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冠男 孫 宏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突變特異性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
盧冠男 孫 宏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探討應用突變特異性免疫組織化學(IHC)法檢測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臨床使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94例NSCLC患者,采用突變特異性IHC法和羅氏454下一代測序系統法進行檢測EGFR基因突變狀態,比較兩種方法的特異性和靈敏度。結果EGFR基因突變陽性定位在腫瘤細胞質和細胞膜或細胞膜中。突變特異性IHC法檢測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變陽性率為36.17%,其中腺癌的突變率為48.44%,鱗癌的突變率為1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羅氏454下一代測序系統法檢測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變陽性率為38.30%,其中腺癌的突變率為51.56%,鱗癌的突變率為1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突變特異性IHC法能夠有效檢測NSCLC EGFR基因突變,其結果與羅氏454下一代測序系統法具有極好的一致性(Plt;0.001)。結論突變特異性IHC法能夠有效檢測NSCLC EGFR基因突變,并且突變特異性IHC法能夠與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治療快速的反應,具有耗時短、易判讀、檢測費用少等特點。
免疫組織化學法;非小細胞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方法主要是靶向治療與化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是主要的治療晚期NSCLC的靶向藥物〔1〕。研究表明,EGFR基因突變狀態是決定TKIs療效最重要的預測因子〔2〕。EGFR基因的突變主要發生在外顯子18~21點上,其中外顯子19的缺失突變(E746-A750)與外顯子21點上的突變(L858R)所占的比例最大。目前,針對檢測EGFR基因突變的方法有擴增阻滯突變系統、直接測序法、液相芯片法、數字PCR法等。羅氏454法是下一代測序法的代表性方法,它是一種高通量的測序方法,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本實驗對患者同時采用突變特異性免疫組織化學(IHC)法和羅氏454下一代測序系統法進行檢測EGFR基因突變狀態,比較這兩種方法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1.1臨床資料 選取吉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確診的94例NSCLC患者,其中手術切除腫瘤標本64例,纖維支氣管鏡、淋巴結穿刺、經皮肺穿刺等取得的活檢標本30例。標本均由病理科醫生鑒定腫瘤存在,并用4%的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組織。男53例,女41例,腺癌62例,鱗癌32例,年齡34~73(中位56)歲?;颊呔橥?。
1.2突變特異性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EGFR突變蛋白的表達 采用Labvision一步法二抗檢測系統對EGFR突變蛋白表達的情況進行檢測。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采用雙盲法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
1.3DNA提取、PCR擴增和EGFR突變檢測 按照codas DNA試劑盒的說明對樣本進行制備,分光光度計對提取并重懸后DNA的含量進行測定,調整至所需濃度后加入到擴增的混合物中,EGFR基因外顯子18、19、20、21由PCR擴增,并應用羅氏測序系統檢對EGFR突變情況進行檢測。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χ2檢驗。
突變特異性IHC法測得NSCLC患者,EGFR基因突變陽性率為36.17%(34/94),其腺癌中為48.44%(31/64,E746-A750 15例,L858R 16例),鱗癌中為10.00%(3/30,L858R 3例),兩者相比差異顯著(Plt;0.05)。羅氏454 NGS系統法測得NSCLC患者EGFR基因突變陽性率為38.30%(36/94),其腺癌中為51.56%(33/64,E746-A750 16例,L858R 17例),鱗癌中為10.00%(3/30,L858R 3例),兩者差異顯著(Plt;0.05)。突變特異性IHC測得NSCLC患者中突變陽性的1例羅氏454 NGS系統顯示為陰性,3例羅氏454 NGS系統測得為陽性的病例,突變特異性IHC檢測為陰性。兩者具有極好的一致性。
EGFR主要通過基因擴增、基因突變活化、蛋白質過表達等機制來誘導癌變。研究表明,腫瘤患者是否對EGFR-TKI敏感的強預測因子是EGFR突變,由此可見,檢測EGFR突變是醫生給予腫瘤藥物的重要指標〔3〕。檢測基因突變最直接的方法是直接測序法,目前臨床上常采用這種方法,其優點是直觀準確,它不僅能檢測到突變還能夠定位突變位置。但是直接測序法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比如費用高、時間長、操作過程復雜等〔4〕。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NGS)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測序法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這種高通量測序技術的代表是羅氏454下一代測序系統法。454測序儀相對Sanger測和Solid測序具有價格適中和提供中等讀長的優點。近年來國內外也有數篇關于IHC法檢測E746-A750缺失突變及L858R突變的報道,但靈敏度波動范圍較大,基于這種現狀,急需一種能夠可靠、容易、快速檢測EGFR基因突變的方法,提高其檢測的靈敏度,從而為臨床使用EGFR-TKI提供依據〔5,6〕。目前,國外有文獻報道,采用突變特異性IHC法檢測NSCLC EGFR基因突變,其靈敏度同羅氏454NGS系統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但國內的報道較少〔7〕。本實驗結果提示,突變特異性IHC法具有經濟、簡便、快速、易于推廣等優勢,與羅氏454測序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1成志強,王曉玫,賀黎升,等.應用特異性突變抗體檢測人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EG-FR突變〔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30(5):531-4.
2陳順平,蘇海燕,吳文喬,等.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與擴增及蛋白表達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5;31(6):657-61.
3韓義明,鄭 杰,姜云惠,等.非小細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變與ERCC1、Ki-67表達及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5;31(7):759-63.
4竇亞玲,祁曉莉,辛 論,等.TaqMan-擴增阻滯突變系統法檢測非小細胞肺癌組織EGFR基因突變的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0):768-71.
5趙 靜,趙金銀,趙 肖,等.ARMS技術聯合Taqman探針檢測100例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J〕.中國肺癌雜志,2013;16(1):25-32.
6韓志剛,俞婷婷,申紅麗,等.非小細胞肺癌中Napsin-A表達與EGFR基因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3):1-3.
7王理揚,黃媚娟,李 倫,等.非小細胞肺癌組織化療前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的突變〔J〕.腫瘤,2011;31(6):517-21.
〔2017-09-17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R563.9
A
1005-9202(2017)22-563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69
孫 宏(1964-),女,主任醫師,主要從事COPD矽肺、肺癌研究。
盧冠男(1982-),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COPD睡眠呼吸病學研究。