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張嘉寧+王薇+王冠蓉+王皓+關岳峰
摘要:旅游業在GDP增長中占據了不少的地位,如何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是如何讓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問題,研究并解決如何讓促進旅游文化消費發展這一問題,便是推進旅游經濟增長的無價之寶。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中之重,是現代服務業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促進旅游業發展,同時帶動經濟發展成為了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我們希望從游客的旅游消費心理入手,尋找游客旅游中所希望得到的期待,探尋重要景點的特色找出一條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更能促進群眾旅游消費的方法,并且推動旅游業,乃至地區經濟的發展。
世界旅游組織從狹義與廣義兩方面給出了文化旅游的定義。狹義的文化旅游說的是人們為滿足基本的文化需求而進行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包括修學旅游、表演藝術旅游、節慶旅游、文物古跡旅游、民俗風情旅游和朝圣旅游等;廣義的文化旅游泛指人們為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增加知識、經歷、際遇的一切活動。
近年來隨著旅游消費者對文化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大,文化旅游業成為旅游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從歷史文化中留存下來進入旅游市場的物質和精神遺產,主要指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宗教民俗設施及有關的風土人情、民俗禮儀。旅游開發者將這種文化資源直接或間接的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提供旅游者,使旅游者在獲得一定物質享受的同時,得到極大精神文化滿足,并能給旅游業帶來經濟、社會文化效益。
北京是擁有中國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是全國的標志和剪影,建城3 000年,有著800年首都的古老歷史,北京擁有寶貴的文化遺產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北京市擁有的文化旅游資源類型約80多種,其中古建筑及遺址30多種,古文物20多種,古人類遺跡7種,各類園林、公園約10種以上,館、堂、宮、場近20種。北京的文化旅游資源的知名度高,老北京古城特色鮮明,合理的布局、分明的層次、協調對稱有格調的古城規劃、靜謐和睦的胡同文化,雄偉的長城、宏大的故宮、殘破的圓明園,使得北京古城成為一座讓旅游者向往的城市。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北京給北京的旅游業定位是“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作為首都經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目標是將北京發展成亞太地區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和具有東方特色的一流國際旅游名城。因此,未來文化旅游的發展肩負著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雙重重任,對豐富、發揚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提高北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針對促進旅游文化消費發展對策的研究對實現旅游業發展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
通過多方資料、重點景點采訪旅游者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得出結論我們要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游相結合,將旅游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發揮的更好。我們以北京為例,作為中國的首都,古老的北京有豐厚的文化積淀。古都的園林景觀、傳統的技藝表演、傳承多年的老字號小吃都是吸引旅行者進行文化消費的亮點。
首先,促進旅游文化消費宣傳是必不可少的。北京每年接待游客數以億計,它十分注重對旅游文化的宣傳力度,而其他很多地區就做不到對文化宣傳的及時、到位。我們應該意識到,處于現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可以做到多種方式、不同渠道的大力宣傳,比如:官方網站播放城市文化宣傳視頻,微信微博平臺推送文化宣傳文章及現實圖片,在高鐵、地鐵等交通工具上播放宣傳資料,在報紙等紙質媒介上刊登文化宣傳文章等。只有這樣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才能提高城市知名度,才能有更多人了解到一個城市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最終達到促進旅游文化消費的目的。
其次,想要吸引更多消費者,必須打造出一個達到消費者內心期望的文化消費項目。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環境好壞、風景優美與否、價格合不合理成為消費者選擇旅游地的幾項重要參考標準,它不僅是高品位、高質量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旅游消費目的的必要條件。人們旅游目的就是追求舒適、寧靜、美麗的環境。因此,開發的文化產品必須在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損害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打造優美宜人的環境與風景。而這些工程就不得不提及融資問題,沒有融資就無法將文化產品完美的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文化旅游就得不到進一步發展。不論是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還是市場的開拓都不能缺少資金的支撐,所以融資在文化旅游開發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很多地區經濟條件不樂觀,開發資金短缺,缺少投資資金,從而制約了文化旅游產品發展。我們認為文化旅游的開發不但要爭取國家各種政策的扶持,還要動員社會多方力量進行融資,在這樣的融資條件下打造出的文化旅游產品才能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
另外,文化旅游產品是否具有特色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焦點。旅游產品趨同化是影響文化旅游發展的罪魁禍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消費者表示文化旅游產品雷同且開發程度不深是影響他們選擇的理由。就拿旅游中最為常見的紀念品來說,各地景區的紀念品琳瑯滿目,但消費者對這些紀念品的消費情況并不樂觀,有些消費者甚至表示不會購買景區紀念品。究其原因是這些種類繁多的紀念品中并無當地文化旅游的特色,甚至各地都能買到景區昂貴的所謂“紀念品”。顯而易見,很少有人會花多出幾倍的價錢買一個隨處可以買到的物品作為旅游的紀念品帶回自己家中。北京開發的文化旅游產品在這方面做的還算合格,天安門景區會賣天安門城樓的徽章、拼圖,天壇公園會賣天壇公園的模型、以天壇公園標志性建筑祈年殿做成的鑰匙環等。雖說合格,依舊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不論是各大公園、文化街還是寺廟、王陵都會賣各地商場就可以買到的10元、20元劣質手鐲等,這種無特色的東西無疑是銷售的冷門產品。它們既占用了很多資源又得不到好的收益,這個現象確是至今都存在的。單單紀念品對于文化旅游產品雷同的現象來說只是冰山一角,想要促進旅游文化消費,“有特色”便是亟待解決的事情了。
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是對經濟發展做出的極大貢獻,所以研究如何促進旅游文化消費發展變成了重中之重。現在旅游文化消費發展中的優點我們要繼續保持,但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只有合理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真正促進旅游文化消費發展,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