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茶是我國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因此我們認同“茶為國飲”。國內有不少飲茶文化基礎深厚的城市,比如杭州、成都、潮汕等地。而就在號稱“茶都”的杭州西湖岸邊的西泠書畫社,這座擁有悠久文化歷史與深遠文化影響的古建筑,其一樓竟然是咖啡館。個人感覺其中的確有違和的畫面感,而更加觸動傳統文化愛好者的神經的是,在這樣文化古城中的古典代表性場所,經營的卻是西方文化代表的休閑餐飲行業。這一見聞促使筆者與其他茶業從業者的討論,從而直接催生了筆者對茶館業在新經濟形態下未來發展趨勢與發展業態的研究。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增長,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以及黨中央領導人一直以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宣揚,茶文化近幾年呈現不斷升溫的勢頭,體現在經濟領域就是各種各樣的茶館在全國各地開花,出現一系列休閑餐飲的新形式,引領了新時尚。
然而,在新生代逐漸成為新時代休閑消費重要群體的今天,體驗經濟和休閑文化盛行,互聯網+的時代又已到來,未來的發展應去往何方,茶館面臨更多的挑戰。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重要指導思想,對于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茶館行業也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中國夢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實現中國夢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取精神滋養。中國夢也是文化復興之夢,實現中國夢必須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因此本課程將從茶館的發展新趨勢、新形式入手,探討在茶文化方面的“中國夢”的理想實現途徑。使茶館更具有時代感,更能夠適應新生代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找到屬于自己的具有活力的新型經濟業態。
筆者嘗試搜索了一下相關的學術界研究情況,將主要情況列出如下:
1、“中國夢”與茶館業的相關研究
作為新時代指導思想“中國夢”目前在學界的研究與探討方興未艾,但是其對于休閑餐飲行業指導性的研究幾近于空白。而茶館由于其天然的與傳統文化的聯系緊密性,使得“中國夢”的指導思想非常適用于該行業。
截止目前(2016年10月),在中國知網以“中國夢”+“茶”為搜索關鍵詞,能夠找到的相關文章僅有22篇,其中有6篇是討論涼茶發展、2篇是討論影視作品、14篇是新聞紀實類文章。
2、互聯網+與茶館業的相關研究
雖然互聯網+是個時代性很強的話題,但在茶文化行業、茶葉營銷行業以及茶館業的相關討論還是十分薄弱的。截止目前(2016年10月),在中國知網以“互聯網+”+“茶”為搜索關鍵詞,能夠找到的相關文章有25篇。大多為討論互聯網時代某種茶、或某個品牌的茶的銷售及營銷方面的問題。而以“互聯網+”+“茶館”為搜索關鍵詞,則僅能找到一篇文章,即舒揚、肖德榮所撰《“互聯網+”背景下茶館的設計策略》。該文章從互聯網+茶館設計的關鍵因素和互聯網+茶館設計策略的具體應用兩方面展開討論,總結了網上搜索、網上預約、網上支付、網上活動4方面的具體應用??梢?,目前在該方面的研究也是嚴重不足的。
3、茶館應對新生代消費群體發展新業態的相關研究
茶館往往作為中國傳統休閑方式的代表,與此相對應,咖啡館往往代表的是西式的休閑方式。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風氣有很多西化的方面,比如八九十年代曾有一個咖啡館盛行的時期。一直到今日,年輕人在茶余飯后最向往的休閑場所并不是茶館,而是咖啡館。那么,在這方面針對這些新生代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與消費動機等行為學方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的。
4、未來研究趨勢
近年來,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熱、茶產業高速發展,茶館業也更加趨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有一定規模的茶館已有七萬多家,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展示中國茶產業發展、甚至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載體。作為茶產業鏈延伸的一個重要終端環節,如何在新經濟形式下找到應對新生代消費群體的新的行業業態及新的發展趨勢,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將來一段時間中,就茶館與新生代消費者、茶館與新經濟形態這些方面的研究將會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