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基本案情:2013年7月15日15時,唐某將人民幣900元交給楊某,請楊某幫其到鐘某某家中向鐘某某購買2克毒品冰毒來吸食,并承諾購得毒品冰毒后,會分一部分毒品給楊某吸食。楊某表示同意,并到鐘某某家中以900元的價格向鐘某某購買了2克毒品冰毒,后楊某將毒品冰毒拿給唐某,兩人準備分食毒品時被公安機關抓獲。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楊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理由是《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三)》規定:“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對代購者以販賣毒品罪立案追訴。不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毒品數量達到本規定第二條規定的數量標準的,對托購者和代購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立案追訴。明知他人實施毒品犯罪而為其居間介紹、代購代賣的,無論是否牟利,都應以相關毒品犯罪的共犯立案追訴”。本案中,楊某僅為了分食毒品,沒有加價出售,屬于不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買僅用于吸食的毒品,故楊某的行為不構成販賣毒品罪。另外,楊某代買毒品的數量沒有達到非法持有毒品罪規定數量的最低標準,故其行為也不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分食毒品也是一種牟利行為,楊某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的毒品,其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以牟利為目的”中的“牟利”應指“獲取利益”。它既包括獲取金錢利益,也包括獲取可以折算為金錢利益的其他物質利益與非物質利益。本案中,楊某幫唐某代購毒品后,可以免費分食毒品,楊某實際上獲取了分食毒品這一物質利益。毒品在流通過程中是有價值的,其可折算為一定的金錢。顯然,分食毒品這一物質利益可以轉化成金錢利益,故本案中楊某在主觀上有“以牟利為目的”,其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