當然,借鑒別人的課件內容和編排是可取的,但是,這樣做也會帶來不足之處。由于教師對課件缺乏完整的認識,不易于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利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高多媒體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科學制作課件
如何科學制作課件?筆者認為首先要科學選擇教學內容,不是每一目內容或每一課內容都適合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我們應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可適當補充一些圖片、地圖和文字資料等,且易于我們處理的重難點,我們便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切記在制作課件中堆砌材料和圖片等。
確定課件制作的內容是多媒體教學的基礎,突出內容的重點性和思維性是多媒體教學的關鍵,并且在整體上做到課件內容與形式美的統一,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構建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精心制作課件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課件為學生所接受和喜歡。核心要素就是要激起學生對他每天課件的興趣,教師要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充分融入課件,置身于課件之中,這樣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才是主動的,思維也是活躍的,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更好地得到鍛煉和提高。
例如,在《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可的導入中,我出示圖片“非洲肯尼亞村民”和“作家雷瓦西”講道:美國女作家雷瓦西曾經提到一個故事,她來到非洲肯尼亞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村莊,有黑人青年告訴她,他們是中國人的后裔。這件事一下引起了世界的興趣。那么,請同學們猜測,他們是不是中國人的后裔呢?學生的好奇心被大大的調動。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課件的科學制作、情境的合理設置,歸根到底是為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生思想情操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如何學?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當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是更多的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如: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勤于思考、課后不斷鞏固提高等,只有掌握好了學習的循序漸進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設計和互動來保持良好的溝通氛圍,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筆者認為必須是多管齊下,多媒體教學的課堂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圍繞課標、重難點選取多媒體素材,讓學生樂于接受和融入多媒體課件所創建的歷史建構,創設歷史情境,積極探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突出歷史課的本色,上有歷史味的老師可,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